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67K/202301-0002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1-31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67K/202301-0002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1-3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31 17:15 来源: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31日在宣城市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淳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全市上下在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1914.4亿元,增长4.2%,居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居全省第4位。新登记市场主体4.1万户,总数突破30万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5亿元,增长3.1%。全市经济运行回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宁国、广德再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总投资125.7亿元的华晟高效异质结全产业链项目、78亿元的宁国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宣泾高速二期、泾青高速安旌高速宁旌段旌德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宁宣杭高速高淳段、临安段和溧宁高速溧阳段3条省际“断头路”全部贯通,实现与南京、杭州都市圈高速直达。

    ——“三区一港”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建设,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居全省前列,中国(宣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宣城综合保税区起步区一期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开工建设,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宣城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突破万箱,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93.8%,进出口总额增长18%,居全省第5位。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105项年度改革任务,实施宣城经开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市属国有企业、“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整市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创新推进,“小山变大山”改革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精准施策稳增长,全市经济承压前行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快速规范处置突发疫情,全力保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千方百计助企纾困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密出台扎实稳经济若干举措,退缓减免税额64亿元,兑现各类惠企奖补资金22.1亿元,减免房租1.2亿元。常态化开展访千企、解难题、优环境活动,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2万。抓实助企便民融资服务,新增贷款371.1亿元,直接融资138.2亿元。拓山重工主板上市。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费减免、一次性就业补贴等政策2亿元,解决企业用工4.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以上。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居全省第6位。68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8.1亿元,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2位。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7.4亿元开展“皖美消费·乐享宣城”消费促进活动,带动消费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居全省第3位。

坚定不移创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7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8%,居全省前列。创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居全省第4位宁国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宁国、广德分别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试点县。宛陵科创城入驻企业28市软件产业园揭牌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6.1万亩,粮食总产126.8万吨。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转化应用农业“四新”科技成果379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2%。15家农民合作社进入2022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0%,居全省前列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居全省第4位。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7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创成省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台1个、企业级平台5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个。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4家、限上商贸企业74家,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2个、服务业改革创新首批试点单位1个。宣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长三角智慧物流产业基地一期暨快递分拣中心建成运营。积极融入“大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展“嗨游宣城”文旅系列推介活动,广德、绩溪创成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持之以恒增后劲,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苏皖合作示范区、“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4个。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定期举办“宣向未来”企业家沙龙和新落户企业座谈活动设立50亿元产业链投资引导基金,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08个,居全省第1位,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同比增加9个。出台教育、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落实产业人才政策“宣八条”,兑现人才补贴4800余万元新增技能人才3万人。加强大学生“三实”基地建设,吸引1.5万大学生来宣实践实实训。启动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处置攻坚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6万亩,处置闲置土地6010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25.8%广德、宁国经开区再次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30强,并实现位次前移。

抢抓机遇补功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启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市更新和双修行动,完成中心城市建设投资150亿元。东部新城、高铁站片区、中央生态绿地二期等城市名片启动建设,19条城市道路如期完工。积极推进城市供水设施完善工程。完成老城区47个小区11条路段雨污分流12条道路拥堵点改造建成口袋公园4个,改造提升公厕35座完成城市生命线一期工程建设敬亭圩污水处理厂三期加快推进。开展“难安置”专项治理,完成6299安置任务。改造老旧小区120个。强化“保交楼、民生、保稳定”,时代大世界、恒大悦澜湾等项目复工。荣获2022年度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城市大脑入围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治理大奖完成交通投资147亿元,宣绩高铁和宣泾高速一期、宣广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启动G329孙埠至大汪村改建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432公里,建设美丽公路150公里。水阳江航运综合开发工程全面建成使用主城区至郎溪、泾县、宁国3条城际公交开通运行。成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完成水利投资30.8亿元,港口湾水库灌区和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无一返贫致贫。高起点规划并启动建设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经济强村占比达38%

坚持不懈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强用能预算管理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新增省级绿色工厂6家。推进省级光伏建筑应用城市试点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率均居全省第2位水质指数排名全省前列,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163生态修复废弃矿山94个。建成省级幸福河湖4个。定埠港荣获全省首个“零碳码头”称号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营造林46万亩,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60万亩,林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创成全省首个全域“中国天然氧吧”。旌德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绩溪创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聚力为民办实事,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省定民生实事和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10项暖民心行动居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和7.3%,分别居全省第6和第4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13.8万孤老残幼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编制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民转公”15所,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7%,中心城区公办园学位占比达70%绩溪被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8所,新增学位9300个。“双减”工作提质增效,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出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宣城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3县级公立医院通过三级医院执业登记准入验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完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明显,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应急广播系统,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覆盖举办第三届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参加十五运会、省第八届残运会、省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出台优化生育政策新建改扩建托育机构20个,140所幼儿园开设托班50个“儿童服务站·公益小课堂”建成运行。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批准施行,建设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257个。整治改造菜市场23个,新增家政服务人员6144人。10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运营。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第四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地震、科普、机关事务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

有效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持续旱情等自然灾害,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攻坚三年行动,完成搬迁87户242人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开展城镇燃气自建房、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接听群众来电等制度,开展初信初访提质增效和“四重攻坚巩固提升行动,信访形势平稳向好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实现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国家安全、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进步。

)驰而不息改作风,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做好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代会议案1件、人大代表建议135件和市政协提案262件、协商建议45件。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深入开展“五聚焦五查找”作风建设集中整治和市直单位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行限时办结制、工作反馈制,增强政府工作计划性和执行力。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12条措施,“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2.6亿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宣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宣城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未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偏慢,与区位资源优势还不匹配;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聚集度不高,现代服务业短板明显;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领域存在不少短板;营商环境需持续优化,政府的工作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看到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警醒我们要常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攻坚克难,持续推进问题解决。

二、2023年政府工作安排

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的决定》,明确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元。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3年全市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重点举措。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全市政府系统要细化“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施工图”,奋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新高地,为全面建经济强、活力足、格局新、环境优、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宣城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粮食产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实际执行中,我们将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努力缩小与省内兄弟市、长三角地市的差距。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常态化的投资“赛马”和调度机制,突出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建设,以高水平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精准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谋划推进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确保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议清单680个、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实施市重点项目800个以上,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400个、竣工项目200个以上;谋划储备项目800个以上。加快85个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建设,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长12%。实施总装机容量192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规划,加大“十四五”期间3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宁国龙潭、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争取将泾县、广德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规划开工建设中煤宣城电厂三期新建续建电网大中型基建项目15个。开工建设凤凰山水库、万家水库、汤村水库和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启动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牛岭水库主体工程建设。

提升“双招双引”质效。聚焦主导产业和制造业项目,精准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全力以赴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宣城经开区和广德、宁国至少各招引1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宣州、郎溪和泾县至少各招引1个50亿级制造业项目,绩溪、旌德至少各招引1个20亿级制造业项目,力争新开工超20亿元制造业项目12个、超50亿元项目5个以上。做实十大产业链招商专班,常态化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00个、到位资金1100亿元,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达30%、投产率达50%。举办境外招商活动,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突出资本招商,发挥市产业链投资引导基金杠杆作用,大力引进和设立各类私募股权基金。深入开展“宛陵聚才”行动“宣聚人才·城就未来”引才活动,优化产业人才政策宣八条力争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5个

优化要素资源供给。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深化“标准地”改革,确保国家级开发区100%、省级开发区50%的新增工业用地按“标准地出让。扎实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处置攻坚,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万亩以上,处置闲置土地3000亩以上,工业企业低效用地盘活率达30%以上。实施铸造企业综合评价,加力盘活重组铸造产能。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创新多元化招聘模式,着力缓解结构性用工难题。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银行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深化政银担合作,新增信贷投放300亿元以上。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向产业集团转型,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特色领域布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市外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和重大项目。

(二)坚持工业强市,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以实施工业强市“6543”工程为牵引,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做强产业链条。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千亿产业”,促进光伏、智慧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华晟异质结全产业链、固德威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吉利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承办中国光伏大会异质结分会,加快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整车企业产需对接,支持中鼎和永茂泰等龙头企业打造汽车零部件高端轻量化产业集聚区,推进鼎瑜智能底盘、华域皮尔博格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推进泾县火山湖“超级工厂”、绩溪富凯特材高端轴承钢等项目建设,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

培育企业梯队。突出抓好新投产企业培育,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深入实施“千企升级”计划,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一批专业化证券公司对企业进行普查,深入挖掘后备企业资源,力争上市企业3、报审3家,实现直接融资100亿元以上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百亿产值的“航母企业”、50亿—100亿产值的“旗舰企业”。

加速园区升级。坚持“一区一策”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改革加大向园区赋权赋能力度,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全市开发区亩均工业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5%左右。加快宣城经开区“千亿园区”建设,推动先进光伏储能、锂电新材料产业集聚,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竣工投产35个以上,力争园区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亿元,重返全省开发区30强。支持宣城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推进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宣城高新区(东区)共建共管。支持广德经开区进入全省国家级培育园区前三位。

加强数字赋能。加快宣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建设集聚空间信息大数据产业。依托广德PCB、宁国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大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区域平台建设,支持中鼎、捷圆电子、司尔特等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APP应用,完成20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争创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0个。加快5G网络建设,打造工业5G应用场景15

(三)坚持开放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战略机遇,深化区域合作,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排头兵

强化产业合作。全力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一地六县”合作区落地做实,加快长三角(宣城)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长三角(湖州·宣城)产业合作区等平台建设,启动实施郎广片区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确保郎广片区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新开工160个以上。深度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加快推进宣州—高淳、宁国—安吉、绩溪—临安等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强宣州经开区产业集聚和城镇建设,打造宁宣合作的重要平台

强化创新协同。深化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提升宛陵科创城、宣城(上海)科创中心等平台能级,力争入驻项目20个、集聚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深化科技创新“双倍增”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300个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有效发明专利增长8%以上优化改革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设立专精特新企业研发专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工艺提升、装备改造、产品研发,推进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达50%以上。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合工大宣城产业创新中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个以上。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宣城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支持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创建职业技术大学

强化互联快通。锚定长三角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加快宣绩铁路建设,力争开工宁宣铁路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池宣铁路、宁临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建成宁安高速,加快推进宣泾高速泾青高速、宁旌高速宣广、芜宣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长高高速宣城段、合杭高速狸桥新发段。加快15条国省干道和6条美丽公路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400公里以上,加快打通连接毗邻地区的“毛细血管”推进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和旌德通用机场建设,完成宁国通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水联运,推进水阳江航道提升扩能,加快海棠湾码头整合,率先启动美丽航道建设。

(四)坚持协同联动,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坚持市区一体、市县联动,协同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打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山水城市。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立足城市转型发展,坚持完善“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238个完成投资130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东部新城,加快高铁站广场片区综合改造,打造“城市客厅”。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绿地二期、宛陵湖品质提升工程、宛溪河景观带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敬亭山配套设施加快道叉河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建成口袋公园10个以上。优化城市交通路网,一体规划、分步实施鳌峰路改造建成青弋江大道九标、阳德路东延等城市主干道妥善处置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改造老旧小区130个,实施造纸厂、肉联厂宿舍及周边棚户区改造。统筹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新市民落户支持力度,促进人口集聚。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环卫市场化改革,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建设,推进昭亭路、状元路等城市主干道绿化提升深化“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新建城市公厕5座、改造提升5座,打造“最干净”城市。强化城市内涝治理,建成运行城市供水设施完善工程,提城市基本运行保障能力加强城市活水工程运行管理和调度。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一网统管”。

提升协同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单区市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加强公共服务等资源统筹整合,推进中心城区与毗邻城际公交一体、产业合作共促、文旅资源协同,促进协调联动、一体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力争更多县域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加强以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宁国整体推进省级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广德开展县城品质提升试点旌德“整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

(五)坚持锻长补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扩内需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恢复和扩大消费。开展“品质生活·乐享消费”消费活动,用好购买补贴、消费券、阶段性减免门票等举措,释放家电、汽车、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潜力。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0家以上。推动万达广场、国购广场等核心商圈发展,加快北门老街等商业步行街建设,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高标准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构建中高端、多样化、多层次商贸服务供给体系。

做强商贸物流业。加大商贸物流企业招引,引导工业企业开展工贸分离,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共建供应链,建立完善物流体系,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长三角(宣城)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长三角(宣城)智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市本级电商与快递融合发展,做优东部新城直播电商基地,推进羽绒交易中心建设,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争创省级县域商业示范县1个。

打造开放平台。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建设,探索形成一批宣城特色制度创新成果。积极推进宣城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和申建工作。加快中国(宣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发展,新增跨境电商企业70家,实现交易额25亿元以上建成运营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项目一期,探索实现“港务、关务、船务”功能前移,力争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突破3万标箱。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回转挖潜企业孵化清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以上。

提振文旅产业。围绕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宣泾城市休闲景观廊道,优化提升皖南“川藏线”自驾廊道参与构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基地。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重点文旅建设项目30个左右,支持绩溪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龙头带动,加快云岭5A级景区和桃花潭、水东、新和等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旅游收入增长20%。启动国家级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推进文房四宝产业转型升级。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强文旅宣传推介,创新办好第十一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提升“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六)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严格耕地保护,统筹推进农业“标准地”和“小田变大田”改革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6万亩,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工程,支持和培育种粮大户,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创建农业精耕细作示范点6个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00个。改造提升保障性蔬菜基地,拉长茶叶、畜禽、特种水产、林特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链条,打响徽菜预制菜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00亿元。推进长三角农业与健康(两强一增)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74个,优化村庄分类和布局。开展生态振兴试点乡镇、村建设。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污水治理率提高至29%,改造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万户整治重点自然村460个。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土人才、新乡贤人才队伍建设。

拓展农民持续增收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0%。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加快“一村一品”建设,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集体经济强村股份分红村占比分别达40%和33%。

(七)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降碳、减污、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宣城样板”。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和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预警用能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力争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宣州、广德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设立“双碳”基金,提升森林、湿地碳汇能力,完成营造林50万亩,湿地保护率保持50%以上。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着力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0.9%以上。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8%以上、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理,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创新“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争创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区三线”硬约束。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启动中小河流系统治理项目,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建成省级幸福河湖5个。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确保在建生产矿山应修复尽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推广“小山变大山”试点改革经验,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试点。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攻坚,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八)坚持共建共享,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按照政府主导、需求牵引、专业服务、市场配置的原则,精心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用心办好民生、关键小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推进创业宣城建设,打造“创业在宣·城邀你来”创业品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全民参保扩面,大力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福利体系建设。发展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兜牢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统筹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建幼儿园12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建中小学校7所,多渠道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提升“双减”成效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广中小学午餐服务。推进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工程。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强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加快健康宣城建设。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建设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纵深推进综合医改,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争创三甲综合医院1三级医院3所依托现有资源设立市级公立中医院,开展医疗机构中医和西医融合试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标扩面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服务。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名市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推进宣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宣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深入挖掘新四军精神文化内涵,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品牌。推进全域文明城市创建,奋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提升“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建设品牌影响力。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推进15分钟阅读圈和城市阅读空间示范点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我们树立昂扬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坚持“标杆要高、要求要严、节奏要快、落地要实”,着力提升政府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首位议题制度,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大局大势中找准宣城方位、展现宣城作为,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

树牢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实施《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政商恳谈会制度,健全跟踪落实机制,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打造有事快办的政务环境,开展用水用电用气专项提升行动,着力解决企业堵点痛点,确保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特色化“百姓评理说事点”,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持续优化12345热线服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以政府“时时在线”做到“事事为民”。

增强依法行政的行动自觉。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机制,加强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健全商协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规划等制定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加强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深化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全面兑现政府公共政策,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强化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增强发展意识,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持续开展市直单位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和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施政府系统绩效奖励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机制,坚持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开展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客观反映宣城高质量发展成效树牢安全意识,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从严抓好食品药品监管,推行食安封签,全力为民守护安全。

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评审与绩效评估健全公共工程、公共资源交易、国资国企等监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强化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永葆勤政廉政的政治本色

凝聚团结奋斗的前进力量。自觉接受市委领导,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和要求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持续抓好双拥创建,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各位代表!宣城是一座文房四宝的文化之城、烟雨江南的诗意之城、新兴产业的活力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而今迈步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征程,更加需要全市上下人人参与、人人出力,在工作中发展宣城,在活动中展示宣城,在交往中推介宣城,有效扩大城市知名度,加速促进产业、资源、人口集聚,共同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力同心、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区一港”:指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宣城综合保税区、中国(宣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

    2.农业“标准地”:指按照一定要素配套标准提供并设置相关引导性投入产出指标的农业项目用地。

    3.“小山变大山”改革:指通过托管、赎买、互换等形式,放活经营权,微调承包权,优化生产关系,有效降低每户山场块数,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两强一增”: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5.农业“四新”: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

    6.零碳码头:指采用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节能灯具改造、岸电系统设施建设等方式,并通过购买林业碳汇的方式实现码头碳排放中和。

    7.“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8.“四重”攻坚:指对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事项和重点地区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攻坚。

    9.“一改两为五做到”:“一改”指改进工作作风;“两为”指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五做到”指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10.“五聚焦五查找”:指聚焦真抓实干,查找有没有“虚”的问题;聚焦担当作为,查找有没有“躲”的问题;聚焦为民情怀,查找有没有“冷”的问题;聚焦守正创新,查找有没有“粗”的问题;聚焦实事求是,查找有没有“假”的问题。

    11.“五比五评”:指比站位,评政治素质;比干事,评工作能力;比奉献,评宗旨意识;比业绩,评履职成效;比作风,评干部形象。

    12.“十大重点工程”:指2023年新建十大重点工程:

    ①华晟高效异质结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25.7亿元)

    ②宁国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总投资112亿元)

    ③宁国吉利年产12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总投资72亿元)

    ④郎溪远景能源零碳智慧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5亿元)

    ⑤中国(宣城)宠物食品用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8亿元)

    ⑥中煤宣城电厂三期(总投资51亿元)

    ⑦凤凰山水库(总投资52亿元)

    ⑧宁国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78亿元)

    ⑨长高高速宣城段(总投资90亿元)

    ⑩泾青高速(总投资56亿元)。

    13.工业强市“6543”工程:指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每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开工500个、投产40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个。

    14.“小田变大田”改革: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打破田埂界限,增加种植面积,最终实现农田“优质、集中、连片”。

    15.“科技特派员+”:指科技特派员从技术服务领域向产品营销、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服务领域延伸。

    16.“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指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向园区提供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

    17.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指通过就业帮扶等方式,完成有劳动力的农村居民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的目标。

    18.普通高中“三新”改革:指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

    19.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指安全生产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狠抓规章制度执行、狠抓常态化监管专项行动。

    20.2023年10项暖民心行动:

就业促进行动。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405个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0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3.5万人。

“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开发徽菜专项职业能力标准3项以上,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持续加强市级特色美食旅游线路、市级特色美食村宣传力度。

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建设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31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77个,继续实行就餐“普惠+优待”政策。

健康口腔行动。完成16%的36岁儿童局部涂氟、6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启动市级公立口腔专科医院(市级口腔卫生中心)建设全市设口腔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牙椅数较2022年底增加5%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单独设置口腔科100%全覆盖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以上的服务人口超过2万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口腔医师;每万人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6人以上,医护比达到1:1。

安心托幼行动。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全面推进幼儿园延时服务10%以上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新增托位数1000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

快乐健身行动。维修改造提升257个居住小区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新建健身步道40公里,打造宛陵湖市级体育公园,建设中小型口袋体育公园6个,推进学校体育场地“一场两门、早晚两开”对社会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便民停车行动。实施陵西路、景德路绿带、阳德路绿带、青弋江西大道等公共停车场建设,强化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和管理,市本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800个以上,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4000个以上,建设公共部位充电设施300个以上。

放心家政行动。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2万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4100人;推广家政服务人员“一人一码”“持证上岗”,鼓励更多家政企业参与星级评定和优秀评选。

文明菜市行动。整治和改造提升33个菜市,其中城区菜市9个、乡镇菜市24个。

老有所学行动。新建老年学校10所,新增老年学员2万人,参与学习老年人总数达17万人。市老年大学新校区建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