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宣城市2021年上半年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暨宣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成果

宣城市2021年上半年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暨宣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成果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6日

发布会嘉宾:宣城市林业局 二级调研员 章钢华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简介: 2021年上半年,宣城市全力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高质量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继续...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一)负责全市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管。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并组织实施相关政策、规划、标准。组织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二)组织全市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造林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导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指导、监督全民义务植树、城乡绿化工作。负责全市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承担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三)负责全市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监管。组织编制并监督执行全市森林采伐限额。负责林地管理,拟订并组织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导公益林划定和管理工作,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负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拟订全市湿地保护规划和标准,监管湿地的开发利用。负责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监管草原的开发利用。负责监管防沙治沙等荒漠化防治工作(四)负责推进林长制工作。拟订全市推进林长制相关配套制度,组织开展林长制实施情况检查监督、考核工作。承办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交办的有关事项。(五)负责全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指导全市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救助繁育栖息地恢复发展、疫源疫病监测,监管全市陆生野生动植物猎捕或采集、驯养繁殖或培植、经营利用,按规定监管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六)负责推进全市林业和草原改革相关工作。拟订并监督实施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等重大改革意见。拟订农村林业发展、维护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指导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工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负责天然林保护工作。(七)拟订全市林业和草原资源优化配置及木材利用政策,拟订相关林业产业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林产品质量监督,指导生态扶贫相关工作。(八)指导全市国有林场基本建设和发展,组织林木种子、草种种质资源普查,组织建立种质资源库,负责良种选育推广,管理林木种苗、草种生产经营行为,监管林木种苗、草种质量。监管林业和草原生物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九)指导全市森林公安工作,监管森林公安队伍,指导全市林业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负责相关行政执法监管工作,指导林区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十)负责落实综合防灾救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指导开展森林和草原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防火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督促检查等防火工作。必要时,可以提请市应急局,以市应急指挥机构名义,部署相关防治工作。(十一)负责监管林业和草原市级资金和国有资产,提出林业预算内投资、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按规定权限审核规划内和年度计划内投资项目。参与拟订林业和草原经济调节政策,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生态补偿工作。(十二)负责全市林业科技、教育和合作交流工作,指导全市林业和草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承担湿地、防治荒漠化、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国际公约履约相关工作。(十三)负责监管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拟订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和标准。提出新建、调整各类国家级、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地的审核建议并按程序报批。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2021年上半年,宣城市全力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高质量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顺利进入2020年度全省林长制工作督查激励名单,森林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801.7亿元/年;4月9日,旌德县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了《“三化三绿”林长治,发展优势看“两山”》的典型发言,“中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品牌越来越响亮。5月19日,国家林草局批复宣城市为全国6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
宣城市全方位深化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制度改革创新的策源地
制定市级、县级林长年度任务书,分别明确108项、51项重点任务。严格落实林长会议、巡林、督导等制度,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召开会议12次,研究部署林业碳达峰碳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26名市级林长深入一线巡林调研36次,带动2060名县乡村林长巡林2.6万次,解决突出问题1679个。
宣城市为促进林长履职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开展“十个一”行动,聚力建设“中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落实科技专家307人、民警159人、护林员5390人,巡护林区17.5万人次,常态化服务林长履职尽责。强化项目支撑,继续实施林长制“五大工程”,实施项目210个,计划投资88.5亿元,完成林地报批154.5公顷。
宣城市多渠道深化生态富民,持续打造特色林业产品的供给地
首先是做大产业。完善G60科创走廊城市+南京“绿色共保”机制,深化与上海林业总站合作,促进林业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5个国有林场与沪苏浙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结对共建”,组织4家企业参加中国花博会。坚持科技兴林、产业富林,推进国有林场事业发展,马头国有林场荣获全省唯一的2021年度“全国十佳林场”。持续扶持三大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累计经营木本油料l67.3万亩、竹林266万亩、中药材品种22个17万亩,年产值亿元以上林业企业30余家,实现林业总产值318亿元。
宣城市下大力深化融合发展,持续打造森林旅游康养的目的地
“森林+招商”是宣城市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青山绿水、古道故居、古树名木等资源,积极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辐射带动乡村住宿餐饮、林下种养殖、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建成“中国森林氧吧”6处、森林人家136个、林家乐1470个,接待游客1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创成国家森林乡村39个、省级森林城镇60个、省级森林村庄296个,招引沪苏浙优质生态旅游产业项目12个,投资额超43亿元,打造大会山、虎山头等特色森林旅游景点。
宣城市学党史深化绿色理念,持续打造生态文化融合的样板地
该市举办“宣城市纪念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引导全社会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成果。宣城市直单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带头建立义务植树认建认养基地40余处,带动宣城海螺水泥、国投宣城电厂、安徽富盛置业等13家企业积极开展“碳中和”林建设试点,募集建设资金466.64万元,建设碳汇林547亩,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营造“碳中和”林300亩。宣州区宛陵林场和泾县马头林场申报首批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拟碳汇交易面积2.33万亩。

2021年上半年,宣城市全力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高质量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顺利进入2020年度全省林长制工作督查激励名单,森林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801.7亿元/年;4月9日,旌德县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了《“三化三绿”林长治,发展优势看“两山”》的典型发言,“中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品牌越来越响亮。5月19日,国家林草局批复宣城市为全国6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

一、工作进展成效

(一)深化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制度改革创新的策源地

一是健全“责任制定市级、县级林长年度任务书,分别明确108项、51项重点任务。严格落实林长会议、巡林、督导等制度,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召开会议12次,研究部署林业碳达峰碳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26名市级林长深入一线巡林调研36次,带动2060名县乡村林长巡林2.6万次,解决突出问题1679个。  

二是构建“监管链”。出台工作提示单15份、任务交办单1份、县级总林长令7份,推动各级林长深推实抓、区域林长上下联动全省首创县乡村三级林长履职公示公开制度,每季度公示县级林长、每月公示乡村林长履职动态,接受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全省首创“林长履职集中调研月”活动,实地督查、推进县乡村林长重点任务落实。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各级林长、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责任单位依法全面履职。

三是延长“保障链”。试点探索县乡村林长履职标准化建设,促进林长履职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开展“十个一”行动,聚力建设“中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落实科技专家307人、民警159人、护林员5390人,巡护林区17.5万人次,常态化服务林长履职尽责。强化项目支撑,继续实施林长制“五大工程”,实施项目210个,计划投资88.5亿元,完成林地报批154.5公顷。试点探索“有事您说话、我为您跑堂”工作模式,主动为林企、林农送政策、送服务,办理事项87件,办结率达100%。

(二)深化生态富民,持续打造特色林业产品的供给地

一是做大产业。完善G60科创走廊城市+南京“绿色共保”机制,深化与上海林业总站合作,促进林业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5个国有林场与沪苏浙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结对共建”,组织4家企业参加中国花博会。坚持科技兴林、产业富林,推进国有林场事业发展,马头国有林场荣获全省唯一的2021年度“全国十佳林场”。持续扶持三大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累计经营木本油料l67.3万亩、竹林266万亩、中药材品种22个17万亩,年产值亿元以上林业企业30余家,实现林业总产值318亿元。

二是培育主体。加强分类指导和差异化服务,促进经营主体多样化发展,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135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4863个,申报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4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组建全省首家国有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森林资源11万亩、评估值超10亿元,实施林业产业项目2个、投资额9.79亿元。成立全省首家山核桃专业托管服务公司——宁国市众赢农业托管服务公司,托管经营100户800余个地块的3000余亩山场,预计全年可收获山核桃干籽30万斤。

三是盘活资源深化林地股份制经营,引导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林权流转,新增林地股份制试点村6个,林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万亩,占试点村集体林地面积23.2%。高效推进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建设,到位林权收储资本金4900万元,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3笔9000万元,发放“五绿兴林·劝耕贷”27笔1400万元。发行全省首个林业非标专项债,有力保障木竹加工园区家居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债券融资7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3.40%,发行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3.47%。

(三)深化融合发展,持续打造森林旅游康养的目的地。

一是“森林+招商”。充分利用青山绿水、古道故居、古树名木等资源,积极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辐射带动乡村住宿餐饮、林下种养殖、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建成“中国森林氧吧”6处、森林人家136个、林家乐1470个,接待游客1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创成国家森林乡村39个、省级森林城镇60个、省级森林村庄296个,招引沪苏浙优质生态旅游产业项目12个,投资额超43亿元,打造大会山、虎山头等特色森林旅游景点。

二是“森林+步”。依托古道、公路沿线山、水、人文、古建筑,完善徽杭古道、吴越古道等16条古道周边配套服务设施,连接森林游步道、公路,林区各类游览步道达5900公里,将沿线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人文风情串联起来,以路为景、串景成线,打造“皖南川藏线”等10条森林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森林+基地”。加强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广德海棠小镇、旌德悠然谷等4处森林康养基地被评定为第一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位居全省第一。推广地方“云端植树、落地有惠”政策,组织20家森林旅游企业向全国履行植树义务的公民给予30元的门票或购物优惠,并且承诺1年内不限次数,引导居民消费,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四)深化绿色理念,持续打造生态文化融合的样板地

一是实施碳汇森林行动。举办“宣城市纪念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引导全社会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成果。宣城市直单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带头建立义务植树认建认养基地40余处,带动宣城海螺水泥、国投宣城电厂、安徽富盛置业等13家企业积极开展“碳中和”林建设试点,募集建设资金466.64万元,建设碳汇林547亩,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营造“碳中和”林300亩。宣州区宛陵林场和泾县马头林场申报首批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拟碳汇交易面积2.33万亩。

二是优化国土绿化布局。健全国土绿化动员机制,开展“春节回家,我为汽车栽棵树”活动,在宣州区山岭村、郎溪县李村、广德市白云村等8个村(社区)试点,动员“有车一族”等545人栽种树木3474株,规划到2025年,全市所有燃油车主为每辆汽车栽至少1棵树。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突出以青弋江、水阳江水清岸绿为主的绿化建设工程插绿,以高铁、高速沿线为主的景观提升工程植绿,以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复绿,完成营造林121.7万亩,占全年任务量74%,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是弘扬绿色生态文化。提升宣传质效,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央视一套《秘境之眼》节目组,推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猪獾、猕猴以及中华鬣羚2个特辑。承办安徽省“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宣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成果

自20207月启动,历时近一年,宣城市林业局与安徽大学合作,对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实地监测和评估这是在省内首次开展的通过实地监测数据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工作。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育、固土保肥、林木养分固持、净化大气、森林防护、森林康养8个方面。具体监测和评估结果如下:

(一)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总量

    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预期到2020年,全国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将达到15万亿/按单位面积平均生态服务价值量推算我市预期目标值为549亿元/ ,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6.79万元/,人均生态福利 2.06万元/年。经安徽大学对我市范围内63个森林样点的测算,我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01.7亿元/,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10.11万元/,人均生态福利3.01万元/年。

(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构成

在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最大,这三方面价值占总价值的87.57%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占比依次分别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占总价值的50.94%,固碳释氧价值占总价值的18.69%,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占总价值的17.94%,固土保肥价值占总价值的5.25%,净化大气价值占总价值的3.27%,森林康养价值占总价值的2.01%,森林防护价值占总价值的1.10%,林木养分固持价值占总价值的0.81%。

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物化功能显著。森林年涵养水源39.19亿立方米,生态服务价值达408.39亿元港口湾水库库容9.41亿立方米,全市生活用水总量1.747亿立方米,我市森林年涵养水源量相当于4个港口湾水库的库容,是全市生活用水总量的22倍。年固碳428.21万吨,释放氧气984.53万吨,生态服务价值达149.83亿元,我市工业企业年能源消耗总量396.06万吨标准煤,碳排放量293万吨,森林年固碳量是我市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的1.5倍。我市常驻人口250万,森林年释氧量是全市常驻人口年需氧量的15倍。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达143.82亿元。固土量4377万吨,减少氮、磷、钾养分流失量47.95万吨,是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的5,生态服务价值达42.06亿元吸收二氧化硫8.91万吨,氮氧化物0.44万吨,氟化物0.25万吨,滞尘1630万吨净化空气价值达26.22亿元。年吸收二氧化硫量是我市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6倍,年吸收氮氧化物量是我市民用汽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倍。可见,我市森林的固碳量和污染物吸收量能有效中和我市的工业碳排放量和交通释放的污染物含量。森林康养价值达16.09亿元。森林防护价值达8.83亿元。森林树木每年固持氮磷钾养分4.45万吨,生态服务价值达6.45亿元。

(三)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生态服务价值对比分析

我市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为227.05亿元/年,占全市森林总价值的28.32%;天然商品林生态服务价值141.70亿元/,占全市森林总价值的17.67%;人工商品林生态服务价值为432.95亿元/,占全市总价值的54.00%。每公顷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为11.15万元/公顷/,天然商品林为14.24万元/公顷/,人工商品林8.84万元/公顷/年。

生态公益林中,涵养水源价值112.09亿元/,固碳释氧价值41.9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47.54亿元/,固土保肥价值10.90亿元/,净化大气价值6.30亿元/,森林康养价值4.13亿元/,森林防护价值2.27亿元/,林木养分固持价值1.84亿元/

天然商品林中,涵养水源价值64.79亿元/,固碳释氧价值25.49亿元/,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38.83亿元/,固土保肥价值5.85亿元/,净化大气价值2.41亿元/,森林康养价值2.02亿元/,森林防护价值1.11亿元/ 林木养分固持价值1.20亿元/

人工商品林中,涵养水源价值231.51亿元/,固碳释氧价值82.36亿元/,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57.44亿元/,固土保肥价值25.31亿元/,净化大气价值17.51亿元/,森林康养价值9.94亿元/,森林防护价值5.46亿元/ 林木养分固持价值3.42亿元/

(四)不同优势树种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对比分析

我市不同优势树种森林中,阔叶林生态服务价值最高,阔叶林生态服务价值占全市森林总价值的42.53 %,针叶林占18.69 %,竹林占18.59 %年价值总量依次分别为:天然阔叶林220.33 亿元/,毛竹林121.98 亿元/,人工阔叶林120.65 亿元/年,马尾松林67.17 亿元/年,杉木林54.36 亿元/年,乔木经济林29.65 亿元/年,外松林28.32 亿元/年,杂竹林27.02 亿元/年,茶园16.17 亿元/年。

天然阔叶林每公顷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最高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依次分别为天然阔叶林16.19/公顷/,人工阔叶林12.35/公顷/,马尾松林9.53/公顷/,毛竹林8.22/公顷/,杂竹林7.71/公顷/,外松林7.72/公顷/,乔木经济林7.35/公顷/,茶园7.27/公顷/,杉木林6.71/公顷/年。

(五)不同行政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对比分析

宣城市辖七个行政区中,宁国市森林生态服务年价值量最高,占全市总价值的28.71%;郎溪县最低,占全市总价值的4.46%。各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与森林面积多少成正比,依次分别为:宁国市230.01亿元/,泾县149.52亿元/,广德市119.80亿元/,宣州区99.89亿元/,绩溪县95.21亿元/,旌德县69.44亿元/,郎溪县35.70亿元/。各地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年价值量差异不大,依次分别为宁国市11.58/公顷/,绩溪县10.46/公顷/,旌德县10.13/公顷/,泾县9.86/公顷/,宣州区9.53/公顷/,郎溪县9.51/公顷/,广德市8.66/公顷/。宁国市的年价值量和每公顷年价值量在所有行政区中均最高,是因为宁国市森林面积最大,而且宁国市阔叶林面积占比高,占其总森林面积的49.56%。广德市每公顷价值量最低,主要是因为其阔叶林面积占比很低,仅占其森林总面积的9.96%,而毛竹林面积占比高达45.53%。因此,要想提高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量,应该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提高阔叶林面积比例。

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预期到2020年,全国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将达到15万亿/,按单位面积平均生态服务价值量推算我市预期目标值为549亿元/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6.79万元/年。本次评估得出我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801.7亿元/,每公顷价值为10.11万元/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最新的我省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数据,我省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平均为9.6万元/年。我市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也高于全省平均值。但是与国内和省内其他生态质量最好的地区相比,我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还有一定的差距。


华川村村情简介

    华川村位于旌德县蔡家桥镇东北部,S207省道与蔡云线交汇处,距县城12公里。村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共462户、1668人。华川村呈现四面环山、三峰竞秀、两河穿村、一桥飞架景象,村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风景如画、民风淳厚,是中国第六、安徽省第一个“国际慢城”的北环区,拥有山庙坞瀑布群、皖南天路、北纬30度界碑、东兴古桥、王登石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2017年以来华川村通过“抓确权、促三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人口股方式,界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68人1668股,股均资产3652元。全村分别成立了水竹坞林产品和鸦雀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以这两个专业合作社作为法人发起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组织--华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华川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森林村庄,还被列为全县“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县党建+“三治融合”创新示范点;2019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市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村、全县“一抓双促”工程“九星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列为旌德县统一战线“同心”品牌创建示范基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88年的一家民营企业,位于安徽旌德县云乐镇,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获国家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企业,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
    现有林下有机灵芝仿野生种植基地4005亩,灵芝GMP现代中药厂10000平米,通过了GMP认证,并取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通过了有机种植,有机加工的双有机认证,夯实了企业在灵芝产品产业化精深加工领域的地位。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灵芝中药产品配方、灵芝培植、灵芝加工等方面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外观型专利,2项实用型专利,持续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1项安徽省科技成果认定和5个灵芝新品种的鉴定,是2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灵芝栽培技术规程】和【灵芝子实体及灵芝孢子粉采收加工技术规范】的主持制定单位,是1项国家标准《灵芝孢子粉采收及加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单位,是安徽省高新企业,荣获宣城市“科技进步奖”,“旌德云乐灵芝炮制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山云乐”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黄山云乐”牌破壁灵芝孢子粉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公司灵芝粉、灵芝片、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等系列产品实现了与同仁堂、胡庆余堂、雷允上、玫琳凯、许氏洋参等众多中华老字号、知名品牌的成功对接。
安徽千草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千草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中药材种植,新品种选育、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省级林产业龙头企业。公司拥有2000平米生产车间和1900平米综合楼。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以科技为依托、以信息为平台、以品牌为先导、以产业为基础,建有中药材繁育和示范基地320亩,香榧林下复合种植中药材基地1300亩,主要品种有黄精、白芨、重楼。公司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民从事林下种植,辐射作用明显。 为防止中药材原料涨跌大的风险,公司投入产品研发和加工中心,注册“天毛山”商标,建立自己的产品线上营销队伍。
    公司与省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优化公司主营的种植及加工产品,并先后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宣城市产业脱贫优秀企业,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


最美生态护林员汪为宝:一心护林 矢志脱贫

       汪为宝,旌德县孙村镇碧云村厚儒上村组人,今年62岁,与患病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从事生态护林员工作,并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展鸡鸭养殖产业, 2016年甩掉贫困帽子,2020年荣获安徽省“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
       被选聘为村生态护林员以后,汪为宝认真积极参加每月镇林业站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学习林长制知识,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工作中,他严格按照要求对管护山林进行常态化巡护,认真填写巡查日志,主动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各项政策,对于身边的不文明言行不留情面当面告戒。2018年12月,汪为宝在日常巡护时发现一辆外地牌照汽车有非法狩猎嫌疑,他立即将情况反馈至村委会和镇林业站,林业站工作人员会同森林公安干警及时赶到现场,当场抓获非法捕鸟嫌疑人一名,起获捕鸟工具一套。从事护林工作几年来,汪为宝共计上报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线索15条,救护野生动物活体一只,协助收缴各类捕猎工具125件,参与调处涉林纠纷1起,管护的区域未发生一起火情。2019年汪为宝被评为孙村镇优秀生态护林员。 
       汪为宝说“经过几年的巡护,现在我对巡护区域情况已经非常熟悉,现在我每天只要在林区巡护一次,把好关键路口,关注外来人员和村里重点人群的动态就基本能做好巡护工作。” 
       汪为宝,一个脱贫路上的普通人,他热爱并保护着这里的绿水青山,而优越的生态也反哺了他,使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护林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映亮了汪为宝的前行路,也谱就了一心护林、矢志脱贫的时代之歌。
(联系人:钟俊波  18365307895)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