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县区动态

绩溪县: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 打造现代农业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7-22 08:10 来源: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绩溪县加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实施力度,探索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耕地连片流转、基础设施完善、亩产效益提升,企业、农民稳步增收的新格局。

长安镇马道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农民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存在产业不突出,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面对以上难题,村两委以农业“标准地”改革,解决“地从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三个问题,重点打造“水稻标准地”,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引导有序流转,以规模促招商。该县搭建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经营权连片流转,新流转的土地全部纳入农业“标准地”改革范畴。马道村两委把握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契机,探索 “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迅速行动,以300/亩的价格将土地统一流转到马道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项目提升,流转至经营主体。截至目前,马道村共流转土地300余亩,涉及农户130余户,并成功引进绩溪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该村。

推进项目建设,以创新求发展。该县明确规定,对农业“标准地”优化用地服务,强化土地综合整治,连片流转地块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得益于“标准地”改革,马道村抢抓“两强一增”行动和“茶菊飘香•雕刻时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契机,投入562.5万元,通过 “小田并大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配套生产道路、灌排渠道、水源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同时鼓励引进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开展科技创新。目前,绩溪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有多个超级绿色杂交水稻产业化中心及小型合作社基地,形成“稻稼云社”自主品牌米制品及种子、肥料、农药、农业机械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正着力打造超级绿色杂交水稻新组合产业化技术中心暨小型合作社总部绩溪基地。同时,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3项,授权商标9项,省级新产品成果31项。有力地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马道村转化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聚焦科技服务,以效益促增收。该县坚持“亩产论英雄”推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一是坚持良种良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强化生产指导,积极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以实际行动强化作风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针对马道村“水稻标准地”建设,组织植保、土肥、农机的农业专家建立袁稻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三是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现有水稻种植示范基地300亩,建有高标准生产车间、研发检测分包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等进行粮食生产加工,产品主要销售南京、芜湖、上海等地,2021年实现销售产值681.32万元,实现农业高产出、高效益。同时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就业、收购粮食带动农户150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村集体还通过提供农事服务的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