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3日
发布会嘉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情况)
发布会地点: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一)贯彻执行卫生健康、中医药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标准规划。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拟订政策规划,依法制定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全市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指导全市区域卫生健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
(二)协调推进深化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政策、措施的建议。组织深化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管办分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政策措施,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
(三)强化对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网络,加强统筹规划并监督管理传染病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指导全市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传染病疫情应对相关工作,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推动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强化科研支撑体系,健全决策咨询体系。
(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五)贯彻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负责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六)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健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牵头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七)制定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和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服务规范。贯彻实施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以及采供血机构管理的规范、标准。制定无偿献血工作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采供血工作与医疗健康事业协调发展。负责组织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监督、检查。
(八)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九)指导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完善乡村医生管理制度。负责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十)负责市保健委员会确定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承担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保健有关工作。
(十一)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促进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生产加工技术的保护应用,以及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和协调中医医疗、科研机构的结构布局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协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十二)拟订爱国卫生运动规划、标准和措施。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导协调城乡社会性公共卫生工作。
(十三)指导市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负责指导开展有关行业党建工作。
(十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大家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进展成效,根据安排,决定开展“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第一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宣城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情况。我们荣幸邀请到宣城市卫健委副主任朱琴进行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朱琴: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近年来宣城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情况。首先,我代表宣城市卫生健康委、宣城市中医药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宣传中医药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宣城市聚焦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以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三有”(场所、人员和优质中药)为目标,创新实施“一馆一室一房”暨建设“基层示范中医馆、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智慧共享中药房”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岐黄惠民”行动,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我市基层中医药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占比达71.4%;在2024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宣城市就基层中医药工作作典型经验发言。
朱琴:一、健全服务体系,基层有“地”看中医
(一)从无到有,建立三级中医药服务网。宣城市立中医医院揭牌开诊,补齐了我市缺少市级公立中医院的短板;7个县市区均有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其中2所中医院获批三级中医院执业登记;全市利用中央和地方资金共计1000余万元建成98个基层中医馆,实现基层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配有固定中医师,能提供6类10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二)从有到优,建设基层示范中医馆。2020年宣城市提出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建设基层示范中医馆。制定《宣城市基层示范中医馆建设标准》,从硬件和人才、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文化等8个方面提质建设,目前共建成15所市级基层示范中医馆。通过创建达到基层中医服务阵地的再巩固、内涵建设的再强化和服务能力的再提升。
(三)从优到精,建设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自2021年起,宣城市实施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3120”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120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对全县804家村卫生室进行摸底调查,遴选建设单位,县市区共投入380万元为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建设单位的帮扶和培训;医保部门落实基层医保报销政策。目前,全市124所村卫生室荣获“宣城市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称号,创建单位中医药服务人次较创建前提高12.1%。
朱琴:二、加强人才培养,基层有“人”看中医
(一)实行“播种”计划,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在全省率先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自2020年起全市已招录454名,在校期间培养基层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断和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能力。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2年期“西学中”培训班,培养136名中西医结合人才,8人入选安徽省“西学中”高级研修班。
(二)实行“固沙”计划,留住基层中医药人才。近三年,评选表彰10名“宣城名中医”、10名“宣城基层名中医”、10名“宣城青年名中医”;建设9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市财政给予5万元/个补助。建设3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科,涵盖康复、骨伤、脾胃、皮肤等10个专业,与三级医院重点专科结对帮扶,安排学科骨干人才免费进修。
(三)实行“嫁接”计划,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全市共建立7个紧密型中医医共体,牵头中医院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帮扶。截至目前,牵头中医院共派出65名医师驻点帮扶,接受成员单位人员进修55人。培养60名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每年对约800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技能培训。
朱琴:三、保障中药质量,基层有“药”看中医
(一)实现中药数字化,建设智慧中药房。2020年宁国市试点先行建成智慧中药房,2022年宣城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依托县级中医院人才、优质中药饮片、中药煎煮系统建设智慧中药房,解决基层医疗机构饮片品种不足、保管不便、中药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7个智慧中药房,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实现中药同质化,保障中药供给质量。基层医疗机构医师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开具的处方,再由中医院中药师对处方进行线上审核评估、精准配药。为中医院专家与基层医务人员牵线搭桥,组建师徒100余对,“线上+线下”进行帮扶和培训,答疑解惑、辩证开方,确保中药汤剂质量。
(三)实现中药免费送,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医院与快递公司签订配送协议,确保中药饮片在24小时内免费送达患者手中,让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也能享受到在县级中医院一样的中医药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中药处方27310张,配送中药汤剂17.6万剂,配送金额495.6万元,切实把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朱琴:四、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健康生活理念
一是举办“健康一夏”中医药文化健康夜市。7-8月期间,每两周举办一次中医药健康夜市,夜市上常态化设置了名中医义诊区、体质辨识区等10余个功能区,邀请省、市名中医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中医诊疗服务。目前已在市区开展4场次,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成为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暖心工程。二是开展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目前已赴宣州区累计开展11场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三是举办首届中医药健康科普大赛。全市近80个市、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参赛,营造了广泛参与、积极创作、踊跃参与的浓厚的中医药科普氛围。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新安晚报记者:近期举办的宣城市“健康一夏”中医药文化健康夜市很受欢迎,请问还会继续举办吗?
朱琴: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创新中医药文化宣传方式,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医药文化健康夜市活动,7-8月期间,每两周举办一次,受到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7月19日晚,宣城市“健康一夏”中医药文化健康夜市火热开市,活动一经推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人气爆棚。目前已在市区开展4场次,累计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一是发挥名医效应,提供优质中医诊疗服务。市卫健委邀请了全市范围内10几位省、市名中医专家现场坐诊,涵盖中医妇科、内科、治未病科、骨科等10余个科室,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中医诊疗服务,平时在中医院‘一号难求’的中医专家在夜市都能看到了。二是丰富活动内容,增强中医药文化体验感。夜市常态化设置了名中医义诊区、体质辨识区、传统中医疗法体验区、中医药香囊制作区等10余个功能区,同时结合时令养生、卫生健康宣传日等宣教工作要求,按需增设部分功能区,做到场场有惊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医药不断融入日常生活。三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夜市安全有序。市卫健委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制定活动方案、组织调配人员、合理规划场地、优化活动流程等。在《宣城发布》推送的文章中网民留言道:“这个夜市组织得好,中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真正的便民利民措施,点赞!”……接下来,市卫健委还将继续举办中医药健康夜市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与相关部门、医疗机构、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加强中医药夜市的宣传推广、运营管理。
宣城新闻网记者:能否介绍下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3120”工程?目标完成后还将继续建设吗?
朱琴:自2021年起,宣城市创新实施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3120”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120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突出中医“专病、技术、服务”特色。优化服务体系。对全县804家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从人员配备、服务能力等方面遴选120家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的村卫生室分三年时间开展建设,打造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样板。加大资金投入。县市区共投入380万元为村卫生室配备针灸、火罐等中医诊疗设备。市级连续四年举办宣城市中医药特色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编印《宣城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近300人参训。形成创建合力。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对建设单位的帮扶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中医诊室建设和设备配备;医保部门落实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医保报销政策。2023年底,全市124所村卫生室荣获“宣城市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称号,创建单位中医药服务人次较创建前提高12.1%。2024年将新建20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