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德市南行20公里,此处,卢村乡宋陈村高山组就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几年前,这里还是泥巴路。如今,水泥道通到家门口,一排排楼房拔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回忆起过去晚上只能摸黑出门的日子,许多村民说:“这些变化离不开村民组长。”
村民口中的组长,就是今年52岁的沈克庆。“当了十几年的组长,不为村民做点事,那不就白当了。”沈克庆说,“村里的发展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使今后不当村民组长了,我也会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想办法出主意。”
“当组长要吃得亏”
宋陈村高山组一共200多人,1968年出生的沈克庆初中毕业便扎根村里当起了农民,“老沈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每当谈到沈克庆,当地村民口中出现最多的词就是“热心肠”。对于村民组的事,他不仅热心,更是上心、用心。
或许正是如此,2005年9月,他被村民选为卢村乡宋陈村高山组村民组长。作为组长,大到村内中心工作,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他去操心,尤其是村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的调解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由于老沈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待人热情,又能说会道,村民们无论是家里、还是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都愿向他诉说,请他排解;而老沈也乐于把调解矛盾和纠纷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只要村民有所求,他都能放下手中的事,尽量及时赶到,调处纠纷。“他是一个能吃亏,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的组长。”在高山村民组,大家都由衷地这样说道。
路不通,村民就富不起来。当上村民组长后,沈克庆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脚下的路。“以前是一走一脚泥,别人都怕到我们组来。”村民潘光辉说起这事还记忆犹新。修路涉及占地和资金,如果这些不能落实,修路就是一句空话。沈克庆暗暗下定决心:“大伙选我当组长,就是对我的信任,哪怕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把组里的公路修起来。”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建议。针对修路资金问题,他带头捐款出资,努力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引导村民集资捐款,有的还无偿让出土地。从此,宋陈村高山村民组终于有了水泥公路,可以通车了。
农村的事不简单。当村民组长十几年,沈克庆少不了吃亏。村里修河道、装路灯,他不仅出工出力,还无偿捐款。村子里修广场征用了村民的房屋用地,但却没有地补给村民,最后是沈克庆主动把自家的一块地无偿地让了出来。2020年5月,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治理中,宋陈村要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拆除无功能房,沈克庆了解后,率先将自己及其大哥的无功能房拆除,这一举动,也让很多村民都心悦诚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当组长有时候就是要吃得亏。如果一点亏都吃不得,还不如就不要干。”说起这些,沈克庆露出了平淡的笑容。
青山绿水是现成的宝贝
卢村乡宋陈村东边一座约500米高的小山附近,有一个山谷,生长着几百亩连片的野生映山红。每到花开的时节,映山红花苞尽展,一簇簇,一丛丛,满山如火如霞,色彩艳丽夺目,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此踏访。
“这片映山红是野生的吗?”“怎么保护得这么好?”面对眼前的美景,经常有人这样问起。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护花使者”沈克庆。
“前些年,因为好看、能卖钱,盗挖映山红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防止村子里这片野生映山红被破坏,沈克庆便主动当起了“护花使者”,义务进行保护。为了保护好这片自然资源,他经常从家里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前去巡山,不管风霜雨雪,还是烈日酷暑,时常能看到他巡山的声影。
自从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一向温和的老沈变得严肃了起来,发现有人盗挖映山红,他会主动上前进行劝说和制止。有时候,遇到不愿配合的人,他也不妥协让步,敢于呵斥盗挖行为。
很快,老沈的举动就在四乡八邻间传了开来,大家一起保护映山红。“村民只要看到有陌生人带着工具上山,都会打电话给我通报。”群众被自发的动员了起来,再有人想上山采挖映山红,就会有所忌惮,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来盗采了,该处的野生映山红也得到了保护。如今每到春季,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观赏摄影,宋陈村高山组这个小山村也渐渐有了人气。
“我懂不了那么多,只是知道很多地方,这些美丽的映山红被破坏了就再也没有了。”谈起保护映山红的初衷他这么说,多年来,在野生映山红价格高涨的时候,老沈也丝毫不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坚持把保护作为第一位,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村民的一致称赞。
“我们村里的青山绿水全是现成的宝贝,一旦利用好,这里也是广德的后花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沈不仅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更记在了心底、付诸了实践。
要发展更要保护环境
道路平了、路灯亮了、村民广场修好了、映山红盗挖没有了……发展当地集体经济,则成了沈克庆最记挂的事。
这些年,他一直积极寻找投资商,想为本村的发展出一份力。在一次项目洽谈中,得知项目会对本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他断然拒绝了。“发展经济也要有底线,绝对不能因为经济利益把环境破坏了,让村民戳脊梁骨!” 沈克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跑项目、找投资中,他始终守住生态保护环境这条底线。
2018年,在一次茶叶交易中,沈克庆偶然认识了一位浙江长兴的茶叶投资商,在交谈中,了解到投资商采用的是绿色无污染的茶叶种植方式,茶叶生产过程不打药、不施肥、不砍树,当即,便邀请投资商到自己村里投资。经过几次考察对接,双方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
投资项目落地后,投资方成立了广德市千里马茶叶种植家庭农场,在宋陈村承包了200多亩林地进行茶叶育种种植,通过山场租赁的村民每年可获得1亩100元的收益。农场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土地,同时,每到茶叶种植、养护、采摘、加工期间,企业还会在本地招工,每季可为村民增收3000~5000元。
沈克庆并不满足,他认为村子的生态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可这些还处于待开发的阶段,怎么把这个核心竞争力给发掘出来是他接下来继续努力的方向。沈克庆说,宋陈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河流、峡谷、山体、森林、古遗迹等等,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旅游资源。“在保护生态基础上,如果可以挖掘我们的自然优势,把游客吸引过来,这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金饭碗。”
一副热心肠,一颗赤子心,沈克庆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实实在在为村民服务,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了责任担当。“小组长”也能扮演“大角色”,他不仅是村民口中的热心人,也是村里生态资源保护的带头人,更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领路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