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乡村样本

发布时间:2021-07-19 08:36 来源:湖州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我市各地乡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妙山十景”圈粉无数,乡村旅游业发展红火;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学生研学体验农耕,感受水乡魅力;长兴县虹星桥镇里塘村,党员志愿者帮村民插秧种稻,田间地头热火朝天……
  在湖州见证中国乡村振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创新驱动、数字变革、绿色发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时代趋势,勇担新使命、勇当急先锋,探索走出了一条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全力转化美丽成果、全速推进城乡融合、全面创造美好生活的乡村振兴“湖州之路”, 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乡村样本。
  落实党政第一责任:雁飞千里靠头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只有五级书记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才能避免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我市积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有关党委、政府分管同志任工作组组长的“一个领导小组、六个工作组”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党委、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架构,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职责分工系统建立。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我市制定出台五年规划,提出“六大行动”“四步走”的战略安排,并每年将“三农”文件作为市委一号文件下发,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和施工图。制定完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工作实施意见,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推进小组,加快建立系统性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推进机制。
  同时,市、区县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研究“三农”工作。市委书记履行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督促落实相关工作;区县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把三分之二以上的调研时间用于农村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乡村振兴重大问题;乡镇党委书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谋划、推动重点工作;村党组织书记立足本村实际,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妙山村环境优美,是镇里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村之一。在村庄发展的总体规划上,由镇里主导,镇村共同谋划。”妙西镇党委副书记张义平介绍,通过招商引资,已有6个重点旅游项目在该村落地,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5年的13.87万元增长到109.26万元,增幅687.7%。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万丈高楼平地起
  7月2日一大早,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村委会议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刚刚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黄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阿伟,回到了村里,向党员们传达会议精神,部署接下来的工作。自担任黄杜村党组织书记以来,他带领村里党员群众做精做深做足“一片叶子”的文章,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道路。
  选好党支部,带动一村富。在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建强基层组织,积极实施“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晋位”专项行动,培育基层党建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街道)党(工)委22个、“双创双全”先锋示范村党组织226个,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示范景区村庄10个,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实现全覆盖。
  村级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充实基层组织力量,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才能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我市通过实施乡村“领头雁”工程,把优秀乡村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免费开展学历提升,大力促进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全面完成村社“两委”换届选举,村党组织中35岁以下2629名、占39.4%,“90后”1211名;村社“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71.9%,比上届提升16.3%。此外,选派市、区县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村(社区)“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用好“优进劣退”机制。组织开展村社换届“回头看”,对村班子进行全面体检,坚决让“守摊子”、混日子的村支书腾位子。启动实施“红色新青年领航计划”,遴选确定村级后备力量2454名,并从中遴选934名骨干。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攻坚克难齐发力
  眼下,德清县莫干山镇高峰村的加州农业基地里花木繁茂,游人如织。“有了这5亩‘标准地’,计划建一个配套酒店,把游客留下来。”基地负责人吴志广满怀信心地指着一旁的空地说。这是我市土地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市开展土地制度集成创新,统筹推动农业“标准地”、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三地联动”集成改革。“我们创新推出农业‘标准地’,破解乡村产业振兴用地难题。目前共有项目128个、落实指标775亩,完成供地37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做法被写入自然资源部等国家三部委出台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意见。
  此外,率先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截至去年底,累计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证2450本、面积30万亩,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5亿元。探索基于“三权分置”的农村宅基地管理、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办法,完成农民建房“一件事”审批办理系统建设运行,农房闲置率远低于全国。率先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入市265宗、面积2106.03亩,村集体收益5.07亿元。
  我市坚持将新增财力重点投向农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三农”工作,创新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等抵押贷款,打好财政金融支农组合拳。2020年,各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41.42亿元;“绿贷通”融资平台服务“三农”主体891家,提供授信6.15亿元;农户小额普惠授信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发放贷款320.16亿元。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支撑。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率先出台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意见,重点培育乡村振兴“五类英才”,目前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5万人。(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