• 繁体版|
  • 长辈版|
  • 无障碍

中共宣城市委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城市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1-10 13:03:15 来源: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  ]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宣城市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宣城市委            宣城市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6日


宣城市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

(2019-2025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青少年发展工作体系,为宣城对标沪苏浙、争当安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市青少年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青少年,年龄范围是7-35周岁(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坚持少先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预备队的定位,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二)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全局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少年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中央和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坚持全局视野,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少年发展事业,立足宣城实际,把少年成长与青年发展一体谋划,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各方面协同施策,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2.部门联动、社会共促。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据青少年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青少年发展领域具体公共政策,审批、核准青少年发展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构建促进青少年发展体系框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工作合力。

3.重点突破、精准发力。坚持等高对标沪苏浙,着力在降低落差、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提升内涵上下功夫,突出问题导向谋划重点领域,扭住关键节点推出实在举措,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少年关切的问题,多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让青少年有更多获得感。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针对青少年发展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通过统筹规划,对青少年发展工作进行系统梳理、融通集成,形成一个既符合中央及省委精神,又契合宣城实际、助力宣城发展的系统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责任明确的实施计划,压实牵头单位责任,每年办成一批具体实事,带动规划有力有序推进落实。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完成市县两级促进青少年发展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国家和省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逐步完善促进青少年发展政策体系,逐步补齐青少年发展领域短板。到2025年,富有宣城特色的青少年发展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逐步成长为推动宣城融入长三角、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有生力量。

二、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

(一)青少年思想

发展目标: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共同思想更加坚定,“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进取意识不断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发展措施:

1.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分层分类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实施开展“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青年讲师团”等,推动建设一批“青年学习社”,办好“皖南黄高峰青年学习学院”,组织广大青少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做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把热爱党和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种子从小播种到孩子的心田。编印出版发行青少年市情教育读本,让每一名青少年读懂宣城,热爱宣城。

2.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青少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从小养成严和实的品德。创建命名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了解党史国史、近现代史和改革开放史,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之情。创作生产一批文化精品,引导青少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树宣传一批青少年身边可信可亲可学的典型,用身边榜样激励引领青少年。

3.强化网上思想引领。坚持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抓手,广泛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参与监督和遏止网上各种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大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实施“青年好声音”“宣城青年说”系列网络文化行动,引导青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处理能力,疏导青少年情绪,及时澄清误解和谣言,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认知。加强网上共青团工作,适时进驻青年聚集的各类网络空间,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新媒体矩阵。

(二)青少年教育

发展目标:青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发展措施:

1.打牢家庭教育根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宣传普及“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科学理念,实现家庭教育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培养。引导父母转变观念、开阔眼界、提升素养,运用好“言传”与“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积极选树“最美家庭”“好家长”等先进典型,挖掘宣传优秀家风家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涵养青少年浓厚的“家国情怀”。

2.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推行智慧学校建设,改进课堂教学,调动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建设,创造和谐优美校园环境。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3.强化社会实践锻炼。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大力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健全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联动机制,建设一批大学生暑期就业见习基地。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支持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深入开展“创未来”“挑战杯”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等活动。深化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群众了解社会、锻炼本领、坚定理想信念。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青年践行诚信理念。实施宣城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全面推行青年志愿者实名注册,常态化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路演等,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及组织,构建社会化志愿服务回馈嘉许体系,实现2025年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5万,人均年服务时长超25小时。

4.促进青年终身学习。引导青年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择业理念和“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的就业思想,立足岗位、终身学习。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用好中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同等对待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学位,鼓励青年提升学历层次、提升技能素养。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由政府、社区、学校和民间组织共同建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与孩子共成长。积极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和支持建设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借助新媒体拓宽青年学习途径。加大青年社会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投入机制。

(三)青少年健康

发展目标:持续提升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2%;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机制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发展措施:

1.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学生体魄强健工程,保证体育课时,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组织青少年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力争每名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少年就近就便开展健身运动。鼓励和支持青少年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带动更多青少年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

2.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青少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心理卫生知晓率,实现城镇、农村地区分别不低于70%、50%。支持青少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青少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加强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社会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研究、管控和疏导,引导青少年形成合理预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缓解青少年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重点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学和职业学校普遍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和完善青年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机制。

3.加强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充分发挥学校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加强生命和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规律、树牢生命共同体意识。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教育,定期组织青少年参与公共场所安全演练,开展灾害逃生、伤害自护等体验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烟草危害知识宣传,让青少年成为支持禁烟、自觉禁烟的主体人群。持续抓好近视防控,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加强宣传教育,切实降低艾滋病和性病发生率。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完善青少年健康监测体系。

(四)青少年文化

发展目标:更好地引导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青少年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化精品不断增多,传播能力和创造活力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设施、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人均年图书阅读量稳步提升,青少年对“书香宣城”建设、提升宣城文化软实力贡献率显著提高。

发展措施:

1.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更多展现宣城青少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品。依托项目和资金,加强对青少年题材重点选题项目的扶持,鼓励文化机构和青年文化人才参与创作,支持青少年题材优秀图书、广播、影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生产、发行和推广。扶持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加强微电影、动漫、游戏等作品的创作创新,提升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和传播能力。

2.丰富青少年文化活动。重点围绕文房四宝、徽文化、竹文化、诗歌等宣城特色文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交流。广泛开展优秀文化作品巡展巡演,蓬勃发展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享书店”“农家书屋”“青年学习社”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动青少年人均年图书阅读量和艺术鉴赏能力、科普水平稳步提升。扩大与友好城市人文交流,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工程,学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3.培育青年文化人才。加大青年文化人才培育力度,鼓励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研究、领衔重点文化项目。加强后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选拔力度,强化日常联系,凝聚文化研究、创作、表演、传播、经营、管理等青年人才。发挥各类文艺家协会作用,实施宣城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畅通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网络主播等新兴青年群体的发展渠道,不断壮大青年文化人才队伍。

4.优化青少年文化环境。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报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设立青少年栏目、节目,制作和传播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增加青少年题材报道内容和播出时间,大力宣传青少年励志故事。在报刊和网络重点栏目、电视和院线黄金时段,增加优秀青少年文化精品的宣传内容和频次。推动“15分钟公共文化生活服务圈”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增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功能。

5.积极支持青少年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理论研究,及时掌握青少年文化需求、文化观念、文化潮流的动态变化,引领和指导青少年文化实践。鼓励政府投资或者资助社会力量兴办服务青少年的文艺活动场馆,建立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鼓励政府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益性青年文化活动和服务。鼓励和支持全市各类文化单位在“五四青年节”面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力量承接青少年文化服务,促进企业和民间资本增加对青少年文化事业的投入。

(五)青年安居乐业

发展目标:青年就业比较充分,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促进青年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活力明显提升。支持青年安居政策更加完备,青年进得来、住得下,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发展措施:

1.加强青年就业服务和政策保障。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和服务,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青年军人、青年农民工就业工作。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明确职业目标,鼓励支持青年到城乡基层、民营企业就业。加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倡导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青年自主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子女、青年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残疾青年等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监管,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青年就业统计工作,健全青年就业统计指标体系。

2.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揽,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和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培育青年科技创新社团,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化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工作室、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建设,引导职业青年立足岗位创优创效。将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和宛陵科创城作为主要载体,重点做好大学生、青年科研人员、返乡创业青年、留学回国创业青年等群体的创业服务工作。加强青年创业园、众创空间建设,搭建各类青年创业孵化平台,完善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孵化功能,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建设青年创业项目展示和资源对接平台,办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展交会等创业品牌活动。建立青年创业人才汇聚平台,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计划、驻外青年人才回归计划、青年技能人才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年聚力”计划等,持续优化青年创业环境。

3.保障青年群体住有所居。为青年群体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满足不同层次青年住房的需求。落实公租房保障制度,探索货币化保障方式,为符合条件申请公租房的青年群体开通快捷办理通道。鼓励用人单位为新就业青年职工提供过渡性住房。加大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力度,依托“宛陵聚才行动”,为全市优秀创业、就业青年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保障。大力支持青年群体购房刚需,建设青年社区,推动出台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公积金提取及贷款区别化政策。

4.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和婚恋交友服务。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社会交往活动和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对性知识的普及力度,在高等和中职院校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学校推广性健康课程,预防和减少不当性行为对青年造成的伤害。常态化开展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每年举办一次青年集体婚礼,倡导喜事新办、喜事简办,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大力弘扬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核心的婚育文化,加强对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青年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引导青年积极担当家庭责任,将赡养父母行为纳入青年个人社会诚信档案。倡导青年夫妻自力更生、共同奋斗、勤俭持家、理性消费,加大对超前消费、过度借贷等行为的风险提示。

(六)青少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发展目标:进一步丰富和畅通青少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方式,使青少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现积极有序、理性合法参与。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在促进青少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带动各类组织促进青少年有序社会参与。不同青少年群体相互理解尊重,青少年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发展措施:

1.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少年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加强共青团基层基础建设,构建直接面向青年的工作运行机制,力争使组织和工作覆盖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对青年的凝聚作用。持续深化市青联改革,着力加强代表性和广泛性建设,推动青联组织带领全市各族各界青年在大团结大联合中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共青团对学联组织的指导,积极发挥学联、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作用。支持共青团履行“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健全市、县两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充实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力量,加强少先队学科建设,提高少先队工作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加强对青年社团的引导,更好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

2.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支持共青团、青联组织代表和带领青年积极参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社会有关方面各类协商,充分发挥政治参与职能。探索建立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系机制,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工作,为青年参与畅通渠道、搭建平台。鼓励青年参与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推动完善民主恳谈、民主议事制度,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支持共青团、青联、学联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更好参与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等。加强青少年事务专业人才建设,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强乡镇(街道)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工作,实现2025年前建成1000人以上青少年社工专业队伍。

3.激励青年在宣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进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引导青年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推动“工业强市”建设,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区域合作高水平,引导青年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扬长塑特色、联手补短板,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围绕城乡面貌高颜值,引导青年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争做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治理建设者、文明新风倡导者和实践者。围绕政务服务高效能,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创优争先,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选树“青年岗位能手”,助力打造与沪苏浙等高一体的“四最”营商环境。围绕人民生活高品质,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等。

4.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完善党委和政府与青年社会组织沟通交流机制,把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纳入法治化轨道。改进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和青联组织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支持、提供阵地场所、培训骨干人员等方式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重点支持行为规范、运作有序、公信力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青年社会组织,重点发展就业创业类、科技创新类、公益慈善类、生态环保类、城乡社区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统筹各类财政和社会资金,逐步扩大政府向青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改善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民政部门和共青团、青联等群团组织及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

5.增进不同青少年群体的交流融合。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主动联系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群体,增进重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积极组织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与我市各族青少年开展“手拉手”等互访、联谊活动,在对口支援帮扶中统筹实施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工作。依托广德台湾工业园、上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宣州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等平台,支持港澳台青年来宣参观交流、学习生活、创新创业,积极做好来宣港澳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服务工作。扩大青年国际交往,拓宽青年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培养一批青年外事志愿者和友谊使者,加大宣城文化传播力度,提升青年国际交流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加强与国际青年组织的交往,组织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企业家等到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学习参访。

(七)青少年权益保障与预防犯罪

发展目标: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到有效打击和遏制。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建立针对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教育矫治的有效机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进一步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覆盖青少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并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

发展措施:

1.健全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拓展青少年权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组织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作用。支持共青团牵头建设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带动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维护青少年权益。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加快健全基层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落实特殊保护制度。健全未成年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加强监护缺失、受到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完善未成年人公益性法律援助工作。建立青少年权益状况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机制。

2.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使青少年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的制度规范。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统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监测预防、发现报告、评估转介、关爱帮扶、处置干预的联动反应机制。

3.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行为。依据涉及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拐卖、性侵害、遗弃、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和各类涉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开办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彩票专营场所等相关规定。依法采取必要惩戒措施,严厉打击“校园贷”,有效遏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强化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监管。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服务管理。

4.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关爱在身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各地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推进“青春护航工程”“牵手成长”等行动,健全覆盖完整、切实有效、主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时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研究建立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程序,不断提高教育矫治水平。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深化实施“栋梁工程”,发展壮大宣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现2025年前累计帮扶各类困境青少年5000人次以上。

5.不断加大对青少年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规范发展低龄幼托及学前教育市场,缓解青年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和贫困家庭抚育子女的迫切需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充分保障男女青年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年人赡养、残疾人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健全完善残疾青少年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政策,大力开展面向残疾青少年的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促使其回归家庭,解决流浪未成年人在心理、健康、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事实孤儿”及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

(八)青少年与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目标:青少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意识不断增强,密切与长三角城市青少年工作交流交往,学习借鉴发达城市创新理念和成功实践,推动我市青少年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引导青少年立足宣城优势,积极投身工业强市、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宣城塑造特色竞争力、建设长三角大花园和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发展措施:

1.做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解读宣讲。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讲清楚党中央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讲清楚全球视野下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讲清楚“三省一市”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讲清楚宣城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的新追求。通过有力有效的宣讲,让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提出的“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要求,深入青少年内心,激发青少年斗志,焕发青少年激情。

2.做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发展引导。围绕“科技创新联动、产业发展一体、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保联控、公共服务共享、对外开放协同”方向,引导宣城青少年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开阔视野、放眼未来,跳出宣城看宣城、理性客观看宣城。引导青少年向科技进军,投身科研一线,矢志创新创业,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导青少年向产业进军,投身生产一线,掌握一技之长,传承工匠精神,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市文明提升的中坚力量;引导青少年向农村进军,促进城乡统筹、参与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引导青少年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按照等高对标沪苏浙要求,坚持“步子朝东迈,身子朝东挤”,推动各级各类青少年组织主动走出去、建立合作圈,提升工作水平,助力宣城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深度融入长三角。以共青团组织为引导,推动市青联、学联、青企协、青志协、青基会等组织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广泛开展工作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建立完善长三角城市之间青少年工作领域协作共建机制。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市委领导下,健全推动规划落实的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团市委具体承担协调、督促职责。各部门要制定细化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推进路线图和进度时间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负责推动规划的落实,协调解决规划落实中的问题,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少年关心的问题,多为青少年办实事。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发展权益的重要作用。共青团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发展权益。同时,要引导青年识大体、顾大局,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服务青少年发展阵地建设。以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在线上办好青年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使其成为服务青年发展的重要阵地;在线下按照“供需对路、区域共建、功能持久、便于参与”的原则,扎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青年创业园”“青年学习社”等有形化阵地建设,通过“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不断提升服务青少年发展的实效性。

(四)保障青少年发展经费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将本规划实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相关资金用于青少年事务的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支持青年发展事业的财政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类服务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方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对各类从事青少年服务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各类公益性青年教育阵地和场所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严格落实青少年公益项目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相关政策。

(五)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关心青少年就是关心未来的理念,大力选树青少年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推动本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六)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做好本规划的任务分解,明确时间节点、进度安排、过程控制,有计划、按步骤推动规划落地见效。探索建立宣城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部门统计序列,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发展监测数据库,坚持动态监测和定期统计分析相结合,适时编制发布宣城市青少年发展报告。

附件:宣城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附件

宣城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安徽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精神,进一步加强市委对青少年工作的领导,推动《宣城市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效落实,促进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经市委研究,决定建立宣城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职能定位

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是为了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而设立,旨在以会议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党对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少年关心的问题,多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形成促进青少年发展工作合力。

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作为市委、市政府统筹制定青少年发展规划、指导全市青少年工作、提出青少年发展政策、协调青少年发展事务的领导、协调和督查机构,既是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参与青少年工作、支持青少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重要平台。

二、联席会议的组织架构

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设置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未成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职责并入其中。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委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联系共青团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

    召 集 人:市委分管领导

    副召集人:张  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  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黄  敏(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储德友(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

非公工委书记)

              郑  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钱双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吴胜华(市文明办副主任)

              汪晓龙(市发改委副主任)

              贾  晖(市政府督学)

              万  靖(市民政局副局长)

              罗少彬(市财政局副局长)

              邵和平(市人社局副局长)

              葛少青(市文旅局副局长)

              琚学农(市卫健委副主任)

              张纯根(市统计局副局长)

              钱  会(团市委书记)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办公室主任由团市委书记兼任,团市委青少年发展和权益维护部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规划》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部门负责人为联席会议联络员。今后,联席会议的成员职务如有变动,由该成员所在单位的接任领导自然替补。

    三、联席会议的运行方式

    1.形成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交流和总结《规划》落实情况及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成果,讨论和协商青少年工作的重大事项。各成员单位年初制定工作计划,适时召开专项会议,解决青少年工作现实问题,服务青少年发展实际需求。

    2.实行专项调度。对《规划》涉及的每个重点领域,由牵头单位负责专项调度,制定工作计划,检查落实进度,对难点问题及时提交专项会议研究。

    3.建立简报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各成员单位定期收集和反馈与青少年工作、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规划、政策、项目和活动信息,通过简报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有关青少年事务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4.强化督查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对重点规划任务落实、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必要时可请承办部门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

5.强化经费保障。将联席会议机制运行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联席会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县级比照执行。各县市区要进一步重视青少年发展工作,于2019年12月底前成立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组织构架与成员单位设置可参照市联席会议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