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县区动态

郎溪县:扶强新型经营主体 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06 08:55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为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郎溪县按照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市场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采用多种措施,扎实稳步推进以家庭农场为主力军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走出了一条在农民合作社大规模流转土地和小农户零散经营间特有的“中间路线”。

强化服务,助推发展。狠抓农场主服务三项措施,助力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广大农技干部包保联系家庭农场制度,形成“一场一顾问”服务格局,农技人员深入到各村组一线,上门入户“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同时,将家庭农场主、农场从业人员纳入到历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协调金融支持。结合省农担公司的“春风行动”,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加大劝耕贷、小额创业贷款等信贷及担保支持,并对各镇的主体进行金融政策宣传,激发主体创业热情,联合省农担和邮储银行开展了“党建引领码上办”金融支农服务宣传推介工作,覆盖全部乡镇,和县邮储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多举措并进,助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该县积极探索的“五带一管”托管服务模式已经成熟,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逐年增大。通过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用好用活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有效地解决了粮油种植农场主农忙时劳动力不足问题,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

调整结构、生态发展。全县从2017年开始,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实施“农业产业改革五大行动”,即发展再生稻种植、稻虾综合种养、白(黄)茶优质茶、蓝莓、烟叶种植,提高农场主经济效益。

大力实施茶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提升工程,2019年起县财政连续3年各安排500万资金促进苗木花卉、茶叶发展,目前发展黄茶2.68万亩,白茶2.7万亩、苗木花卉12.8万亩。发展再生稻1.5万亩,推广稻虾综合种养10万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场主规模健康发展,结合示范主体创建,充分带动全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增产增收。

强强联合,共同发展。鼓励场场、场企等形式的跨乡镇、跨区域联合发展,互助协调,抱团发展。制定出台了《郎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之间组建产业联合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对稳定、相互协调的利益联结机制。

县农业农村局同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等院校开展战略研究,承担调研课题,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为全县家庭农场发展政策层面做好参谋,指引方向。

品牌创建,提升价值。引导农场主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制定地方标准和原产地认证,不断发展具有郎溪特色的名牌农产品。近年来,该县先后培育创建了一批农业特色品牌,擦亮了郎溪特色农业产业“名片”,“古南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天子粉丝”“侯村蜜枣”等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草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一标”认证68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黄魁”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益。(黄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