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办事服务 > 民生领域 > 公用事业 > 法规及政策文件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9-12-14 15:10:56 来源: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皖政办秘〔2019〕37号)、《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水农〔2019〕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作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管理责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规范化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公益属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对受自然环境、工程特性、农民承受能力等条件限制运行困难的供水工程予以财政扶持,实现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城乡统筹。统筹区域供水总体布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规范管理。加强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服务水平,保障供水安全。

(三)目标任务。

通过3-5年努力,建立健全“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即: 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政策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供水质量与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对农村供水的更高要求。

二、建立健全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

(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市周边等具备条件的区域,应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将供水管网由城市向镇村延伸,逐步实现县域供水管网“一张网”、水源互为备用、水量互相调剂。充分依托大中型供水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城乡居民共享优质供水。

(二)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对暂不具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区,应以县域为单位,打破乡(镇)等行政区划限制,合理划定供水分区,优化县域内规模化供水工程布局。强力推进小水厂兼并整合。

(三)提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对山区、偏远地区和人口分散、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根据水源条件、用水需求等实际,采取多个水源联合调度等方式改造提升,保障正常供水。

三、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

(一)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落实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主体和经费,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乡(镇)人民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饮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协助供水管理单位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等。村委会配合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等工作。

(二)落实部门工作责任。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补助、卫生监督和水质监测等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及保护、设立水源地保护区标志、开展水源水质监测。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供水水价、入户部分费用核定和监管。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政策。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电力企业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用电优惠政策。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三)压实运管机构责任。加强市、县两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培训,强化工程运行和国有资产监管,开展水质巡检,协助做好供水设施维护,处理用水群众有关投诉等。

(四)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责任。供水管理单位是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配备相应人员,做好水源巡查、水质检测、供水设施检修和维护等,负责向用户提供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供水服务,保障正常供水;建立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水质、水价、水费收支等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建立投诉、查询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答复、处理用户反映的供水问题。

四、建立健全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

(一)推行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运营。依托规模化供水企业或单独组建等方式,成立县级或区域供水公司(集团),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统一经营管理工作,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对于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可按乡(镇)组建管理公司或实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维护专业化。

(二)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运行、水质检测、计量收费、维修养护、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净水和消毒设施运行管理,开展供水设施巡检、维护,加强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供水单位应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建立维修抢险队伍。规模水厂要做到全日制供水。

(三)明确农村供水设施保护单位。进村管网以上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供水单位,村级管网及附属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受益村,入户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用户。

(四)规范农村供水价格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全面落实供水水费收缴制度,乡(镇)政府、村委会应配合供水单位做好水费收缴工作。

五、建立健全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政策保障机制

(一)完善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因执行水价低于成本水价导致的政策性亏损、重大维修、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等。对运行管理不规范、水费收缴率低、考核不合格的供水单位,相应核减补助。

(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关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建设运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项目,优先安排,适当简化程序,确保土地供应。对主要供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饮水工程,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三)加强人员技术培训。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的制水、维修、水质检测等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供水单位人员的专业技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稳步推进“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建设。

(二)突出规划引领。以县域为单位,根据不同区域的供水现状,编制农村居民供水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三)加强资金筹措。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多方位筹措工程建设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广泛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农饮工程”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加强供水设施保护,增强用水缴费和节约用水意识,提升供水单位服务意识,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强化考核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重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进行约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2019年9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