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县区动态

泾县:融入长三角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04 09:55 来源:泾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泾县以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抓手,紧扣“五绿”主线,深化林长制改革,主动融入长三角,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全国首家民营森林防灭火培训学校和全省首个古树公园,荣获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先进测报点等荣誉称号。

  强基础 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该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342名,建立“县级总林长抓指挥协调、县级林长抓统筹调度、乡级林长抓特色推进、村级林长抓落地见效”的工作机制,推行县乡村林长履职尽责媒体公示公开制度,各级林长全年巡山调研12043次,解决涉林问题251个。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启动水西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全县468株古树实行“一树一策”精准保护。在全省率先启动非法猎捕工具收缴专项行动,收缴禁猎工具10090件。稳妥处置禁食在养蛇类7815斤、豪猪467头,兑现补偿款115万元。

  同时,在全省首创森林防灭火指挥作战图;选聘676名生态护林员,依托“林长+护林员”建成网格化全覆盖护林体系。在全省率先采用“一招三年”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加大松材线虫病除治力度;建成全省首家民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学校,国家森防总站青年干部下基层实践基地挂牌成立。

  抓改革 架构“两山”转化有效路径

  盘活国有林场资源,是架构“两山”转化有效路径。为此,泾县实行国有林场“县级总林长、县级林长”双林长联系模式,筹措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马头等4个国有林场启动实施“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工程。针对国有林场改革后发展活力不足问题,探索组建国有林业发展公司,盘活国有林场存量资产10亿元,实现年增收800多万元。制定《泾县完善集体林地“三变”改革联系点遴选、激励、管理、退出制度(试行)》,设立改革联系点19个。出台《森林景观资源租赁合作经营办法》《集体林地股份制托管合作经营办法》,盘活闲置森林资源5万多亩,带动林农增收2000多万元。

  该县还落实生态修复提质等林长制“五大工程”项目27个,投入资金7.2亿元,实现林业“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目标。

  谋创新 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

  泾县出台《泾县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357个、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完成林业增绿提质32万亩,建成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3个、森林旅游观光点4处。成立林权抵押收储担保中心,落实收储资本金1000万元;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新增“五绿兴林·劝耕贷”贷款95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1.3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达7亿多元。

  与此同时,该县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马头国有林场与浙江长乐林场签署全省首个绿色产业合作共建战略框架协议,南林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在该县挂牌设立。组织参加义乌森博会,参会的三家企业产品获“两金一优”好成绩,招引外商投资林业20多亿元聚力打造皖南森林生态科普研学营地、白马坑森林康养基地和小溪“江南药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