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0日
发布会嘉宾: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燕
发布会地点: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一)贯彻执行民政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划、标准,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标准、措施并组织实施。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全市民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二)拟订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登记和监管办法并组织实施。依法对全市性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协助开展省委托的全国、全省性社会组织的监管工作。
(三)拟订社会救助政策、标准,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四)拟订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地名管理政策、标准,按照管理权限牵头负责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更名、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工作。按规定承担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全市地名工作,负责市内重要和跨市县界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有关工作。
(五)贯彻执行婚姻管理政策,负责婚姻登记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推进婚俗改革。
(六)拟订殡葬管理政策、服务规范并组织实施,推进殡葬改革。
(七)拟订残疾人权益保护政策,统筹推进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八)承担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组织拟订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
(九)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
(十)拟订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和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
(十一)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指导社会捐助工作,负责福利彩票管理工作。
(十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大家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进展成效,根据安排,决定开展“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全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燕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陈燕: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深刻把握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宏大背景,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向集约发展,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和老年人需求变化,聚焦解决养老服务中最关键、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积极推动我市养老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城乡、长三角四个“一体化”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陈燕:一、不断推进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发展
一是居家颐养。出台《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发挥地方立法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精准落实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等各类补贴制度,截止8月底,全市年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263.68万元、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1603.98万元、护理补贴454.86万元。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和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以老人需求为导向,形成一户一策一档的服务方案,改善和提升其居家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改造3787户,200户实施了家庭照护床位试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1.8万老年人提供助医助洁、探访关爱等居家上门服务。积极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在承接政府兜底保障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服务延伸到有需求社会老人群体。二是社区助养。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娱乐、健康指导等多样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4家,其中宣城市宣州区大唐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和宣州区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持续优化老年助餐服务,采取“餐饮单位+助餐”“养老服务企业+助餐”等多种运营方式开展助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便利,逐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三是机构安养。支持和规范养老机构发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70家,机构床位数1.9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61万张。通过管理提升、标准先行,树立行业标杆。2024年,市社会福利中心获评为全省首批6个五级养老机构之一,现全市新评定三级养老机构有14家。市社会福利中心荣获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安徽宣城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第九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我市参与研制的“养老机构服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获民政部推荐行业标准;宁国市社会福利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
陈燕:二、持续推进医养康养一体化发展
一是医养方面。支持养老机构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引进医疗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构建养老与医疗相互融合发展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的养老机构90家,2家养老机构建设了一级综合医院,全市养老机构100%与医疗机构签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指导旌德县开展省级医养结合创新试点,通过“医与养”嵌入发展,逐步形成“医”“护”“养”协作新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失智老年人照护能力,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同时确定宣州区鳌峰街道办事处、宣城市首善心血管病医院为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和养老机构认知障碍专区建设市级试点,为保障认知症障碍老人晚年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探索照护经验。二是康养方面。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在全市选取自然风光秀丽、基础设施完善、旅居康养有基础的广德市卢村乡甘溪村等10个村作为市级康养村发展康养产业。高规格召开全市康养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宣城市康养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5月28日广德市卢村乡甘溪村康养基地、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康养基地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联盟成员单位。2024年8月29日,在温州召开的长三角民政座谈会上,我市泾县琴溪镇马头村等7个康养村入选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宣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康养基地等14个基地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目的地。
陈燕:三、大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
一是推动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召开宣城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暨民政领域医养结合等重点工作推进会,指导广德市、泾县开展省级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通过优化农村养老资源布局,推动我市城乡养老服务建设。按照“宜公则公、宜民则民”的原则,指导绩溪县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县级统一管理模式,实行区域性敬老院和乡镇敬老院分类管理,着力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能力。二是推动农村幸福院建设。认真落实省民政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农村幸福院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六有”标准,开展农村养老大院试点,开拓农村互助养老形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效能。今年以来已建成农村幸福院13个。
陈燕:四、积极融入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康养基地建设。先后参加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对接会、上海域外农场康养产业规划研讨会议、“弘扬‘两山’文化 促进旅居养老”研讨会、长三角旅居养老联盟研讨等会议,赴上海市、浙江省考察学习先发地区养老工作先进经验,争取上海养老服务补贴等方面政策最大化平移,提升沪皖共建(广德)康养基地建设水平。二是深化康养产业推介交流。通过制作旅居康养手册、利用上海养老服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等方式广泛宣传。参加上海、安徽、吉林等各类康养推介和老博会,并为长三角地区优质养老企业就康养资源链接协作与我市康养基地搭建平台,组织召开“上海、宣城康养旅居业务对接会”。2024年7月-8月,广德颐爱长者之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绩溪徽家颐养中心迎来了首批100多位长三角老人前来我市旅居康养。三是聚力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建设。全面落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就业和岗位补贴政策,印发《宣城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参加长三角G60、安徽职业技能等竞赛。多名护理员荣获安徽省“最美养老护理员”等称号。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获评养老服务人才省级培训基地。
陈燕: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涉及千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养老服务短板弱项,牢牢把握养老服务重在基层的规律特点,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积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有情社会和有爱家庭共同发力,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分工科学的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加快建设“七个强市”、谱写现代化美好宣城新篇章的进程中,奋力开创民政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宣城广播电视台记者:近两年,我市在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陈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指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为社区和周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满足广大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愿望,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2024年度,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被省、市政府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我市建设任务有8个。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原则上设置“三区一平台”,包括机构服务区,床位设置不少于10张,一般不超过150张;二是多功能区,根据周边老年人集中活动需求,提供日间照料、文体活动、健身康复、医疗保健、老年学校等服务;三是助餐区,设立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或送餐服务;四是智能服务平台,体现“嵌智”功能,实现机构内部管理、服务管理和健康监测等功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一般提供不少于7项基本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助餐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智能化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照护培训服务。
我们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该项工作中来,支持引导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开拓社会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等市场,切实将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打造成便民惠民的生活圈,让广大老年人 “离家不离社区”,继续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满足老人原居安养的愿望。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