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9日
发布会嘉宾:市数据资源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韦
发布会地点:新闻发布厅(敬亭阁二楼)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一)贯彻执行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法律法规规章,拟订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发展战略、规划、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推进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推动经济、社会等公共数据归集,推进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
(三)负责统筹指导全市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负责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四)负责统筹推进“数字宣城”建设,承担市级政府投资的数据资源、政务信息化项目初审工作。
(五)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牵头拟订和落实促进数据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承担市本级政务数据、重点领域数据等安全保障工作。
(七)配合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大数据、智慧城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负责做好大数据、智慧城市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八)负责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考评等工作。
(九)负责协调推进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及其平台建设应用推广工作,持续提升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的服务能力。
(十)指导监督全市各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的建设和管理。研究确定、审查和调度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并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负责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考核。
(十一)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宣城市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情况。下面请市数据资源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季韦介绍相关工作。
季韦:今年以来,宣城市数据资源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全省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时间最短、办事流程最简、办事麻烦最少的城市”目标,聚焦企业和群众所思所盼,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迭代创新、提速提效,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季韦:一、优化服务机制,打造“办事效率最高”城市
以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为导向,优化审批服务供给,打造“极简高效”办事环境。简化办,推行“多网合一”、“多审合一”、“多窗合一”、“多评合一”,实现工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与拿证“零时差”,拿地与开工“双同步”。在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可在1个工作日内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效率从“年”提速到“月”到“天”,再到提速至“小时”乃至“分钟”。今年以来全市已有13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容缺办,改变原有“材料不齐不能办”的审批方式,推行先办后补“容缺受理”机制,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节约办事时间,今年以来全市办理容缺受理事项1416件,提速达66%。免证办,采用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需证照材料“免提交”,已实现522项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覆盖了企业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用到的90%以上证照,已覆盖3929个政务服务事项应用电子证照。梳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取消“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材料5567项,无法律依据的“证明材料”实现清零。全市803个证明事项可通过告知承诺制方式取代证明材料,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
季韦:二、扩展服务半径,打造“办事时间最短”城市
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一门办、就近办、帮代办、网上办、自助办”全方位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便民圈。一门办,全市8万余个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受理、限时办结、全程监督,实现“进扇一门、办所有事”。就近办,强化“政银合作”,在全市7家农商行、151个网点的智能柜员机接入8大类38项全省通办服务,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多点可办、就近可办”,打造“群众身边的政务大厅”。帮代办,全市设立109个“异地代收代办”窗口,做到线下“收受分离、异地代收、就近可办”。针对老弱病残孕等有需求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帮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网上办,全市7万余个事项实现企业群众一网在线申报、审批线上流转、结果在线可查,网上平台全网通办率93.4%。全域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探索设立远程虚拟窗口,实现20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48项场景应用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自助办,建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融合线上线下办理方式,推动人社、医保、税务、企业开办、公安、公积金等144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天候自助办理。
季韦:三、延伸服务链条,打造“办事流程最简”城市
围绕企业群众“办事开头难”和“办事中梗阻”,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智能导办,在全国首创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构建“我问你答”、“你答我改”智能导办模式,为企业群众量身定制办事指南,已累计上线“企业开办”、“购买商品住房提取公积金”等483个场景,提供服务18.5万余次,此做法作为政务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在全省推广。一件事一次办,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行政务服务集成化办理,完成33个省定“一件事一次办”,自主探索了“企业开工”、“二手房带押过户一件事”等10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实现了平均环节和时间精简70%、材料精简30%、跑动次数减少90%。如企业开办由7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办理时间由9个工作日减为1个工作日,跑动次数由最少7次变成0次。服务地图办,搭建导航办事平台,关联全市7.53万个政务服务事项、3185个服务场所,载入直观、可视、清晰的地图,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随时办”。推出卫健、文化教育、公安主题类地图,提供学区查询、教育缴费、户口迁移、参观预约等1088个热点服务,做到“一图在手、办事无忧”。
季韦:四、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办事麻烦最少”城市
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第一标准,突出服务特色,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场景。宣企快办,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免申即享”惠企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与皖企通、省财政厅涉企系统、省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全链路四网联通,目前上线各类惠企政策660项,免申即享政策578项,今年已兑付奖补资金3.67亿元,惠及企业5586家。换位体验,在全省政务服务系统率先建立“换位体验走流程”工作机制,多渠道扩面体验队伍,市、区两级公开选聘“政务服务体验官”,郎溪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泾县组建“政务服务监督员”队伍,主动来找茬,推动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6批次活动,2380人(次)参加体验活动,发现各类问题377个,解决364个。此做法在省对市二季度点评会上列为我市亮点工作。数据赋能“无感办”,推进城乡居民领取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静默认证”改革,依托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数据共享,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远程自助认证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新模式,变群众“自主认证”为部门“数据认证”,实现资格认证“无感知、零打扰”。今年超5万名退休人员通过“无感办”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办不成事反映”,靠前解决办事难点。畅通皖事通“码上反映”及“办不成事”窗口等线上线下反映渠道,实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设立“首席问题官”和“首席问题专员”,为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提供跟踪服务。今年以来,为企业群众解决“办不成”问题146件,推动了消防备案审批手续交叉、企业“注销难”、异地职工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一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主持人: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