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8日
发布会嘉宾:宣城市发改委副主任王炜,宣城市投促局副局长鲍百安,宣城市苏皖合作示范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李业军
发布会地点:新闻发布厅(敬亭阁二楼)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发展改革、粮食、物资、能源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拟订地方规范、技术标准和政策。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二)负责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承担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提出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
(三)负责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四)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全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五)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组织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
(六)组织拟订全市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
(七)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建议,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强镇建设有关工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协调全市国家目录内开发区有关工作,组织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八)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扶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计划和以工代赈计划。组织、协调、处理大中型水利水电设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
(九)负责研究提出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拟订社会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社会服务、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拟订人口发展规划及人口政策。
(十)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资金需求状况,参与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承担企业债券发行的初审工作,牵头创业投资的发展及制度建设。
(十一)组织拟订国民经济动员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的有关工作,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建设。
(十二)负责组织协调跨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组织研究拟订全市“对标沪苏浙”工作计划,协调促进有关规划计划有机衔接,协调推进与沪苏浙重大合作项目和事项,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城市友好合作与交流。
(十三)负责组织拟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政策,组织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推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建立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十四)负责研究和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综合协调工作,依法主管全市天然气长输管道保护工作。参与研究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建议,指导、监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
(十五)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政策,协调推进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有关工作。参与编制生态环境规划,协调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负责节能监察工作。
(十六)落实价格改革部署,研究推进价格改革,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稳定市场价格,承担市级管理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商品、服务价格制定和调整工作,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负责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
(十七)负责与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负责价格认定、复核和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工作。
(十八)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全市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提出全市重要物资储备规划和储备品种目录的建议。根据储备总体发展规划和品种目录,统一负责全市储备基础设施、粮食流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十九)组织实施全市重要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
(二十)管理粮食、棉花和食糖储备。监测全市粮食和重要物资供求变化并预测预警,承担全市粮食流通总量平衡的具体工作,指导协调国家政策性粮食购销工作,保障军粮供给。建立市际间粮食购销关系,协调产销区粮食余缺调剂。指导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承担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具体工作。
(二十一)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负责全市粮食流通、加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承担市级物资储备承储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负责对管理的政府储备、企业储备以及储备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的监管,组织实施全市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二十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落实,结合市委主要领导在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二季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要点和相关要求,组织市直重点单位通过权威平台介绍工作成效、典型经验,进一步提振士气、凝聚力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氛围。经研究,决定召开“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宣城市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回望”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全市项目招商投资建设情况,今天我们荣幸邀请到:
宣城市发改委副主任王炜先生,宣城市投促局副局长鲍百安先生,宣城市苏皖合作示范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李业军先生出席发布活动,并就广大新闻记者关心问题进行解读。
首先,请宣城市发改委王主任介绍相关工作。
王炜:今年以来,我市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项目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旋律和生命线,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项目和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1.5个和1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较前5月上升4位。一是工业投资支撑强劲。工业投资增长37.2%,高于全省12.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9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大幅提升。民间投资增长10.1%,较前5月提高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向好。三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有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8.9%,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42.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道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18.2%、110%。四是建安投资承压回升。建安投资增长11.2%,较前5月提高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较前5月前进4位,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
王炜:二、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一)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023年初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771个,总投资41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2.8亿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工业强市“6543”计划的推进,入库项目1013个,其中在建项目750个,计划开工项目100个,已竣工项目163个,合计完成投资496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占年度计划57.5%;已开工项目395个,同比增加105个,占年度计划135.3%;竣工项目163个,同比增加60个,占年度计划95.9%。
(二)工业强市“6543”计划推进情况
2023年,全市计划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计划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0个,计划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0个,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户。
截至目前,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7个,目标完成率61.2%;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7个(其中当年签约开工项目数96个),目标完成率73.4%;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8个(其中当年开工投产项目数28个),目标完成率54.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7户,目标完成率79%。
王炜:三、省开工动员项目位居前列
1.参加省前两批开工动员项目推进情况:全市参加省前两批开工动员项目共125个,总投资84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9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123个,开工率98.4%;已纳统115个,纳统率92%;开工率、纳统率均居全省第1位,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3位。
2.参加省第三批开工动员项目情况:全市参加省第三批开工动员项目89个,总投资55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5亿元。从全省情况来看,我市项目个数、总投资均居全省第5位,年度计划投资居全省第4位,其中,制造业项目个数居全省第1位、总投资居全省第4位。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下面,请市投促局鲍局长介绍有关工作。鲍百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总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工业强市“6543”工程,聚力招大引强,不断优化招商工作机制,着力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全面提升“双招双引”质效,招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6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57个,同比增长24.4%,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5%,总投资额2119亿元,同比增长104%,平均投资额5.94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100亿元5个、20-50亿元15个、10-20亿元26个。10亿元以上项目51个,同比增加23个。
1-6月,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32个,同比增长20.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6.4%,总投资额1128.1亿元,同比增长56.7%,平均投资额3.4亿元。其中,新开工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100亿元2个、20-50亿元4个、10-20亿元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同比增加4个。签约项目当年开工72个,占开工项目总数的21.7%。
1-6月,全市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05个,同比增长5.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3%,总投资额580.4亿元,同比增长47.6%,平均投资额2.83亿元。其中,新投产2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20亿元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同比增加4个。当年开工投产项目22个;2023年新入规企业18家,现有企业改扩建项目86个。
1-6月,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7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新投产企业入规36家。
鲍百安:二、运行特点
(一)招大引强取得突破。1-6月,全市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51个,同比增加23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100亿元5个。百亿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华电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20亿元郎溪县新能源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2亿元24GWH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10亿元10GW超高效异质结光伏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7.5亿元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10GW新能源电池片及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年产20GWh钠离子电池电芯、10GWh钠离子电池系统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二)产业契合度持续提升。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中,两大主导产业项目81个、投资额1005.2亿元,分别占22.7%、47.4%;三大特色产业项目195个、投资额820.8亿元,分别占54.6%、38.7%;四大新兴产业项目56个、投资额233.8亿元,分别占15.7%、11%。
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中,两大主导产业项目58个、投资额434.1亿元,分别占17.5%、38.5%;三大特色产业项目217个、投资额498.9亿元,分别占65.4%、44.2%;四大新兴产业项目21个、投资额75.8亿元,分别占6.3%、6.7%。
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中,“2+3+4”产业链项目170个、总投资507.8亿元,分别占82.9%、87.5%。其中两大主导产业项目27个、投资额180.6亿元,分别占13.2%、31.1%;三大特色产业项目134个、投资额317.1亿元,分别占65.4%、54.6%;四大新兴产业项目9个、投资额10.2亿元,分别占4.4%、1.7%。
鲍百安:(三)长三角地区投资占比高。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中,沪苏浙地区投资项目228个、协议投资1306.2亿元,分别占63.9%、61.6%;1-5月,新入库项目中,沪苏浙地区投资项目128个,占81%。在建项目中,沪苏浙地区投资项目173个,占80.8%,到位资金296亿元,占8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4个百分点。
(四)招引质效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市签约项目平均规模5.94亿元,2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达到46.5%。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中,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2个,安徽申兰华色材有限公司、汉伏能源技术(南京)有限公司、上海旭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项目7个。同时,全市205个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中,华晟新能源、鹰峰电子、立讯精密、科蓝特铝业等本地重点企业再投资、改扩建项目86个,占比达到42%。
鲍百安:三、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顶格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聚焦主导产业和制造业项目,全力以赴招大引强。第一时间细化分解县市区和宣城经开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压实县市区、经开区(园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建立“双招双引”督查通报“赛马”机制,每半月通报工业强市“6543”计划完成情况和“2+3+4”产业链招商情况,在全市上下形成招商引资比学赶超氛围。上半年,共举办了6期政商恳谈会,建立了公告发布、主题确定、问题交办等工作机制,极大提升了宣城政商关系的美誉度,打响了宣城品牌。上半年共有78家企业参加政商恳谈会,共反映了133个问题,均在期限内得到较好解决。
二是坚持完善招商工作机制。调整优化《宣城市“2+3+4”产业链推进组组成人员及任务职责》,围绕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2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精细化工3大优势产业,文旅康养、绿色食品、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4大新兴产业,明确了各产业链推进组招大引强工作任务,落实了42名同志集中办公。印发《关于提升产业链招商质效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市本级外出招商引资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建立了半月通报、每月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每两月提请市委市政府调度招商引资工作、每季度开展“三比三学三赶超”观摩点评活动等有效工作机制。突出资本招商,发挥市产业链投资引导基金杠杆作用,大力引进和设立各类私募股权基金,新设立8支产业基金,新设立基金总规模达到85亿元。
鲍百安:三是坚持推进产业链招商。深入开展招商对象和主导产业细分市场研究,瞄准与我市主导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产业类基金公司、与我市主导产业关联的产业园区、未来产业相关企业,明确产业链招商路径“2+3+4”产业链确定了227家产业链目标企业,并结合对接情况及时动态调整,确保每个产业链有20户左右目标企业。加强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中国光伏协会、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等“国”字号行业协会联系。主动拜访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常州市汽车工业协会、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无锡市汽车工业协会,邀请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参加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围绕新能源主导产业,联合举办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半年会,编印《光伏产业项目投资相关情况参阅资料》,对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投资成本等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指导各地在招大引强过程中科学决策。
四是坚持抓好项目线索转化落地。印发《宣城市产业链招商项目线索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项目线索处置流程,做到项目线索全流程闭环管理。优化招商引资平台,实行招商项目线索全过程线上流转。根据项目线索来源,按照“市领导交办、省双招双引平台推送、产业链牵头或成员单位报送、驻外招商机构报送、市投资促进局联系”项目分类,实行一个口子收集招商项目线索。充实了市本级“双招双引”项目线索研判专家库。每周2次汇总招商项目线索,每半月会同宣城经开区、市直单位和专家库成员,研判招商项目线索。组织召开招商项目线索研判会13次,共研判项目线索235条,有效线索144条,分类推送各有关县市区和经开区(园区)对接。分类推送各有关县市区和经开区(园区)对接。同时,梳理了2020年以来全市签约未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明确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计监测任务分工,每月强化工作调度,会同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协同抓好重点指标提升。
鲍百安:五是坚持夯实招商基础工作。完成了招商宣传片新版拍摄工作。更新了对外宣传推介PPT,更加注重产业介绍和平台政策宣传。创新招商宣传,拍摄新能源产业招商宣传片,录制《沪商感言》《苏商感言》《浙商感言》,让已落户客商现身说法,推介良好的营商环境。组织召开系列提升专业招商能力培训会,围绕要素资源、产业发展、平台承载等方面内容,邀请滁州市投资促进局负责同志、产业基金公司等专业人员授课,提升招商人员专业能力。编撰了《宣城市招商手册》,从产业、平台、政策、要素、实务等方面为一线招商人员提供参考。完善、启用“宣城市智慧招商管理平台”,对项目信息进行全流程管理。认真开展“双招双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