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市文旅局多举措推动传统戏曲绽放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0-12-16 16:51 来源:艺术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市文旅局通过抓孵化机制、院团扶持、交流演出、非遗传承等举措,创新推动以皖南花鼓戏为代表的地方传统戏曲高质量发展,孵化出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

抓孵化机制。陆续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扶持办法》等,自2019年起每年实施1期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目前孵化出高质量小戏8个。2020年,《青春·李夏》《逆行者》首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 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参加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实现了零的突破。《寻找平一》等三部作品入选省级孵化计划,共计获得省级孵化资金60万元。

抓院团扶持。积极培育民营院团,目前我市共有民营院团34家,从业人员1042人,年均演出8104场,收入3509万元。近年来,共有8家民营院团获安徽省“百佳院团”、“十大名团”称号,2位演员获“十大名角”称号。通过实施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给每个入选小戏给予10万元奖励资金,极大地调动民营院团积极性。

抓交流演出。常态化开展送戏曲进校园、社区、乡镇等基层公共文化活动,每年送戏进万村近千场。同时组织传统戏曲到长三角地区展示演出,推动长三角文化互融。今年以来,累计与长三角地区各县市联合开展文化走亲活动20余场。近两年参加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民营剧团交流演出、“戏曲新风貌 礼赞新时代——长三角G60九城市第二届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等大型交流演出活动十余场。

抓非遗传承。长期开展高龄老艺人抢救性资料留存工作,拍摄10集150分钟专题片《艺人留声》,保存传统技艺。建成皖南花鼓戏资料陈列室,收集和录制了100多部传统剧目视频,将资料上传至公共文化云平台。编撰《皖南花鼓戏志》,作为国家文旅部安排项目,将皖南花鼓戏百年历史系统完整地梳理记录下来,已完成初稿即将交审出版。建立皖南花鼓戏博物馆,收存珍贵历史资料,开展演艺交流及传承教学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