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宣城要闻

刘兴海:退伍不褪色 抗洪当先锋

发布时间:2020-08-07 08:28 来源:宣城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在郎溪县新发镇双桥村抗洪一线,巡查堤坝、解除险情、转移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这位退伍军人的身影,他就是老党员刘兴海。

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堵涵洞

7月13日清晨5点多,郎溪县新发镇双桥村永宁圩南埂段出现渗水险情,65岁退伍老兵刘兴海一趟趟潜入钟桥小河河中,用一袋袋沙袋堵住涵洞缺口。

为了防汛最近一直住在闸口附近的刘兴海,巡查堤坝时发现永宁圩南埂段出现渗水险情。“这圩要是破了得淹掉多少田!”看着浑浊的河水,没顾得上考虑有多危险,刘兴海赶紧脱去衣物,扎入河中。

水流湍急,刚下水时刘兴海不敢直接到涵洞边上,他一只手抓住插在水中的竹竿,一边只敢用腿趟趟看吸劲大不大。

雨淅淅沥沥地下,刘兴海双手拖着七八十斤的沙袋下潜至2米多深的河中。摸到涵洞附近,他用手托起沙袋,码放在缺口处。刘兴海从河岸众人手中接过沙袋,一趟趟运至河中,慢慢堵住涵洞缺口。

一个多小时后,刘兴海来回30多趟,终于把涵洞缺口堵住了。

上岸后,大家都劝体力透支的刘兴海回家休息,可他不愿意,“我是党员,还是一名老兵,这点苦都吃不了吗?”坐在岸边休息了一会儿,刘兴海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主动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永宁圩是一个千亩大圩,圩内水稻长势良好,还有不少的水产养殖户,一旦破圩群众将损失严重。

这次强降雨来的突然,村里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没有及时赶回来,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面对防汛人手不足的困境,刘兴海立即找到同村党员周波、江纯有等人,自发成立了一支巡逻队,主动承担一些防汛任务。

“一般是早上7点到岗,晚上直接睡在闸口这里,一旦有什么情况,我能第一时间处理。”刘兴海主要负责新发镇三个闸口巡逻工作,“什么时候汛情结束了,我再回家住。”

在整个巡查过程中,巡逻队员们经常饭都顾不上吃,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的道路,认真仔细查看每一段圩埂,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

“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吃苦在前,为广大群众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刘兴海说道。

年年防汛,守护村民安全

1980年,从部队退伍的刘兴海回到老家新发镇双桥村,发现村里尚未通电,生活十分不便。刘兴海便四处奔走,历时两年多帮助村里解决了用电的难题。“只要能为村民干些事情就满足了。”几十年来,刘兴海一直坚持为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976年3月入伍,刘兴海在军旅生涯中磨炼出了好水性。1980年1月退伍后,他回乡务农,年年参与家乡的防汛工作。

“刘兴海每年汛期都带头防汛,尽职尽力。在抗洪抢险中,他表现积极,甘于吃苦,排除不少安全隐患。”双桥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如是评价刘兴海。

2016年,永宁圩北埂出现管涌,刘兴海和镇村干部立即来到险情发生地。刘兴海拿着一根长竹篙先探了一下,找到了漏洞位置。接下来,他组织村民灌了几袋泥土再在外面捆绑2床棉絮放到洞口,结果水流慢慢变小成功堵住了漏洞,为了防止水把泥袋和棉絮冲走,他又让群众在这个洞口按照“一横一竖再一横”的方法,压上三块彩条布,并把四个角固定在木桩上,再用铁丝绑紧,确保万无一失。在刘兴海丰富的防汛经验帮助下,成功化解了险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