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宣城市商务局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市商务局2018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3-29 00:00 来源:宣城市商务局 字体:[ ]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的直接指导下,我局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主动公开信息情况:2018年,我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政务信息344条,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455条。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2018年我局无依申请公开事项。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情况:我局政府信息公开未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2018年我局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回复及公开情况:全年共收到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21件。我局按规范予以答复并全文公开。

二、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分工协作的责任机制

为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根据局领导分工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政务公开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落实公开信息分管领导把关、审核制度。按照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要求,划分各科室、支队政务公开工作职能,层层落实责任,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建立起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共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规范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

(一)加大重大决策公开力度

建立《市商务局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制定《市商务局重大行政决策公开流程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

(二)加强网络问政积极回应关切

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开设的问政互动平台,积极回复网民留言,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2018年,共接到政民互动平台网民来信4件,市长热线转办件10件,我局均及时答复,实现回复率100%,满意率100%。利用网络问政平台,有效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使政府网站成为直通民意的窗口,不断提高对商务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热点的宣传引导和解疑释惑能力。

(三)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行政职权清理工作

优化权责事项,巩固服务阵地。动态调整我局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我局权力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开展全面梳理,同步在局机关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布,我局现有政府权力事项26项(其中行政许可1项、行政确认1项、其他权力12项、行政处罚12项、),公共服务事项32项,同步制定了26项政府权力的流程图、廉政风险点、32项公共服务清单的服务指南。全面完成商务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融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全程办理

(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梳理公开目录和具体内容。及时调整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并在局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公开内容涉及机构领导、机构设置、人事信息、政策法规、决策公开、规划计划、行政权力运行、财务预决算、招标采购、特色栏目等诸多方面。根据2018年度全市政务公开重点任务分工,围绕民生改善推进商贸流通、市场规划布局等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以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围绕政府建设推进公开,重点推动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落实情况和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公开,做好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

四、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培训

(一)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各项制度,制定了《宣城市商务局政务公开办法》《市商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制度》、《市商务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市商务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市商务局贯彻落实<宣城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等制度,对照制度检查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确保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二)开展政务公开学习培训,加强政务公开队伍和岗位能力建设。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培训,营造学习《条例》、贯彻《条例》的良好氛围。为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向市政务公开办等相关单位请教,积极参加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培训会议,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增强专业素养,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信息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市政务公开办沟通协调和汇报。

五、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一是信息公开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新媒体运用不够充分;二是门户网站和信息公开网站信息更新不同步,门户网站动态类信息更新比较及时,信息公开网站更新相对滞后。

下一步工作:一是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新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与商业网络联动,增加信息公开途径;二是增强各业务科室信息更新的主动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