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宣城经开区管委会>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486288525Y/202102-0002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城经开区2020年建设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25
索引号: 11341700486288525Y/202102-0002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城经开区2020年建设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25
宣城经开区2020年建设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发布时间:2021-02-25 16:32 来源:宣城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宣城经开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宣城经开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202114日)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宣城经开区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经开区基本情况

宣城经开区199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201411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飞彩、金坝、天湖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超过30平方公里。

经开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现有内设机构9个(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审计室、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局、总工程师室、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公务员48名,其中党工委委员7名(含管委会领导13副)。下设事业单位9个(投资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小微项目采购服务中心、统计站、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招商合作服务中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文明创建发展中心、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9名,目前在编人员62名。此外,经开区还托管了宣州区飞彩街道和金坝街道及宁国市天湖街道,3个街道共有行政编制67名,实有66人;事业编制49名,实有42人。

目前区内集聚工业企业41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近来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城经开区紧紧围绕“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系列部署和工业强市战略,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多措并举,克难奋进,在全国、全省开发区考核排名中不断争先进位。在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开发区考核结果中,宣城经开区在219家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前进18位,排名升至第146位,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中前进12位,排名升至第15位。

    二、202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宣城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两手”、聚力“两战”,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要求,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以“5个提升”行动为抓手,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疫情防控取得较好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1-11月,实现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幅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9%,增幅全市第四;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幅全市第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增幅全市第五;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2%,增幅全市第二;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5%,增幅全市第四。

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长9.4%,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完成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一)精准防控,经济发展韧性不断提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加速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一是行动迅速,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立足早发现、早隔离,采取大数据排查、网格化管理、雇员联系企业等多项举措,精准掌握流入人员底数,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对症下药,全面做好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的追踪、筛查、登记和管控。二是措施有力,建立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信息宣传、巡察督办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针对疫情初期“入境通行难”“入住管理难”“物资保障难”“招工用工难”等问题,先后采取了“千里驱车接员工”“不见面审批入住”“园区集中买口罩”“掌上招聘云面视”“雇员联企促复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复工复产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三是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从疫情初期受到一定冲击,到年中加速追赶,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企稳趋好,重点行业企业运行稳健,新兴动能逆势增长,进而在三、四季度实现了“V型”反转,在“双战”中夺取了“双胜”。

(二)突出产业,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升。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突出“二位一体”抓招商(即:强化与市招商合作中心、市直单位和驻外招商机构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对接,形成一体化联动招商机制),“四个优先”抓落地(即:以大而好的项目优先落地,以投资积极性高、见效快的项目优先落地,以产业招商组和以商招商项目优先落地,以盘活嫁接僵尸企业项目优先落地),全年新招引项目8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3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协议引资约205亿元。一是招大商,更加注重项目体量,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15个,成功签约宇航智能制造、龙元建设、爱维迈德二期、福贝宠食中心等510亿元以上大项目。二是招好商,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项目中,主导产业契合率达89%,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招优商,通过项目嫁接、并购重组、厂房租赁等方式引进新企业,辉隆集团10亿元战略布局重组徽铝铝业,泰乐玛二期嫁接盘活汉鼎机械,15家企业租赁入驻共享厂房,用招商的方式有效提升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三)紧盯进度,项目建设能效加速提升实施“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抓服务、“三组攻坚”抓建设等系列举措,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突出重点项目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0个。目前在建项目50个,签约即将开工项目33个。对每个项目明确一个攻坚组、一名帮办员,全面推行主动领办、全程代办、跟踪帮办,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一线调度推进、一线解决困难,提升投资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按照园中园、产业园等模式,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长三角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小微产业园、神舟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5个专业化园区相继开工建设。总结倍发来共享厂房成功经验,启动衡孚电子共享厂房建设。6.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34.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即将竣工。三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征迁安置力度,累计完成土地征收566亩,房屋拆迁3.4万平米,加快金达二期、茂盛北地块22万平米安置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开工、续建道路8条,建设总里程10.6公里。

(四)倾力帮扶,企业发展能级稳步提升。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预计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一是实施精准帮扶,以“四送一服”为契机,将102家规上和30家拟升规企业帮扶任务落实到人,实行“一对一”帮扶,上门开展政策宣传,精准收集解决企业困难55个。组织网上招聘、专场招聘等14次,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帮助156家企业招引工人3500余人,成功争创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业园区。二是加速政策兑现,对企业符合条件的各类奖补即报即兑,高效兑现企业奖补扶持资金1.13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1.8亿元。设立5000万元应对疫情防控风险代偿资金池,撬动银行信贷支持园区中小企业,通过“政银担”“税融通”等方式为园区35家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新增担保贷款2.21亿元。三是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形成以科创奖励为主抓手,高企认定优惠、科技人才团队扶持、研发费用扣除、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并行的创新激励机制,7家科创类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四是加大政策争取。积极向上争取改革试点,“智慧园区”“飞地经济”获批全省首批试点,“标准地”改革、增量配电试点顺利推进。爱维迈德成功入选商务部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乐铭针织获省级防疫物资出口奖励,海王医药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或省防疫物资生产重点保障企业。

(五)完善配套,园区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围绕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保障、改善配套服务全面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在生产服务上,将水、电、气等涉企服务职能全部整合至投服中心,加强与水务、供电、燃气公司协调,推动企业水电气接入费用透明化,并督促各服务单位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服务清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用地保障上,加快闲置土地清理,全年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322091.50亩,其中嫁接盘活低效用地(含僵尸企业)191176亩,协议收回联合飞彩118亩、九只鸭35亩未开发用地,督促福元药业、弘雷科技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完成432621亩土地供应手续,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在融资服务上,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融资能力稳步提升,到位农发行项目贷等共计31.97亿元成立开创基金、安元基金等市场化管理基金,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投融资服务。

(六)对标达标,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5大行动”为抓手,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将机关党的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困难党员慰问、抗疫捐款和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开展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党日活动图片展、“双强六好”“双比双争”评先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工作热情。指导兴鼎建设等5家企业新建党组织,提高非公党建覆盖面。组织评选“经开区好人”21名,入选“宣城好人”9名,张勇、郭彬获得“安徽好人”荣誉称号。二是提振工作效能。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雇员制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巩固深化雇员制改革成果,建立起雇员制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管理体制相互衔接、有机融合、优势互补的干部队伍管理机制。三是夯实民生保障。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克服财力紧张困难,安排民生工程预算2138万元,较上年增长28%34项民生工程全部完工。做好失地农民保障,为4092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安排40万元帮扶泾县黄村镇花林村和云岭镇建设村。四是强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和小区提升行动,完成希达小区和金达花园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指导2个小区完成业委会换届,调解物业纠纷273起,催缴物业费30余万元。加强违法建设管控,拆除违法建设150余处,1.37万平米。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接、处访3283400余人次,及时化解恒大御景、中梁敬亭府等突出集体信访问题。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调处兑现农民工工资6189万元。五是狠抓环保安全。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建立污染源溯源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环境质量。常态化开展“环保管家”服务,为精熔电器等6家企业提供全面环保“体检”。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发展方面。一是整体实力不强。虽然近年来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但从规模总量来看仍然偏小,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仍然较少,缺乏引领性强的龙头企业,资金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二是科技创新乏力。区内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动力仍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科技创新尚未成为主导引擎,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工业企业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步伐慢。三是要素保障不足。由于缺乏三类工业用地,新能源产业链中电解液项目始终难以招引落地,产业链关键环节存在缺失,表面处理等产业综合配套先天不足,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高、好项目的引进。

(二)体制机制方面。一是没有“三定”方案。管委会自身体制机制缺陷,至今没有“三定”方案,暂定行政编制仅8名,内部科级干部任用严重受限;职务与职级并行后,经开区核定的职级数较少,影响年轻干部成长,导致年轻干部流失严重。去年以来,就有385后年轻干部调任市直单位或考入省直单位。二是班子力量薄弱。管委会行政领导班子仅一正三副,远少于省内其他国家级开发区。党工委班子方面,缺专职副书记,不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三是干部晋升困难。2017年省委巡视后,取消了干部高配政策,导致经开区领导班子副职和中层干部提拔困难,且交流渠道不畅。目前,中层干部年龄偏大,活力不足,影响了干事创业积极性。四是社会事务繁杂。经开区管委会按照市直单位进行机构设置,编制人员和领导班子成员职数较少,但承担的很多工作又视同县市区,如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管理飞彩、金坝和天湖3个街道,又承担大量的信访、民生工程等社会事务,加上职能不健全,牵扯了过多抓经济、抓项目过多精力,也影响了街道的自身发展和民生改善。

四、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市经开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提速与提质并重、创新与创优并举、扩区与扩能并跑,继续保持加压奋进、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状态,加快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工作思路是12345”,即:(“1”就是一个目标:奋力在宣城交出“两个更大”高分答卷中展现更大作为;“2”就是两个加快: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步伐。“3”就是三个大力:大力推进量的扩张以解决总量不大问题,大力推进质的蜕变以解决发展不优问题,大力推进效益提升以解决产业不强问题;“4”就是四个建设:积极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主动参与自贸区联动区建设,全力加快先进光伏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产城一体建设;“5”就是五个聚力:聚力产业提升、招商提标、项目提速、企业提级、园区提品五大重点),大力组织实施“1515”攻坚行动(即招引亿元以上项目利用省外资金继续保持100亿元以上;建成5个投资10亿元以上小微产业园;培育10个产值超5亿元骨干企业;启动5平方公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建设),力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两位数增长,努力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中持续争先进位,为“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聚力产业提升。坚持以现有产业集群为基础,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通过转型升级、招大引强和数字赋能,向规模化拓展、高端化提升。一是改造传统产业,紧盯技改投资、高新产值、战新产值等短板指标,深入摸排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意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催生高新产品研发,力争三项指标增速赶上全市中等以上水平。推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加快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做大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全面优化产业发展内外部条件,在补链强链延链上做好文章,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本地化配套能力,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产能持续爆发,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不低于8%三是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一号工程,将光伏新能源作为一号产业。全力支持以柔性铜铟镓硒薄膜为基础的移动能源、以异质结技术为基础的主流光伏产业发展壮大,抢占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带来的市场先机。推动开盛新能源、华晟新能源先进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着力构建一个主导产业、一支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研究院、一个供应链体系“五个一”产业培育成长机制。

(二)聚力招商提标。坚持招商引资首要地位不动摇,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高铁时代新机遇,抓住产业转移的窗口,持续加大东向对接力度,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到位省外资金不少于100亿。一是提升招商性价比。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趋势较好,同时我们发展空间、要素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按照高于国家产业政策,坚持“亩均论英雄”标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适当提高招商引资门槛政策,土地出让价格、亩均投入和产出等标准在现行政策基础上适度提升,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向高端、绿色、集约方向迈进。二是提升招商精准度。推行精准招商,构建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有机结合,以专业招商为主的招商引资格局,全员招商重在招商线索收集,专业招商重在更加精准的产业项目研判。实行链长招商,制定路线图,梳理目标企业、集中精力攻关,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针对性。三是提升项目落地率。坚持以效益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预审机制,突出项目质量和效益,确保签约项目能落地、落地项目能投产。

(三)聚力项目提速。深入开展项目攻坚,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效率,扎实推进“五园五企”建设(即光伏产业园、公共卫生防疫物资产业园、宇航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绿色制造产业园、蚂蚁乐居产业园5个产业园,德龙快装、辉铝铝业、鸿路二期、福贝二期、龙元建材5个重点企业),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一是强化统筹调度。每周召开一次项目会战调度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审批、征迁、“三通一平”等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步伐。每月对各单位任务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考核,作为兑现月度绩效的重要依据。二是强化全程帮办。突出服务为先、效能为先,不说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坚决做到“跟踪服务主动办、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全帮着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全力以赴打造服务优质、办事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三是强化落地攻坚。对于签约项目,密切跟踪衔接,做好场地平整等保障工作,督促业主根据合同要求尽快开工;对于在建项目,实行联动式推进,挂图作业,明确征迁、平整、施工等各个环节的节点目标,每到一个环节,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任务。

(四)聚力企业提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每月组织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和经济运行调度,大力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突出龙头培育。突出扶优扶强,强化龙头支撑,加快出台《宣城经开区工业培大育强行动计划》,每个主导产业优选2-3家骨干企业,加力实施10亿元企业、50亿元企业墩苗行动,对优选出的企业实行“一名领导联系、一个部门协调、一名帮办专员”帮扶工作机制,采取“一企一策”帮扶举措,引导企业向A股上市迈进,力争2021年园区10强企业产值全部达到5亿元以上。二是突出骨干帮扶。出台《宣城经开区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行动计划》,加大对高成长性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明确年内拟升规重点帮扶对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联系领导和部门做到经常深入企业,摸清摸透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难题,鼓励企业壮规模、强品牌、创特色,力争新增规上企业20家。三是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培育5-10家科创孵化企业实现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力争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40项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户。着力打造“三院两中心”,重点支持宣城高效太阳能技术研究院建设,将其打造成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新能源项目和人才的新平台;依托锦美碳材争取设立安徽新能源碳材料分院;推动安工大研究院务实开展工作;积极支持瑞梅大健康孵化中心、临港飞地科创中心建设发展。四是突出低效整治。全面推行以“亩均论英雄”为核心要素的企业综合评价,运用大数据搭建企业评价综合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ABCD四级综合评价,差异化配置要素资源和政策措施,对综合评价排名后30位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确保30家企业亩均税收提高30%以上。

(五)聚力园区提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持续补短板、上配套,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品质。一是园区空间进一步拓展。紧紧把握“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合作区建设机遇,依托军天湖农场位于我区的优势,以实现共赢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场合作,着力将军天湖打造成上海发展的新空间,经开区发展的新动能,努力吸引更多上海企业、上海资本、上海人才。全面推进军天湖(包括天湖全域)康养特色小镇建设,将其打造为生态旅游康养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大健康产业科创成果转化基地。积极规划申报15-30平方公里的宣城经开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产业联动集聚区,启动5平方公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建设,2021年计划征迁土地2000亩左右,完成土地报批1500亩以上,确保新建成区域面积不少于1平方公里,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布局规划,加快完善商超、物流、文化、娱乐、酒店等商服设施,建成开盛双创中心,启动工业品市场、智慧物流园建设,重点推动电镀表面处理中心等“卡脖子”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落地。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政策、服务与长三角先发地区无缝对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强化项目引进、落户、审批、建设、生产、生活等整个流程的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常态长效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将文明创建向企业延伸,督促企业规范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实施乡村振兴,将财政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扩展民生工程实施范围。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督导检查和问题整改,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为确保“5个聚力”工作目标顺利推进,围绕“五个强化”(即强化党的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思想,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清风正气,强化凝聚力激发正能量。围绕建党100周年,精心谋划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弘扬加快发展的正能量,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注重把党的建设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帮扶、社会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让党员走在建设发展的最前列,力促各项工作奋力争先。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覆盖面,用党的建设领航园区发展,用园区发展业绩展示党建成效。

二是强化班子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党工委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好“头雁”效应,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政治方向上“把好舵”,强化理论武装,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补钙强骨、固本培元。在团结协作上“带好头”,不断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互补性和创造性。注重班子成员之间常沟通、勤商量,互相信任和支持,思想合拍、工作合力,营造团结和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在推动发展上“尽好责”,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既当好指挥员、也当好战斗员,担当作为率先垂范、当好表率,对重要工作要一竿子插到底,沉到一线、直接督办。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定奖惩”用人原则,大力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岗位竞争、工作竞赛行动,让有本领、肯干事的干部有作用发挥的平台。进一步发挥改革促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到经济发展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基层街道一线担当作为,巩固好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严格干部管理,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切实做到干事、干练、干净。

四是强化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坚决遏制工作推诿、办事拖拉等现象,重拳整治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主动服务、全程服务、规范服务的水平,改进窗口服务模式,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一窗帮办、一窗兑现机制,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干部主动担责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营造敢干事、善担责的工作氛围。

五是强化机制建设。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想干事的热情,释放能干事的潜力,发挥干成事的效能。进一步理顺内设机构与驻区单位、管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着力优化整合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体制机制高效运转,加快构建充满活力、高效协作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