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商务局、财政局“六稳”“六保”工作)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商务局、财政局“六稳”“六保”工作)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4日

发布会嘉宾:市商务局副局长袁舜玲,市财政局副局长刘成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简介: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商务厅“六稳”“六...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宣城市财政局工作职能:

(一)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地方有关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及其他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和执行相关分配政策。

(二)统筹管理并负责编制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三)承担市本级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市本级年度预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市本级和全市年度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财政决算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组织制定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指导县、乡财政管理工作。

(四)负责管理和监督市级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及使用。参与拟订市政府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监督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执行,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

(五)参与拟订产业、基建投资、劳动工资、价格、经济贸易、特定信用担保、外汇、科技、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政策和改革方案。

(六)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并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监管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市级财政专户。

(七)按分工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负责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监管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资金。

(八)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国库集中收付相关制度办法,指导和监督市级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九)负责拟订政府采购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承担市本级政府采购有关工作。指导、协调全市政府采购工作。

(十)负责统一管理政府性债务,执行国家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拟订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负责全市国债管理工作和地方证券、金融、保险等机构的财务监管工作。负责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工作。

(十一)组织实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会计管理制度,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

(十二)负责全市民生工程的协调、调度、督查、考核、宣传以及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十三)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标准。

(十四)根据授权代表市政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市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十五)负责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重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负责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及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强化国有产权流转环节监管。指导市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十六)负责组织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

(十七)指导注册会计师等行业党建工作。

(十八)承办市政府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

(十九)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商务厅“六稳”“六保”部署要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格落实稳外贸稳外资相关工作任务,全力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

一、稳外贸工作

(一)基本情况

1-7月份,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08家,较去年同期新增57家实绩企业。目前全市进出口企业就业人员稳定,重点监测的14家进出口企业共有员工8524人,同比减少1.04%,企业人员流动正常。企业市场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全市90%以上的进出口企业同时开展外贸和内贸业务,企业增加内贸比重,相对挤占外贸出口份额,全市进出口总额9.9亿美元,同比下降9.15%,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列全省第8位、第14位,其中出口居全省第5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千方百计保外贸主体。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重点监控300万美元以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及上门走访的方式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先后为进出口企业协调解决进出口企业医疗物资不足、省级物流协调、企业融资、进出口环节退税收汇等各类问题30余个。外贸政策扶持:3月份在市政府关心下,采取无申报预拨模式拨付第一批外贸资金400万元到外贸企业,第二批资金771.082万元近期拨付。同时为应对疫情强化政策引导,我市在继续实施原外贸、口岸促进政策的同时,及时出台应对国际疫情影响有关外贸促进政策,优化了我市外贸政策体系,有利于企业转变开拓海外市场方式渠道,有利于营造好的外贸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稳外贸提供了支撑。此外,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外贸促进资金,6月会同市财政局已拨付兑现第一批省级外贸资金1068.9万元到企业;8月底拨付兑现第二批省级外贸资金619.6万元到企业。融资支持:针对外贸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并深入推进“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合作模式,创新提供金融服务,对有市场有订单无担保的外贸企业开展精准化金融支持,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截止8月24日,工行宣城分行向进出口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共计9327万元,其中小微企业2327万元。

二是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外市场。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转变市场开拓方式,借助各类线上展会,为外贸企业和国外客户搭建沟通交流、洽谈贸易的新平台。组织好我市40家企业参加第127届线上广交会,10家企业参加第30届线上华交会。组织近200家企业参加2020年宣城市外贸政策暨贸易风险管控培训会和35家企业参加线上贸易纠纷风险处置应对能力培训班等。截止目前,我市出具1136份产地证,涉及出口金额6192万美元。国内市场:把稳企业放在首位。针对部分外贸企业因疫情和经贸摩擦出口受阻生存困难,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保运转。组织我市9家外贸企业同省搭建的外贸企业与省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对接拓展内销业务。郎溪县结合企业运行情况,引导14户企业出口转内销,其中顺恒信、力华木塑内销占比分别提高24%和20%。应升钢管、巨星钢业2家公司在美国、印度客户一直处于零接单情况下,绩溪县商务部门及时与企业沟通对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营销策略,将出口产品转向国内贸易公司,确保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1-7月2家企业出口转内销3700万元。

三是千方百计构建新增长点。继续加大回转挖潜引导力度,建立回转挖潜清单和重点帮扶企业清单,争取皖东南国际物流、爱维迈德、祥利机械、锦洋高科、皓玥家纺等企业在我市本地化进出口达8000万美元。为推动防疫医疗物资出口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我市多渠道宣传防疫医疗物资出口政策规定及注意事项,指导12家企业申报进入商务部“白名单”。目前全市医疗物资累计出口1000余万美元。其中引导爱维迈德出口回转,已实现本地出口近50万美元,全年预计本地出口500万美元。鼓励企业参加线上展会和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引导企业借助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规避和控制贸易风险,不断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四是创新外贸工作机制。发挥“一平台三机制”作用,用好“清单+订单”平台,推动133家重点企业上平台,了解企业在手订单、生产经营、出口市场、境外参展、问题困难、意见建议等情况,加强形势研判;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借助外贸工作群等多渠道提供公开发布的国别预警信息、经贸摩擦信息和疫情期间国际贸易风险提示近百条,引导企业规避风险;建立重大企业联系制度,实行工作提示单,市县联动解决问题;完善商务、税务、人行、海关四方联系会议会商机制,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今年来,利用出口信保全覆盖政策为我市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千方百计稳外贸,全力保住外贸主体。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帮扶企业;鼓励企业参加线上展会,保住海外市场;加大外贸转型基地创建,增强发展后劲;强化政策宣传兑现,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

二、稳外资工作

(一)基本情况

1-7月,宣城市实际利用外资7.87亿美元,增长6.6%。外资总量位于全省第5位,增幅位于全省第9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4个百分点。部口径利用外资2906万美元。

主要特点:制造业利用外资维持高水平。制造业吸引外资6.02亿美元,占总量的76.5%,连续四个月占比超70%;服务业吸引外资1.47亿美元,占18.7%;第一产业利用外资3860万美元,占4.9%。

亚洲港台地区为引资首要来源地。来自亚洲地区投资4.47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总额的56.8%。其中,港台地区的外资4.07亿美元,占来自亚洲地区外资总额的91.1%。来自欧洲地区投资2.21亿美元,占比28.1%;美洲地区投资9011万美元,占比11.4%。外商直接投资居全省前列。外商直接投资(FDI)2906万美元,总量位于全省第4,增幅位于全省第6。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健全重点外资大项目联系机制,加大精准帮扶力度。组织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可望到资重点外商投资项目清单,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履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有效推动项目到资履约。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1-7月份帮助科地克科技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等企业解决外籍人员入境、税收、技改等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完善2020年省市利用外资项目库。全面摸排全市前期、在建、投产、其他外资项目160个,其中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的重点项目16个,对重点外资实地走访,了解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针对性做好服务。筛选24个重大外资项目纳入省、市、县三级商务部门专项服务。

三是加大部门之间合作力度,发挥政策资金效应。牵头拟定《宣城市稳外资若干政策措施》并上报市政府。与项目所在地负责部门互通有无,及时解决项目进展难题,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协助企业办理登记相关手续等,加快项目落地进度。积极争取省利用外资专项工作激励资金,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汇总上报。其中,宣城市商务局获批商务系统稳外资综合奖65万元;欧文斯科宁(广德)岩棉制造有限公司获批IAB和NEM项目稳外资激励奖144.2万元。2020年已拨付218万元支持国际级开发区资金。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平台建设模式,全力以赴“稳外资”。加强研判预警和外商服务。关注境外疫情带来的外商投资新动向,扎实做好安商、稳商;积极拓宽各类外向型招商资源渠道,利用好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地区现有招商资源,强化以商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企业以企引外,搭建内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的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协议并购、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与外资企业嫁接改造、兼并重组或强强联合,扩大我市外资企业存量。

五是落实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落实外资审批制度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全面取消审批备案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外资项目培育。强化外资项目日常跟踪机制,对在谈、在建、新批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台账,加强督查跟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予以解决,推动项目进程。重点加强对近年来新批项目到资情况和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进程的跟踪、调度、督查,提高项目到资率和项目开工率。

二是强化现有外资企业跟踪服务。健全重点外资大项目联系机制,组织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可望到资重点外商投资项目清单,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履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有效推动项目到资履约。

三是推进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实施。积极争取市政府正式出台实施《宣城市稳外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启动“外资之家”建设,完善外商投资企业联系服务制度、投诉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我市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四是全面推进落实好宣城市2020年“六百”项目对接活动云签约项目工作。优选我市“六百”对接具有代表性的签约项目在省主会场集中签约,组织办好宣城市分会场的线上“云签约”等活动。(市商务局)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六稳”“六保”和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稳“六稳”“六保”政治责任,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和汛情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强化资金监管,积极支持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

一、抓六保促六稳,体现财政担当

(一)精准投入保居民就业稳定。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全市拨付各类就业专项资金3200万元,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679个,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415万元,为366户小微企业发放新增就业岗位补贴420万元,为333户重点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956万元。加大稳岗减负工作力度。持续落实阶段性社会保险费“减免缓”政策,已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5.4亿元,减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0.7亿元。预计全年减免各类社保费规模将达11.6亿元。全面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对裁员率低于5.5%的企业返还比例提高至60%,截至目前,累计返还失业保险费3146万元,惠及5451户企业。 

(二)兜牢底线保基本民生需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1-7月份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47.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4.8%,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市拨付财政资金37.7亿元,扎实推进省定33项民生工程。党建引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残疾人康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4个项目已完成年度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改厕等工程类项目总体进度较快,补助类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优先足额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全市安排扶贫专项资金2.57亿元,较上年增长2944万元,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投入财政资金1485万元支持28个贫困村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项目28个。迅速落实“两直”政策。第一时间细化分解下达资金,依规精准安排使用,并建立资金发放实名台账,确保每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切实发挥纾困民生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各类直达资金分配进度达100%,直达资金支出率达61%。

(三)加强扶持保市场主体发展。一是做好“加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主动办、提早办、共同办原则,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一条政策意见》等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1.1亿元,拨付各类政策奖补资金7亿元。制定并实施鼓励消费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加快推动餐饮、商贸等消费市场复苏。二是做好“减法”,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上半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2.8亿元,其中减免税收4.6亿元。鼓励应急转贷机构积极帮助有还款困难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费率下浮50%。上半年全市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新增担保额为41.3亿元。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房租、摊位费、市场交易管理费等免收3个月,全市减免房租约6300万元。三是做好“乘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益。市财政安排4900万元,注入宣城瑞丰农业担保公司,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担保能力。同时,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加大与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发展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四是做好“除法”,快捷高效服务企业。简化奖补资金申报程序,坚持从快从简原则,兑现企业各类奖补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启动疫情防控紧急采购程序,推行规范有序的“不涉及人员聚集、可不见面办理”的网上商城采购行为,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采购服务保障工作。

(四)压实责任保基层正常运转。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坚持分级负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保基层运转经费保障。按月开展对县市区财政库款运行情况监测和分析,确保全市库款保障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及时拨付中央阶段性提高省留用比例增加现金流,加大对区级资金调度,防止出现支付风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以收定支,牢固树立“真正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硬化预算约束,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按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预算压缩10%总体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1.6亿元,将压减腾出的资金统筹用于落实“六保”、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支持三大攻坚战等重点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建立县级“三保”预算执行监控机制,确保“三保”资金优先支付。按月开展县级工资保障风险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县市区督促指导,确保各级保工资、保基层运转等相关政策有效落实。

二、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灾后重建

(一)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灾后重建。一是强化市县本级救灾资金投入。灾情发生后,市财政迅速响应,全市共筹措资金9472万元,其中市财政及时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支持各地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各县市区共安排本级资金8872万元,全力保障本地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在省厅主要负责同志来宣之际积极汇报灾情,争取资金。分管负责人带队及时赶赴省财政厅,向省厅领导和有关处室汇报灾情,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用于我市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争取各类救灾资金7627万元(其中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5450万元、公路灾毁抢修保通资金450万元、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647万元,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80万元)。上述资金已全部下达至各受灾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

(二)迅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灾情查勘理赔。今年入汛以来,我市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水稻等农作物受灾严重。汛情发生后,我市迅速部署投保农作物灾情查勘理赔。各县市区迅速启动大灾理赔等相关工作应急预案,快速组织、调配人员深入灾区进行查勘定损,实事求是尽快核准灾情,开辟理赔绿色通道快速理赔,坚决做到“不惜赔、不拖赔、不乱赔”。对于受灾损失严重的农户,预付部分赔款,帮助农户尽快恢复再生产。截至目前,全市报损约6750万元,已查勘6.3万亩,定损4046万元,已赔款4037万元。

(三)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是积极争取企业补贴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家及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申报工作,共为全市14户企业争取到中央财政贴息86.6万元。配合省核查组开展疫情防控重点物资技术改造项目现场核查,共争取省技术改造资金951万元。二是提高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市财政安排4900万元通过市国投公司注入宣城瑞丰农业担保公司,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担保能力,同时设立担保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帮助企业提高复工复产能力。三是加大应急转贷支持力度。为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省、市财政分别安排1100万元和1000万元续贷过桥资金,并及时全额拨付至市工投公司。上半年,市工投公司提供转贷服务53笔,金额3.67亿元。

(四)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恢复启动。灾情发生后,市财政加大投入保障农村基础设施修复,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恢复启动。一是加快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安排水利设施运维等各类保障资金1012万元,争取省以上水利各类资金11689万元,补齐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1974万元,强化水毁农田修复。二是保障灾后美丽乡村建设。市本级统筹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争取省以上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奖补资金9842万元,支持改善灾后农村人居环境。

三、强化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

(一)加强预算管理。抓住预算编制源头,重点压减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和“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促发展、保民生。市直各部门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预算执行。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批复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预算拨付资金。

(二)规范支出管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宣城市市直单位接待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行〔2013〕205号)、《宣城市市直党政机关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9〕258号)、《市直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车辆使用结算价格(试行)》(宣车改办〔2016〕1号)、《宣城市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调剂和处置管理办法》(宣行管〔2011〕58号)等相关规定,明确了相关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三)加强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不断完善财政资金支付动态监控机制,将“三公”和会议费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坚决杜绝不合理违规资金支出,把好财政“支付关”。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加强本部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纪检监察机关、驻局纪检监察组和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加强公开公示。积极贯彻落实“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稳步推进“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从2014年起,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支出的部门和单位均公开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决算,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坚持政府真正过紧日子、以收定支、有保有压,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用于落实“六稳六保”、支持灾后重建、支持三大攻坚战、促经济发展等重点支出。严把预算关口,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支出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追加预算。

(二)强化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市县财政通过一体化平台集中支付系统和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等信息手段进行动态监控,构建多层次资金监督网络,确保各项救灾和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确保各项救灾资金有效用于灾后重建。同时,强化与有关部门协同,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挤占和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市财政局)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