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发改委>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75E/202102-0001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组织机构简介
名称: 市发改委(粮储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度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20
市发改委(粮储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度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1-02-20 16:11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要求,现将市发改委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度工作安排报送如下: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成立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制定“稳预期” 工作方案,配合市政府每季度组织召开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每月组织市直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召开经济运行视频调度会,针对点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并下发工作提示单强化督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7.5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增幅居全省第7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87.3亿元,增长2.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亿元(工业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755个,完成投资767.9亿元,同比增加 69.9亿元,占年度计划145.3%;新开工项目383个,同比增加48个,开工率141.3%;竣工项目264个,同比减少11个,竣工率204.7%。参加省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共206个项目,总投资536.4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39.5亿元,开工203个,开工率98.5%;完成投资18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4.4%。围绕交通水利、新型城镇化、新基建、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积极谋划储备项目。目前已谋划储备107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448亿元。持续开展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工作,制定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百日行动”,成立工作专班,现场督导和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谋划推进“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将推动“一地六县”集中合作区建设作为《宣城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我市与湖州市、常州市、无锡市、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一地六县”合作各方分别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宜兴市、溧阳市、郎溪县、广德市、长兴县、安吉县签署《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市场准入合作备忘录》。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等10个合作协议。我市被吸纳为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被授予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四)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三重一创”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省级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和5个市级战新基地建设。泾县高效节能电机重大工程于2018年11月获批第三批省重大工程,宣州区生物医药重大专项于2020年3月获批第四批省重大专项。我市已形成了“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格局。产业竞争力增强。2020年底,我市共建有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00家左右。

(五)大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定期组织服务业专题会议,分解部署工作任务,交流服务业行业发展问题,牵头组织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指标运行分析、研判提示。成立市直单位常态化联系县市区服务业“稳增长”工作机制,组织7个工作组完成多轮走访调研。每季度开展我市9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统计工作。2020年,营业收入约292.7亿元,实现税收约3.5亿元,完成投资额约15.8亿元,入园企业总数2855家,就业人数17589人。疫情期间,在市防疫指挥组的组织下,组织服务业复工复产工作,落实服务业分区、分级管理,实施分类、有序的指导帮助服务业企业复工。成功申报并发行“2020宣州债”3.6亿元、“2020宁国债”7.9亿元,年度企业债券注册数量居全省第一。宣城火花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完成省发改委创业投资企业备案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全省2020年备案3家)。

(六)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力争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6%。严把项目准入,加强重点行业,企业能效监管,加快节能技术推广,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七)强化特色小镇建设。广德市卢村民宿小镇、绩溪县徽州味·道小镇、泾县桃花潭文创小镇等3个小镇进入2020年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宣城市经开区宣酒·醉美小镇进入试验名单,目前已累计有宣纸小镇等7家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称号。

(八)加强粮食安全。申报小麦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库点7个,准备有效仓容3.1万吨,全市累计收购小麦10.2万吨、稻谷39.3万吨。储备粮油规模落实到位,落实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规模10.6万吨,市级储备油规模400吨,并按季度及时拨付储备粮油费用利息补贴。推荐上报2家2020年省级粮食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粮食产业化项目资金96.66万元,建设完成放心粮油网点9个、主食厨房网点4个,3个粮油产品获“安徽好粮油”产品称号。

(九)强化能源保障。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绩溪抽水蓄能电站5台计15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力争2021年3月底6台18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宁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总规模120万千瓦)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力争2021年上半年核准;皖能新能源宣城九连山风电场和长风新能源宣州区沈村风电场项目(装机总规模10万千瓦)建设加快;开工建设中广核养贤渔光互补、林洋宣州区寒亭镇和洪林镇光伏复合+储能示范项目等项目。加强天然气长输管道互联互通。建成天然气南陵—泾县支线,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基本完工,积极推进宣州区、宁国市天然气“气化乡镇”工作,谋划浙皖天然气、成品油互联互通管道项目,做好天然气迎峰度冬保供工作。

(十)加强物资储备工作。加大调拨防汛和救灾物资力度,支持我市抗击洪涝灾害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确保灾民在生活物资上能得到妥善安置和保障。2020年汛期,共向上级争取调入编织袋55万条、覆膜编织布35.22万㎡、土工布3万㎡、救生衣1万件、防管涌围井围板(含土工滤垫)10套、锂电池便携查险灯15套、折叠床3900张、空调被3750床、毛毯2750床、帐篷100顶,为我市打赢2020年抗洪救灾战役的彻底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十一)积极争取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江防护林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等项目省级以上投资5.675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561亿元。推动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牛岭水库、重点涝区排涝泵站、城区活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确保资金及时发挥效益。批复宣城市水阳江城区段生态蓄水工程海棠湾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召开南漪湖生态治理清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会。

(十二)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成本。出台文件采取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对326家产业化农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预计可为全市企业年降低用电成本约1.2亿元。出台《关于运用价格政策降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通知》及《关于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有关事项的通知》,全市中小微工业企业、涉农企业的冬季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10%;对全市中小微工业企业、涉农企业用水价格均下调10%。

(十三)实施价格补贴政策。为有效保障特殊群体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我市按要求启动联动机制向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及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020年共向97.5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980.3万元。

(十四)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立专班启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意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目前,规划已通过人大四届六次会议审议。

(十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将党建工作列入市发改委(粮储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2020年累计召开党组会21次,研究部署机关党委、主题教育、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脱贫攻坚整改等工作,切实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召开机关党委、纪委成立暨选举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机关党委、纪委班子。完成7个党支部选举,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制定市发改委(粮储局)《党组抓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机制》《机关党委工作职责、委员分工及工作机制》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委(局)党组、机关党委、各党支部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和日常细微管理、“一岗双责”等制度,全委(局)未发生一起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全力主动配合做好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回头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反馈问题,精心制定整改方案,逐项明确牵头负责同志、承办科室、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7条整改任务全面完成整改。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照国家重点支持方向,结合“十四五”规划,围绕两新一重、公共卫生、防灾减灾、交通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保证重点项目的梯次推进,建立“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申报一批”的工作机制,做到“项目等机遇”。进一步强化向上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落实“四督四保”要求,推进“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分层分级调度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一线现场调度等活动。编写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细化项目推进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倒排推进。落实“辖区负责制”,认真梳理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征迁、土地、资金等问题,强化项目调度。实行“每月通报制”,对全市重点项目实行“月汇总、月通报”。

(二)协同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规划建设“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按照省委提出的对标“青吴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构建“一区、六城、多园、全生态”的发展空间格局,努力打造“四区一基地”,重点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体制机制创新融合引领区。坚持把“一地六县”建设作为全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号工程”,协同做好规划编制,推深做实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等重点作,用足用好省扶持政策,建成我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全市域发展的突破口。二是深化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持续深化与合肥、芜湖、湖州、杭州、苏州、松江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员城市合作,以科创驱动产业一体化布局为行动路径,在促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协同布局、加强科创功能平台联动发展、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动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先行先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着力推进宣城萧山产业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核心汽车零部件)、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加快建设。三是深化共建一体化都市圈。持续深化与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推动在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的务实、高效合作。合作加快宁宣杭高速公路高淳段、扬绩高速溧阳段等省级“断头路”建设,协同推动宁宣高铁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融入杭州都市圈步伐,力争全域加入杭州都市圈。持续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绩溪县与杭州市临安区共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完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和重点工作调度机制,坚持按季度、双月、月度进行分层分级调度,分行业、分领域分析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重大部署、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研判经济形势,剖析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按月分解目标任务,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组织开展好全省经济运行视频督导会,针对点评存在的问题,协调市直相关经济部门制定具体推进措施。

(四)提升服务业集聚发展质量。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发展和建设,落实市、县(区)、集聚区三级规划和工作推进机制。推进9家省级集聚区特色发展,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集聚上下游企业,加强交通、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提高发展水平。围绕县市区、中心城区、园区等主导产业,合力规划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培育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

(五)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落实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工作部署,争取小流域治理、污水设施等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支持,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等发展振兴工作。全力完成省定节能目标任务,争取1-2个生态类中央预算内项目。编制“十四五”节能及产业规划,做好中央预算内环资项目前期谋划工作,会同经信等部门合力做好能效提升和减煤工作。

(六)加快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做好后续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申报对接和新一轮省级基地申报和国家产业集群申报工作,做好省对市考核的衔接工作,争取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继续围绕重大水利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江防护林、高标准农田等中央、省涉农领域各类专项,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主动联系农林水等行业主管部门,争取上级资金。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会同农林水等部门谋划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水阳江中游防洪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动工。加大港口湾灌区工程、牛岭水库、重点涝区排涝泵站、城区活水工程等重点项目督促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八)扎实做好物价稳定工作。继续落实保障基本民生要求,根据CPI变化情况,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特殊群体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九)加强粮食安全工作。加强和规范储备粮油管理,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