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宣城市做足“休闲”文章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发布时间:2018-01-18 09:52 来源:市农委 浏览:
【字体大小:

7游客观赏梯田荷花观.jpg

近年来,宣城市围绕“建村、活地、兴业、增绿、强牌”,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做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章,“五推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家园美丽。扎实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和“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实现美丽乡镇和省级中心村整体进度达96%。全面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80个乡镇、720个村集中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7个,改造非卫生厕所2.6万户。宁国列入首批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宁国狮桥村、绩溪仁里村成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绩溪尚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是推进农村改革深化,推动土地变活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市7个县市区均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县级数据库建设,并全部通过省级质检,进度全省领先。土地流转加快,流转总面积达115.72万亩,流转率达41.3%。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线运营,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3宗,涉及金额168.02万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市139个村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试点。115个村产生改革收益,农户收益2460.39万元,村集体收益2097.19983万元。15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农户1592户,入股土地8262.36亩。

三是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兴旺。注重特色村镇培育。在建成426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提升行动,促进地方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全市重点建设发展了207个产业特色村镇。2017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7个(国家级2个),累计达68个(国家级13个)。加快“两新”主体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137个,创成省示范联合体16个。新增家庭农场1668个,总数达6251个;新增农民合作社253家,总数达3294家;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9个、示范家庭农场25个,总数分别达44个、140个。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市2017年共举办培训302期,培训学员 2340人。

四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田园绿色重点推广五大生态农业模式,建立15个示范点。全市2017年机械化秸秆还田155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禁养区内472个畜禽养殖场(户)已全部关闭或搬迁。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全市建立4个病虫害、5个茶园、10个县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带动35.41万亩。全市2017年农药使用商品量3247.2吨,同比减少30.1吨,超额完成零增长任务。化肥使用量控制在0.6%以内。编制发布24个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总结集成3个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推广绿肥种植6万亩。开展绿色高效增产模式攻关,建立15个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点,面积达7.6万亩。

五是做强休闲农业品牌,推动成果共享积极推进示范创建,全市7个县市区创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宁国、绩溪、泾县为国家级示范县。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达21个(国家级4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星级以上园区19个(五星级2个)。2017年,创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路线”2条,省级“十佳休闲农庄(园)”、“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各2个。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全省专题推介竞赛,我市获江南片第三、全省第五;积极借助省合肥农交会等展会平台,安排专题板块展示推介。品牌提升,带动发展效益充分显现,推动实现利益共享。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809万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营业性收入82.5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达2173个,带动农民就业8.8万人,实现资产总额181.06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