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打造奋力赶超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5 10:56 来源:湖州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根据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精神,按照市委“提标杆破难题助赶超”专项调研统一部署,从3月底起,第七调研组围绕“党员干部队伍的视野、理念、能力、胆魄、作风是不是适应赶超发展”主题开展深入调研。期间,实地走访了9个乡镇、 12个行政村(社区),察看了13家重点企业,召开了机关党员干部、管理服务对象等9个座谈会,发放收回调查问卷890份。在综合分析研判、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加快赶超发展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湖州正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经济走势上扬期、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期,赶超发展的蝶变效应正在加速形成,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落实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迫切需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湖州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基础上加快赶超,就是要以绿色发展为牵引,以质量追赶带动总量跃升。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诞生地。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要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色,坚决扛起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重大使命。
    2、应对区域化竞争新挑战,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勇立潮头胆魄。当前,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重大项目、人才和科技、产业链配套等竞争日趋“白热化”。加快湖州赶超发展,必须抓住大湾区时代、高铁时代的发展新机遇,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全省大湾区建设和上海都市圈建设。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不断提升敢闯敢冒、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胆识魄力,在赶超主战场上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担当作为。
    3、汇聚现代化产业新动能,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持续锻造过硬专业能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当前,湖州承担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试点,着力打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全面提升推动赶超发展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觉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
    4、营造最优化服务新环境,迫切需要党员干部自觉砥砺务实清廉作风。服务意识好、办事效率高、政府公信力强的优质服务环境,是湖州赶超发展的有力外部保障。当前,必须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推进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进一步创优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发扬“店小二”精神,深入赶超发展一线,真情为民排忧解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一心干事、一身干净”的良好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与推进赶超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对照赶超发展的更高要求,干部队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聚力发展的思想共识已经形成,但推进改革发展的眼界视野还不够开阔。当前,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目标,普遍形成了凝心聚力抓发展、奋勇拼搏促赶超的思想共识。但干部队伍中视野狭窄、思维局促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干部抓工作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部分干部甘做“井底干部”,缺乏“跳出湖州看湖州”的宏观思维。还有些基层干部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存在“近视眼”现象,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2、新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有效贯彻落实还不够到位。当前,全市各级干部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普遍认同、广泛接受。但从具体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来看,部分干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方面还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工作中习惯于墨守成规,运用新办法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比较缺乏。少数基层干部对基层群众感情不深,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还有的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习惯“特事特办”“打擦边球”。
    3、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力提升,但对照赶超发展的更高要求还显不足。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十分重视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升,总体来看我市各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显著增强。但干部队伍中专业型干部总量偏少、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相对突出,尤其是熟悉现代产业发展、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业型干部相对偏少。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部分年轻干部“三门”现象比较突出。

4、干事创业的底气自信日益增强,但担当破难的胆识魄力还比较缺乏。当前,我市各级干部普遍对赶超发展充满了自信,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党员干部争先晋位、勇争一流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部分干部缺乏舍我其谁的担当,怕担责、怕做难人,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干部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在重点难点工作面前畏手畏脚、裹足不前,凡事找依据,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部分干部缺乏争创一流的胆识,工作追求四平八稳,习惯于按部就班,小进则满。
    5、干部队伍的作风形象持续优化,但一抓到底的实干作风还需要强化。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市干部队伍作风形象持续改进优化,但工作抓而不实、抓而不紧的情况还依然存在。一些干部主动到基层调研比较少,抓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和韧劲。少数干部“慵懒散拖”,错误不怎么犯,工作不怎么干,“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还有的干部存在“唯上”思想,做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三、打造奋力赶超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对策建议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加快湖州赶超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在干部招引、培养、选拔、管理等全过程,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锤炼胆魄、改进作风。
    1、不断培养勇争一流的理念视野。一是对标先进“补短板”。着眼对标一流、查找不足、树优理念、创新举措,加强与北上广深和杭州、苏州等省内外先进发达地区对标学习,借鉴这些地区在工作理念、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新鲜经验,不断拓宽眼界思路。二是同台比拼“促干劲”。围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重大试点工作,自加压力横向与其他试点城市和发达地区比,突出指标创优、项目进度、特色亮点等内容,建立完善比拼机制。健全完善县区季度互看互学互比、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等,推动党员干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三是狠抓学习“强内功”。借助党校主体班次、“南太湖大讲堂”等平台,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先进发达地区领导来湖作专题讲座,解读国家宏观政策、前沿热点信息。落实领导干部脱产进修、在职自学、网络学习等制度,不断更新领导干部知识结构,提升工作层次。
    2、大力招引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一是定向招录一批。针对性开展紧缺急需专业岗位的专项招录,在公务员、事业编制招录中,注重向金融、规划、生态等重点专业倾斜,力争用3年时间,招录1000名左右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积极面向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国内部分“双一流”高校定向招录等方式,大力招录储备一批专业型干部后备力量。二是择优选调一批。着眼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采取公开招考、个别选调等方式,面向基层选调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具备专业能力、在基层专业岗位上取得较好实绩的专业型干部,充实到市级部门专业岗位。把专业型干部交流到专业对口、能更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推动专业干部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柔性引进一批。深化改进与浙江大学开展的市校合作柔性引才机制,大力招引绿色金融、医疗卫生、城市规划等专业人才,将合作单位从浙江大学拓展到中科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省内与我市有合作办学项目的知名高校,实现柔性引才数量逐年提升。
    3、持续提升加快赶超的专业能力。一是突出专业领域精准培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干部队伍紧缺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城建规划、金融创新、生态文明等专题培训力度。探索建立专业相近部门干部联合培训机制,定期举办业务系统培训班。依托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校精心举办高端班次,有的放矢提升干部专业素养。二是加大对口上挂外派力度。采取组织选调、部门推荐等方式,每年从发改、经信、科技等条线选派40名左右的县处级和乡科级干部,到国家和省级对口部门挂职锻炼。每年选派一批从事工业经济、招商选资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赴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行政机关、工业功能区、国有企业等挂职学习。三是加强专业一线实践磨练。实施优秀年轻专业化干部“361”培养计划,针对性选派熟悉智能制造、绿色金融、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等专业领域的年轻干部,参与到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域旅游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和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废等攻坚任务中,通过“搭台子”“压担子”“结对子”等方式提升干部专业本领、培养专业精神。
    4、健全落实担当实干的激励机制。一是树优凭实绩用人导向。持续深化《湖州好干部示范引领标准》,突出重实干重实绩要求,大力提拔重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严格“下”的标准红线,研究细化负面清单,完善推行“反向提名”,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果断采取组织措施。二是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实绩导向型考核体系,科学设置实绩考评指标,完善项目领办、实绩记实、实绩公示、实绩评议、结果运用考核机制。开展分类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探索试行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实绩清单制度,切实考准考实干部工作实绩,推动党员干部改进作风、一线攻坚、真抓实干。三是落实关心关爱举措。深化开展组织部部委分片联系,全面推行“向组织说说心里话”,确保每年与市管干部普遍谈心谈话一次以上。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认真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等工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