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愿

发布时间:2021-04-20 09:52 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浏览:
【字体大小:

禅宗大师普愿

              焦正达

普愿(748—834),俗姓王,河南新郑人。唐至德二年(757)在密县出家,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来嗣法南岳系怀让门下马祖道一,成为著名的禅宗大师。德宗贞元十一年(795),普愿隐居池州南泉院,三十年未曾下山,世称南泉禅师、王老师。普愿能诗文,还善于说警语以启悟后学,受他教益的高僧居士很多。

文宗大和七年(833),宣歙观察使陆亘几度奉迎,年过八旬的普愿应邀至宣城开元寺说法,四方从学者数百人云集。陆亘请教:“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时坐,或时卧,如今拟镌作佛还得否?”普愿答“得”。陆亘疑问道:“莫不得否?”普愿说:“不得,不得。”语作双关,机锋暗藏。行或不行,其因非石,乃在人心。若心无挂碍,万物但见真如本性,此心此石,无论镌作佛像或垫为粪坑,均无不可;但心存执著,便堕迷尘,故连说“不行得不得”。“仁者心动”,是未能“识心见性,自成佛道”。陆亘又问:“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怎么生出得?”普愿叫:“大夫!”陆亘答应,普愿便说:“出也!”普愿之意是心既已出樊笼,何来瓶鹅之困?禅宗自达摩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到二祖慧可“是心是佛,是心是法”,直至南宗慧能“人心本净,本性顿悟”;都明白地指出“心就是佛”、“顿悟见佛”。强调自己本原心性即是佛性,“一念若悟,众生是佛”,万物都具佛性。不过从六祖而后逐渐淡玄虚而显亲切明畅,所以普愿说“平常心是道”。陆亘顿悟,从此开解,当即向普愿敬礼致谢。

大和八年(834),普愿在南泉院坐化,《全唐诗续拾》收录他的偈诗一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