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人社工作专场 )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人社工作专场 )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2日

发布会嘉宾:人社局副局长杨云子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简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宣城...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责简介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宣城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2019〕12号)和《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宣发〔2019〕1号),设置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市市政府工作部门。

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法律法规规章,拟订有关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流动政策措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三)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牵头拟订就业援助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等并组织实施。

(四)统筹推进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办法和全国统一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组织拟订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标准、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市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参与拟订相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并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五)负责全市就业、失业和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相关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六)贯彻实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有关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贯彻执行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假期实施办法,落实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协调处理有关信访事项。

(七)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贯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继续教育和博士后管理等政策,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拟订吸引留学人员来宣工作或定居政策。拟订技工院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组织拟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政策。

(八)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相关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等人事综合管理工作,拟订相关人员管理政策。

(九)会同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国家表彰奖励制度,综合管理市级表彰奖励工作,承担全市评比达标表彰和市县级表彰等工作,根据授权承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展的市县级表彰奖励活动。

(十)会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及福利和离退休政策。

(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十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单位地址:宣城市梅园路48号金色阳光大厦4-7层

 邮政编码:242000

 电话:0563-3023205

宣城:坚持“稳就业”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来源:安徽经济网 发布时间:06-03

  本网讯 6月2日从宣城撤地设市二十年新闻发布会获悉,宣城市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持续扩大就业规模,逐步优化就业结构,丰富灵活就业形式,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宣城市不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创业机制。着力打造线上网络招聘和线下“2+N”招聘模式,创新建立企业用工服务专员、企业空岗报告、用工信息发布、专属技能培训、用工奖励补贴等“招工套餐服务”。不断加大担保贷款、失业补贴、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力度,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四进四扶”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扶政策、扶资金、扶体制、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贫困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2019年,该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2%。
  就业创业氛围浓厚
  该市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积极“走出去”、主动“融进去”,加强与沪苏浙就业创业全方位、全要素的对标对接。先后承办举办了长三角一体化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首届南京都市圈人社局长联席会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首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团参加了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第二届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和人社局长联席会议、G60科创走廊人才合作交流座谈会、杭州高层次人才招聘暨长三角城市人才招聘会、上海松江·宣城大学生创业对接交流会、长三角十佳HR经理人评选等多项活动,与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城市就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共享、打造创业服务合作平台、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区域城市引才引智服务、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和创业指导服务资源共享库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就业扶贫精准发力
  该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行“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工作模式,全市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33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5人;深入开展“三送一交心”、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累计帮扶1.5万名贫困人口就业,累计投入就业扶贫专项资金1132.65万元。累计开展就业脱贫培训3798人,拨付培训补助资金共计602.2万元。积极响应人社部“十省监察助金寨”扶贫活动,被人社部劳动保障监察局授予“扶贫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陈宗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宣城市人社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非常荣幸参加撤地建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下面,由我向各位介绍我市撤地建市20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成果。

20年岁月如歌,20年砥砺前行。全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新要求、人民新期盼,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始终树牢“天地人和”的工作理念“天”就是抓好就业创业这个天大的事、“地”就是做好社会保障这个最接地气的事、“人”就是干好人才人事这个促进发展的事、“和”就是搞好和谐劳动关系这个事关维稳的事,始终对标“双服双争”的工作导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争创一流、争做优秀),始终聚焦省市目标任务的“工作清单”,着力推动全市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历经了两轮机构改革:2000年撤地建市初期,人社工作主要职能分别由人事局与劳动局分别履职。2009年,将原人事局、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原医疗保险方面职责划转市医保局,原公务员管理职责划转组织部。目前局机关编制30个,内设行政科室12局直属单位7个,编制73个。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共有6人次先后获得全国、全省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人社服务标兵5家单位和服务窗口先后获得全省人社系统先进集体优质服务窗口连续多年获得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好”的等次、市直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等次。相关工作做法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等中央媒体次报道。全市人社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一、坚持“稳就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我们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持续扩大就业规模,逐步优化就业结构,丰富灵活就业形式,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就业服务提质增效2000年,宣城市场化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全市劳动部门创办职业介绍机构47个,再就业服务中心176个,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3785人,再就业率47.3%。20年以来,我们不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创业机制。着力打造线上网络招聘和线下2+N”招聘模式,创新建立企业用工服务专员、企业空岗报告、用工信息发布、专属技能培训、用工奖励补贴等“招工套餐服务”不断加大担保贷款、失业补贴、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力度,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四进四扶”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扶政策、扶资金、扶体制、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贫困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2019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2%。劳动者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格局全面形成。近两年,我市连续在全省人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就业创业氛围浓厚。我们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积极“走出去”、主动“融进去”,加强与沪苏浙就业创业全方位、全要素的对标对接。先后承办举办了长三角一体化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首届南京都市圈人社局长联席会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首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团参加了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第二届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和人社局长联席会议G60科创走廊人才合作交流座谈会、杭州高层次人才招聘暨长三角城市人才招聘会、上海松江·宣城大学生创业对接交流会、长三角十佳HR经理人评选等多项活动,与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城市就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共享、打造创业服务合作平台、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区域城市引才引智服务、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和创业指导服务资源共享库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就业扶贫精准发力。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大战略思想工作中,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行“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工作模式,全市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33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5人;深入开展“三送一交心”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累计帮扶1.5万名贫困人口就业,累计投入就业扶贫专项资金1132.65万元累计开展就业脱贫培训3798人,拨付培训补助资金共计602.2万元。积极响应人社部“十省监察助金寨”扶贫活动,被人社部劳动保障监察局授予“扶贫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二、坚持“保民生”,社会保障普惠民生

20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了从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根本性转变,建成了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群体“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服务能力“从弱到强”。

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我们始终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了从无到有、养老保障水平不断、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日益增强、各项制度及运行日趋完善的格局。1986年国有企业新招用的职工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制度,我市就建立了最初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宣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1年,提前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对象由最初的国有企业职工发展到现今的城乡居民全覆盖,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2000年,全市共有11.33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共有2.41万名离退休职工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截止2019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15万人、148.53万人、20.1万人、32.47万人,其中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2000年的5.61倍,发放离退休待遇人数16.29万人,是2000年发放人数的6.76倍。社保基金累计结余83亿元,社保基金预决算绩效评价多年居全省前列。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到2020年连续16年上调,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人均养老金达到1836.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统一提高到200元。失业保险金最高提至每月1242元,工伤保险待遇稳步提高。我们还不断加强社保扶贫力度,2020年4.88万贫困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841.3万元,大力推进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多次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减轻企业缴费压力。2019年,降费调基惠及7900户参保企业,全年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4.15亿元。2020年疫情期间预计到6月底阶段性减免社保政策将为全市8500余家参保单位减负5.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把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社保经办全面提质。推动互联网+社保经办”深度融合,将人社36个服务窗口整合为11个综合窗口,搬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劳动用工“三个入口”登记合并为“一个入口”办理,按照市场监管部门推送信息实时办理新注册企业参保登记。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退休人员待遇重核工作,积极开展社保基金警示教育活动和社保基金防控检查工作,维护社保基金安全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实现现场认证、上门认证、网上视频认证、手机APP自助认证多种方式自选。实行线上申领失业保证金,确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社会保障卡制卡周期60天压缩到十分钟内,实现即时制卡、快速补换卡,发放实体社保卡218.9万张,签发电子社保卡26.4万张,从今年4月10日起,在全市1187家定点药店陆续开通电子社保卡购药移动支付功能,实现定点药店全覆盖。同时,着力加强与沪苏浙地区社保共建共享,提高异地社保转移接续便捷度,有力保障了流动人员的社保待遇。  

三、坚持“强人才”,加快构建人才高地

20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和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引培力度不断加大。聚焦“宣城籍优秀人才回归工程”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高素质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实施《宛陵聚才行动计划》、《宣城市优秀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以来,我们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深化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结构得到优化。截止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1.8万人,技能人才25万人。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5个。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8人、江淮杰出工匠1人、省级技能大奖3人、省级技能名师46人、“宣城工匠”39人、乡土技能名人21人、技能能手28人、技能新秀49人。积极组织我市高技能人才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2017年组织选手参加了我省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8个项目的选拔赛;在2017年“安徽建工杯”全省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三个职业(工种)的一等奖,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2018年承办了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省级选拔赛,我市选手成功进入该项目的国赛;2017年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9年,我市选手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上荣获汽车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职工组二等奖,在G60科创走廊首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育婴员一等奖,在全省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上荣获焊工二等奖、钳工三等奖和团体三等奖。

人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不断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初步建立以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用人机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3万人。2006年起,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员910人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三支一扶”人员服务两年期满合格后,直接转基层事业单位编制,充实基层队伍。同时对在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连续工作满30年且具有中、高级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聘任相应职务。积极鼓励人才扎根基层。2019年,经省人社厅同意,工艺美术系列文房四宝专业高级评审权限下放给我市,对文房四宝及相关行业民营企业中初级职称建立破格评审特殊评价机制。今年疫情期间,为医疗卫生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充实一线防疫力量,以简化程序、网上面试的方式招聘医护人员26名。

四、坚持“促和谐”,劳动关系更加稳定

撤地建市20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全市查处农民工欠薪案件、涉及人数、涉及金额逐年下降,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总体保持稳定。

劳动关系格局基本形成。坚持政府依法调解、促进用人单位发展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不断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突出保障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深入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调整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社会三方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格局基本形成。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我们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着力加强仲裁标准化建设,秉持调解为主、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调解工作新方法,采用六步庭前调解法,把问题的解决前移,最大限度地让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推行阳光仲裁,统一公开程序。做到审理规则、审理程序、审理结果三公开。实行分类处置,统一办案流程。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宣城市劳动人事争议分类处理机制的若干意见》,对劳动人事争议简易程序、一般程序等适用范围和办案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与人民法院建立相互提交建议书制度,共同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裁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共同维护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司法领域的权威与形象。2019年,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模范劳动关系创建、仲裁开放月活动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92%,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72件,仲裁结案率98.8%。

根治欠薪工作深入推进。以开展好“根治欠薪”夏季行动和冬季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护薪”行动。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构建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四方面协同推进抓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大格局。坚持源头预防与动态监管相结合、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相结合,及时打击非法用工和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建立了实名制管理、欠薪应急周转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农民工工资专户、银行代发工资和按月发放工资等制度,开通了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2019年,全年共检查在建项目130多家,调解案件143起,兑现工资额2191万元。农民工欠薪投诉批次、涉及农民工人数、欠薪涉及金额持续下降。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被人社部评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突出成绩单位在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我市获A级。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撤地建市20周年为新起点,不断创新改革成果,提升民生福祉,保障人民权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脱贫攻坚战,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贡献人社力量。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