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政策解读> 部门和专家解读
索引号: 003244967/201812-00249 组配分类: 部门和专家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 其它
名称: 《“健康宣城2030”规划》 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18-09-15
《“健康宣城2030”规划》 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8-09-15 00:00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为什么要编制《“健康宣城2030”规划》?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按照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和重点任务。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明确健康安徽建设的总体战略和重点任务。

健康宣城建设是事关全市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现代产业之城、综合枢纽之城、山水文化之城、平安幸福之城”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以及《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全力推进健康宣城建设,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全市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为宣城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创新活市、人才兴市、工业强市、文化名市、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打造“现代产业之城、综合枢纽之城、山水文化之城、平安幸福之城”、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二、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以创建“全域健康”为宗旨,确立健康宣城建设的优先战略地位,在全领域开展健康建设,重点做好建设全地域健康环境、普及全人群健康生活、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完善全方位健康保障、发展健康全产业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健康领域新型发展模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群众健康,大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增强居民幸福感,为把宣城建设成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三、建设目标是什么?

健康宣城建设的目标分为2020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

到2020年,公共政策充分体现健康理念,在全领域开展健康建设,全面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匹配的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造健康生活新理念,提升健康服务新水平,推动健康产业新发展,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环境更加健康优美,满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务需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健康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基本建成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宣城,养生福地”建设成果有效显现。

到2030年,完善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健康生活方式更为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相匹配的高水平全民健康,基本实现健康公平,健康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建成省内一流的养生养老、健康旅游示范地,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建设成为“健康宣城,养生福地”,实现全域健康。

四、主要措施是哪些?

健康宣城建设以“全域健康”为宗旨,重点打造“五个全”,即建设全地域健康环境、普及全人群健康生活、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完善全方位健康保障、发展健康全产业链。

一是建设全地域健康环境。包括:营造健康文化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该内容既从深层次考虑健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又将健康环境治理提升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二是普及全人群健康生活。包括: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维护残疾人健康,保障贫困人口健康,实施慢病综合防控。该内容覆盖各类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指导,以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

三是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包括: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护理康复服务发展,加强精神和心理健康促进,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该内容从全生命周期优化健康服务资源,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四是完善全方位健康保障。包括: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该部分旨在完善各类保险保障体系,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向发达地区看齐,以应对我市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五是发展健康全产业链。包括:支持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产业多样化发展,发展现代医药、中药材、养生养老、休闲运动、旅游等健康相关产业,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该部分单列发展健康产业,旨在加快推进我市健康产业发展。

五、主要指标有哪些?

《规划》从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服务与保障和健康产业五方面提出25个指标,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比,增加了12个指标;与《“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相比,增加了11个指标。在健康生活方面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以突显体育在健康宣城建设中的优势效应。在健康环境方面增加“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村庄绿化达标率”、“森林覆盖率”等6个指标,以充分发挥健康生态环境在健康宣城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在健康服务与保障方面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指标,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增加“县域内就诊率”指标,以引导我市形成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增加“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和“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2个指标,以弥补我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突出短板;增加“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率”指标,以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防护,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六、如何保障规划的落实?

“八个加强”,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级卫生与健康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健康宣城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卫生与健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确保健康宣城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大健康”理念纳入所有政策中综合考虑,落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建立健康宣城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工作合力。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市发改、财政、国土、科技、人社、物价、金融、税收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财政、土地、科技、人才、价格、融资、税收等配套支持政策。

三是加强经费保障。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健康领域投入,履行政府保障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重点加强薄弱区域、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倾斜,加大人才、科技等软件建设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按绩效支付等财政投入方式,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投资健康领域,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债券等融资支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个人捐赠和互助。

四是加强人才保障。大力建设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建立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技、基础等教育系部,打造以口腔、护理、康复等专业为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卫生类院校,着力培养和培训中医药、全科医学、护理等本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全科、儿科、康复、精神科、病理、麻醉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持续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培育地方新安医学流派。完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规范并加快培养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旅游引导员等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加强健康信息、卫生应急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遴选培养力度。推进健康领域优秀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远程医学教育平台,促进医务人员接受终身教育。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医疗卫生人才扶持力度,充实和稳定基层和偏远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创新人才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以及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用人机制,提升健康人才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

五是加强信息支撑。建设宣城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借助虚拟化技术、云存储技术,实现信息上下联动,推动急慢分治、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诊疗体系建设。以人口、健康和电子病历三库互通为基础,实现区域内医疗数据全过程、全数据的应用,通过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以及对居民健康的动态管理。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从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相融合,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完善社保、食品、环境、民政、体育、产业、人口等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畅通各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推进生物与医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慢性高发疾病的监测、干预和饮用水安全等综合防治及关键技术的攻关。推动农业、水利、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健康领域科技、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等的国内与国际交流合作。

七是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等多渠道媒介,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健康宣城建设进展。通过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典型报道,提高全社会对健康宣城建设的认识,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

八是加强考核监测。将健康宣城建设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范畴,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本规划,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贯彻落实文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明确各个阶段所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制订健康宣城监测评估和考核体系,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评估和考核,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