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新闻发布>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003244967/201708-00374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其它
名称: 2017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情况)通稿 文号:
发布日期: 2017-08-29
索引号: 003244967/201708-00374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其它
名称: 2017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情况)通稿
文号:
发布日期: 2017-08-29
2017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情况)通稿
发布时间:2017-08-29 00:00 来源:市规划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发布会主题: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情况。

二、发布单位:市规划局

三、发布会时间:8月28日(星期一)上午

四、发布会地点:宣城宾馆红梅厅

五、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介绍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情况。

六、发布会出席人员:市政府副市长郭金友、市政府副秘书长刘陈寅、市规划局局长许哲安

发布人:郭金友,许哲安

主持人:刘陈寅

七、拟邀请参加媒体: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宣城日报、皖南晨刊、宣城广播电视台、中国宣城网、宣城论坛、宣城社区论坛、部分网友代表。

八、新闻发布会议程:1.向各家媒体通报宣城市2017年1-7月全市社会治安情况;2.回答记者有关提问。

DSC_0127.JPG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过程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宣城打造成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芜马宣城市组群建设”,2016年12月,省政府专题听取我市规划汇报,明确“支持宣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在宣城进行全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改革创新试点”,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果经验。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打造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采取“开门做规划”的办法,开展规划编制,历经规模核定、方案制定、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成果报审等过程。

(一)规模核定

2016年12月,省政府专题听取规划汇报,明确了宣城中心城区“双百”城市规模,即到2030年人口100万,用地100平方公里(不含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5平方公里)。

(二)方案制定

为做好规划编制创新试点工作,于2016年12月赴国家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国土局、杭州市规划局、南京市规划局学习规划编制工作经验。自2017年1月起,省住建厅、宣城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月调度,每月召开一次会商会,重点研究、调度规划编制工作及规划方案。

(三)征求意见

按照“开门做规划”的要求,规划多次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意见。2月16日,采取报纸、网站等多形式、多渠道对规划成果草案进行了公示,3月2日,我局组织开展了“网友看宣城规划”专题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四)专家评审

3月18日-19日,规划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高规格专家评审会(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国家住建部原总规划师唐凯为组长的专家组),会议原则通过规划并认为:宣城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示范效应,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月20日,市党政联席会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3 月21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全票通过该规划。3月28日,市政府正式行文上报省政府。

(五)成果报审

4月7日省城乡规委会就规划征求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6家省规委会成员单位、专家意见。规划于7月21日通过省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审议,于2017年8月14日正式获省政府批准。

二、《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工贸旅游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名城。

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市域范围即宣城市行政辖区范围,约1.23万平方公里;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济川、鳌峰、西林、澄江、敬亭山、双桥、飞彩、金坝、向阳(不含鲁溪村)、天湖等10个街道和古泉镇、孙埠镇的部分(建国村、西马村、正兴村、三里村)、沈村镇的部分(双塘村和太阳村)、养贤乡、五星乡等5个乡镇,总面积约723平方公里。

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工业强市、文化名市”四大战略,重点围绕“注重区域衔接、注重地域差异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区、强化交通网络、突出生态格局、突出文化魅力”等六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区域衔接。

一是立足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芜马宣城市组群等区域,东向对接浙江板块、南向对接黄山板块、西向对接皖江板块、北向对接江苏板块,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以宣城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宣州区-郎溪县-宁国市-泾县在生态、文化、产业、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协同共治,共同打造宣城市融入长三角和芜马宣一体化先行区、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构建绿色发展指引下“网络化、多中心”的城镇密集区。

(二)注重地域差异化发展。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在市域构建构建“三区两廊(宣城市中心城区(宣州)综合功能提升区、宁郎广产业发展优先区、泾旌绩生态保育重点区、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宣泾旌绩文旅走廊)”的市域空间格局,突出各县(市区)的错位发展、做好分类指导。

(三)强化中心城区。

一是突出城市“拥山(敬亭山)、夹江(水阳江)、滨湖(南漪湖)”格局,构建中心城区“双城双片、双源双廊”空间结构。双城双片:中部主城和西部新城为内核、东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为外圈。双源双廊:以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夏渡森林公园(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绿源,以水阳江和西部开放空间作为生态绿廊,形成山、水、林、城相融的生态格局。

二是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城市远景发展格局为依托,在保护重要生态核心和廊道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组团状结构格局,总面积208平方公里。

三是突出园区(宛陵科创基地,市开发园区,宣城高新区、市现代服务业园区,市文教创意产业园区,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等城市发展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着重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

四是补短板,提升城市能级。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市级、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城市功能。

(四)强化交通网络。

一是构建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于一体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网络,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打造“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

二是构建快捷高效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水阳江大道快速路,完善道路级配,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城市道路等级结构。加快推进城区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构建快速公交系统(BRT),提高公交分担率,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五)突出生态格局。

一是在市域层面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宣州区范围内划定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类空间,明确各类空间管控措施;

二是在规划区范围划定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夏渡森林公园等生态红线,提出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注重一山(敬亭山)、一湖(宛陵湖)、一江(水阳江)、六河(宛溪河、道叉河、解放河、泥河、梅溪河、清溪河)及周边地区规划管控,强化山水城市格局,打造城区组团式布局、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六)突出文化魅力。

一是全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把宣城市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的著名文化研究和旅游胜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以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建设为抓手,完成府衙地区等节点改造,建设敬亭山至宛陵湖至夏渡森林公园的宛溪河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

二是加强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绿廊、山脊线、河湖岸线、城市天际线的管控要求,突出“十里诗山笔入城、半月宛水六弦形”城市形象定位,塑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风貌。

三、《规划》编制主要特色

一是创新规划编制体系。探索建立“编制空间规划,打造‘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创新事权划分及总规编审方法→开展实施评估,编制城市近期规划、年度行动计划,建立动态维护机制”的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了《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宣城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宣城市中心城区2017年度行动计划》。

二是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强化城市建设空间动态管控,在遵循城市空间结构、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线、城市开发边界线等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省市事权划分,建立刚弹结合的动态维护机制。开展规划实施年度评估,在对上一年度规划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本年度行动计划,保障项目建设空间落地。

三是建设统一的管理审批平台。统一空间坐标体系,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搭建“多规合一”联合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各类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核准制,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四是完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地方城乡规划立法,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规划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建立“可实施、可监督”的规划管理体系。

省住建厅在总结我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安徽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导则》《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宣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