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19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主汛期天气形势及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

2019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主汛期天气形势及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9日

发布会嘉宾:市防办副主任徐继生,市气象副台长史跃玲,市水利局副局长刘富洲,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宋博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 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简介: ...

来源: 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市应急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应急局)是市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 市应急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市委的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规章,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编制市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监督执行国家、地方标准和规程。 (二)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全市各地各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承担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三)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全市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组织编制市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 (四)牵头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信息传输渠道的规划和布局,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依法统一发布灾情。 (五)组织指导协调指挥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研判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并提出应对建议,协助市委、市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较大以上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六)统一协调指挥各类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指挥平台对接,衔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七)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承担消防、森林和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相关工作,按规定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相关工作。指导各级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八)组织协调消防工作,指导各级消防监督、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等工作。 (九)指导协调森林和草原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组织指导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 (十)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组织指导灾情核查、损失评估、救灾捐赠工作,组织、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 (十一)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工作。 (十二)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监管工矿商贸行业市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监督工矿商贸行业中央、省驻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组织并指导监督实施安全生产准入制度。负责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工作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负责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准入管理。 (十三)依法组织指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 (十四)开展应急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参与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跨区域救援工作。 (十五)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会同市发改委(市粮储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调拨制度,在救灾时统一调度。 (十六)负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十七)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四条 根据部门主要职责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市应急局承担以下主要权责事项和服务事项,并相应制定监管事项和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一)主要权责事项。市应急局共计56项政府权力,其中行政许可7项、行政处罚42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强制3项、其他权力3项。具体内容以调整更新后公布的部门权责清单为准。 (二)主要服务事项。市应急局共计15项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共计17项。具体内容以调整更新后公布的部门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为准。 (三)事中事后监管。市应急局权责清单所列权力事项均应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细则(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基准),并根据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及时予以调整,主动向社会公布。
梅雨期天气趋势分析 一、天气实况 6月17日我市正式进入了梅雨期,17日8时至19日8时我市累计雨量普遍超过50毫米,其中宣州、郎溪、广德、泾县超过80毫米,有16个站点超过100毫米,主要分布在宣州北部和中部、泾县中部、宁国局部,最大为泾县球桂126毫米。 二、后期天气趋势 预计19日我市北部小到中雨;南部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20至21日雨势再次增强,我市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并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累计雨量150-26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40-70毫米,局部超过70毫米,其中20日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1日暴雨,局部大暴雨。22-23日降雨暂停,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24日阴转阵雨或雷雨,25日仍有较明显降雨。 预计今年梅雨仍呈现“非典型”特点,以阶段性集中强降雨为主。梅雨期总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多2成,部分地区偏多4成以上。7月上旬后期或7月中旬初出梅。 三、防范建议 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暴雨及强对流天气频繁,我们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提高预警信号发布的提前量。亦请大家及时关注我们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山区地质灾害、低洼地段的内涝,同时要做好雷电、大风等灾害的防范工作。 广大市民朋友可以关注“宣城气象”新浪微博、“宣城天气”微信公众号,或者通过拨打“96121”声讯电话等方式来及时了解气象信息。 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通报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扎实开展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水情及工情 1、雨情。入汛以来,全市共发生两次强降雨过程,分别为5月24日~26日及6月17日~18日。6月17日,气象部门宣布全市入梅。6月17日8时至19日8时,全市累计雨量普遍超过50毫米,其中宣州、郎溪、广德、泾县超过80毫米,有16个站点超过100毫米,主要分布在宣州北部和中部、泾县中部、宁国局部,最大为泾县球桂126毫米。5月1日8时至6月19日8时,全市累积平均降雨279毫米,比常年均值偏低近1成;其中绩溪434毫米、旌德384毫米,绩溪上庄最大累计降雨460毫米。 2、水情。6月19日8时,水阳江干流宣城站、新河庄站水位分别为10.18米、9.29米,南漪湖南姥嘴站水位8.93米,均低于设防水位;长江干流芜湖站水位9.35米,高于设防水位0.48米,比常年同期偏高0.96米;境内大型陈村水库水位112.28米、港口湾水库水位128.9米,均低于汛限水位;5座中型水库水位也在汛限水位以下。当前,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占汛期正常蓄水量70%左右,比常年同期偏多1成;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占汛期正常蓄水量80%左右,全市江河湖库水势总体平稳。 3、工情。受本轮降雨影响,全市有8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当前,各类水工程运行正常。 二、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快补齐水利设施短板。2016年洪灾以来,全市启动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易涝区重点排涝泵站建设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全市2016~2018年度21个薄弱环节治理项目、4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按期全部完工;2018~2019年度2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12个薄弱环节治理项目于2018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截止5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6550万元,占省下达投资的71%;2019~2020年度6个薄弱环节治理项目及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全市18处河道堤防、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在建开口子工程于汛前全部完成复堤复坝任务。 二是积极部署汛前准备工作。在市县机构改革尚未完成、部门职责尚未明确情况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于3月中旬发出《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的通知》,积极主动安排部署年度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及汛前准备工作,确保机构改革期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明确了市水利局联系县市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 三是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3月下旬,市水利局派出7个工作组,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开展汛前安全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整改。4月下旬,再次派出3个工作组,开展汛前检查“回头看”活动,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28个主要问题再检查、再督促、再整改。截止汛前,按照“市级重点督查、县乡全面自查”要求,全市已完成三轮次汛前检查工作。 四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方案。全市各级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工程变化情况和工程调度实际,修订完善洪水调度及水工程调度方案和预案。突出做好小型水库和中小河流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村级预案修订完善工作,共完成285个不同类别应急预案省、市级审查工作,其中市级审查预案258个,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协调市防指批准下达了大型港口湾水库2019年度汛期控制运用计划。 五是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会商研判,强化雨水情监测,及时预警预报。市水利局多次发出预警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加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安全防范及山洪灾害防御。各级水利部门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并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六是科学调控重点水利工程。面对初春持续降雨天气,市水利局反复调度港口湾水库1台或2台机组发电放水,将库水位由最高水位134.4米降至129.0米以下;多次调度马山埠节制闸,控制南漪湖水位维持在8.5米左右,有效腾空了防洪库容。针对5月24~25日强降雨过程,再次调度港口湾水库、南漪湖控制工程马山埠闸拦洪错峰,港口湾水库拦洪近1亿立方米;调度青弋江灌区溪口闸、黄村闸开闸泄洪错峰,两闸下泄流量分别为800立方米每秒和1000立方米每秒,确保了水阳江及青弋江干流防洪安全。各地加强水库安全管理,采取措施迅速降低超汛限水库水位,确保度汛安全。 七是做好应急抢险技术支撑。从抗洪抢险工作实际出发,在市级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组基础上,组建50人的市级水旱灾害防御抢险专家库,加强技术培训和抢险方案研究,做好防汛抢险技术支撑。同时,根据市级领导联系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分工,配备了市水利局县级领导和技术干部,协助市领导抓好防汛抗旱及抢险抗灾工作。5月31日上午,全市防汛抢险暨水旱灾害防御综合演练活动在宣州区北山河码头举行。 三、下一步工作部署 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将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按照省、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以下方面重点工作,确保今年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一是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快补齐水利短板,确保年度在建水利建设如期完成,落实跨汛期施工项目应急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督促所有涉水建设项目抓紧河道清障,制定应急度汛方案并按规定报批备案,确保行洪安全。 二是加强水库山洪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水库监测预警、调度方案、应急预案以及防汛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加强巡查值守,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水库调度运用计划,确保度汛安全。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监测,及时预警预报。 三是统筹抓好工程安全调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做出工程调度决策。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工程调度运用方案,科学调控江河湖库水位,统筹防洪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充分发挥综合减灾效益。 当前全市防汛准备工作情况通报 一.建立健全防汛指挥体系 根据机构职能划转和工作需要,提请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调整了市防指组成人员,增加了市城管局、生态环境局等4部门为成员单位;调整了宣城市城市防洪指挥部,设立了城东联圩、双桥联圩和老城区三个城市防洪指挥所。各县市区均按要求健全了防汛抗旱工作指挥机构,因地制宜设立了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其中宣州、广德、宁国、泾县四县(市区)防办设在水利局,郎溪、旌德、绩溪防办设在应急局。 二.落实工作体制机制 根据机构改革要求,立足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制定了宣城市防汛抗旱工作机制。根据省防指要求,市防指从会议召开、响应决定、应急值守、信息报告、指挥协调、信息发布、调查评估七个方面对工作机制进行了细化,针对今年机构改革现状,按照上级“宁可抓重,不可抓漏”的要求,提出汛期市应急局、水利局实行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部署和信息报送实行应急局、水利局双向报送,进一步细化信息管控、会商研判、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等工作流程,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指挥机制。各县市区按照省、市要求均完善了防汛抗旱工作体制机制。 三.强化责任制落实 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调整了联系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的市领导和市直单位。针对机构改革部门职责调整的现状,市防指及时对《宣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并予以印发。市城防指也及时修订印发了成员单位职责。各县市区都及时调整、明确了防汛行政责任人,及时落实了大中型、小(1)型和重要小(2)型水库,以及万亩圩口等重点防洪工程“三个责任人”,责任人名单在宣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及当地媒体进行了公示。 四.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工作,5月初,市委陶方启书记、市政府张冬云市长分别带队督查了城市防洪准备工作,分管领导汪谦慎常务副市长、郭金友副市长专题开展防汛工作调研和现场察看;各联系县市区领导均对联系点进行防汛检查,省水利厅、应急厅也对我市重点水利工作进行了抽查;根据省防指要求部署开展山洪灾害威胁区,小型水库下游人员转移避险以及台风防御明白卡发放工作。结合“1+6+n”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矿山尾矿库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并要求相关单位制订度汛方案。市城防指多次对城市防洪工作开展检查。二是多次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提前介入、部署防汛抗旱工作。3月份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机构改革后城市防洪工作;4月1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市安委会2019年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5月14日又专题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全面部署落实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5月6日,分管秘书长召集市防指部分成员单位就2019年“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会商、工作信息报送、防汛抗灾预防预警信息发布”等8项重点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进行沟通协调,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确保防汛抗旱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断档。三是加强学习培训。根据省防指要求组织县市区新任指挥长参加了全省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市政府有关分管市长、七个县市区新任指挥长都参加了培训。广德、宁国、旌德等县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新任指挥长培训。同时组织市县应急局防汛抗旱工作人员参加省应急厅业务培训。四是开展防汛演练。5月31日,在南漪湖畔组织了全市防汛抢险综合演练,共有23支队伍、400多人参加了打桩、加子埂、水上搜救共五个项目的演练;5月14日,宣城消防支队在宣城宁国市港口湾水库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水域救援实战拉动演练;5月23日,由宣城铁塔联合移动、电信、联通开展了“抢通2019”防汛救灾通信保障联合应急演练;各县市区都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山洪灾害、群众撤离等防汛演练。五是落实防汛物资器材。针对市本级防汛物资仓库已整体划转至市粮储局,要求及时清点核对现有器材物资。市消防支队根据工作需要提出了今年防汛器材储备计划,会同市财政积极落实采购。各县市区都按要求储备了相关防汛物资。六是加强与部队沟通协调,统筹各方面应急救援力量。市应急管理局长、市防指副指挥长孔祥斌专门率队赴宣城军分区、宣城武警支队汇报对接应急救援工作,了解应急救援力量配备与物资储备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应急部门与军分区、武警等部队联动工作机制,做好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相关衔接工作,确保出现重大险情时得到有效处置。七是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进入汛期后,市应急局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防汛值班制度,由主要领导和县级干部带班,所有干部职工排班,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全程跟踪雨情、水情、汛情、工情,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准确、高效。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市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全市已进入梅雨季节,强降雨随时可能发生,防汛工作已进入临战状态。下一阶段市应急管理局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与市防指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加强部门联动,主动了解雨情、水情、工情,做好应急会商,及时进行上传下达,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以临战状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准备,确保随时能够投入应急救援。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