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宣城要闻

杨能海:轻伤不下火线

发布时间:2020-07-29 08:04 来源:宣城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汛期的团结圩圩埂上,总是会响起打桩声、号子声和挖掘机的轰鸣声,循声望去,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抹抹身影挥汗如雨。而有一个特殊的身影,总是穿梭在不同的埂段上,只要是有险情的地方,必定就有他,他就是郎溪县毕桥镇农综站站长杨能海。

有着多年防汛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他,对于险情的处置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进入汛期后,他除了要负责自己的责任埂段值守之外,还成为全镇防汛工作技术指导员,无论是不是在休息,一个电话,他总是随叫随到。

“喂,杨站,西大埂塌方了,你快来看看!”值完夜班还没睡上两个小时,杨能海就被一通紧急电话叫了起来,7月18日下午3时左右,团结圩西大埂出现近50米塌方,情况紧急,他顾不上疲惫的身体,立即前往查看险情。

“大家不要忙中出错,你们几个有经验的负责开沟导渗,你们几个力气大的负责倒石子……”忙乱的现场因为有他的出现而开始有序起来,大家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开沟导渗、调运挖掘机、搬运木桩……杨能海和30名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奋战了5个多小时,终于将险情控制住了。

但是经过这次抢险,仓库储备的木桩所剩无几。7月19日早上,杨能海立即联系郎溪县防汛物资储备仓库,紧急调运100根木桩回镇。等木桩到了,他又和大家一起卸载木桩,连轴转的他有些精力不足,一个不小心,“嘶——”他的左手食指和中指被木桩划伤,血流如注,“杨站,你的手都是血,赶紧去包扎一下。”他本想忍一忍继续搬运,但是血一直在流,他只好选择去将伤口包扎起来。刚止住血,他又赶回了现场。

7月22日上午,烈日炎炎,高温下水位虽然有所消退,但大家并没有放松警惕,依然不间断巡堤查险。“杨站,西大埂发现渗漏点。”杨能海又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拿着铁锹开沟的他,咳嗽就没有停过。长时间的熬夜劳累加上淋雨,让杨能海患上了重感冒,但他没给自己一点休息时间,随便吃了点感冒药就上了埂段。暴晒在太阳底下的杨能海全身冒汗,喉咙更像着了火一样的疼痛,“老杨,还好吧,要不要休息下!”望着满头大汗的杨能海,同事们关切地问。“不要紧,感冒嘛,不就是要多出出汗就好了。”

“不要紧、不要紧,小事情。”带着伤病依然坚守在防汛一线的杨能海,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名基层干部以身作则、恪尽职守的精神,在防汛抢险关键时刻,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