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统筹发展与治理,逐步探索形成具有宣城特色的基层治理发展路径。
增投入,切实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资源保障。市本级形成了稳定的社区治理资金投入机制,对市区城市社区每年投入204万元专项资金,我市城乡社区治理综合保障资金年投入超亿元。高度重视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工作,市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社区服务用房。全市结合“棚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取调节、置换等方式提升老城区社区服务用房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借鉴外地有益做法,采取整合共享方式集中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有点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目前,98个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用房超过1000平方米1个,超过600平方米45个,超过400平方米18个,全市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超过32平方米。
建队伍,切实夯实城乡社区治理人才基础。加强城乡社区“两委”干部和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2021年,全面完成98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两委”干部835人,比上届增加101人,平均年龄36.7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761人,占91.1%。自2008年以来,全市共有100余名村和社区优秀书记(主任)被录用为公务员。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线上+线下多形式社会工作业务培训,共培训近6000人次。
抓协商,切实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全市社区全部建立基层自治议事协商组织,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自治中的作用,实现城乡社区协商委员会全覆盖。先后有27个社区入选省级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切实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作用,有效解决了涉及社区公共事务、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共性矛盾和疑难问题,协商成功率100%。
转职能,切实实现城乡社区治理减负增效。各地针对社区实际存在的各类事务,坚持“从严把关,分类准入”原则,认真梳理、仔细甄别。2014年10月以来,共清理社区标牌14500余块,切实减轻社区负担,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印发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村(社区)职责任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慧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开放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智慧社区”试点县市区全覆盖,省市县三级试点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