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县区动态

绩溪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五大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24 08:10 来源: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绩溪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创新活县”定位,全县上下积极实践,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通过以文兴产、以文铸魂、以文活村、以文促治、以文聚才,走出一条具有绩溪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以文兴产”新路径。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价值,推动文产融合发展,走出“以文兴产”新路径。一是文旅兴农促产业。在家朋乡尚村,从投资50万元荷花园旅游项目开始,相继投资248万元,打造春油(油菜花)、夏荷、秋葵、冬雪(雪花)“四季花海”,尚村、霞水、松木岭、鱼龙山景区村庄,整理挖掘“十姓九祠”“百工技艺”、“徽派古建”、“板凳龙”等原生态人文和非遗资源。举办“忆乡愁”民俗文化(晒秋)活动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年旅游接待人数超10万余人次,年旅游综合收益近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2万元。全村开办“农家乐”12家,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近200人。如今尚村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绩溪县乡村休闲旅游及传统村落保护的示范样板。二是徽菜非遗兴产业。绩溪县充分发挥徽菜和徽厨品牌优势,打造徽菜原材料生产基地和“金徽厨”培养基地。据统计,全县徽菜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已经超过60余家,绩溪徽菜“胡适一品锅”“红烧肉”“臭鳜鱼”“小黄牛肉”等系列产品,已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加工,在21个省市建有100多个销售网点和物流配送中心,徽菜产值达到18亿元。大力打造绩溪“金徽厨”特色劳务品牌。目前,在全国开设经营的绩溪徽菜馆达1120余家。绩溪“金徽厨”被评为全国创新类劳务品牌。三是生态优先强产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山水土产”,大力实施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实施“南桃中竹北油”培育增值行动、特色养殖提质增长行动,高质量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最大限度把生态环境优势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产业。全县已建成总面积45万亩的茶叶、油茶、笋竹、贡菊、山核桃、徽菜原料六大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山核桃示范基地,国家蔬菜标准园基地。“金山时雨”、燕笋干、山核桃、绩溪火腿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以文铸魂”新风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传播新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目前,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81个,实现了县、镇、村(社区)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同时建立了15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地。以“村组吹哨、部门报到”的活动模式,通过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2079名志愿者主动亮单、积极接单,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二是以文明创建为基点,引领新风尚。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达到全县村镇总数的80%以上。通过月评“绩溪好人”、季评“志愿服务标兵”、年度评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工作、四年开展一次“绩溪县道德模范”评选的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做好人、人人学好人”的良好氛围。李夏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并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三是以“生态美超市”为抓手,培育新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绩溪样板”。建成运营81个村(社区)“生态美超市”,全县11个乡镇实现全覆盖,通过“积分换物”的形式让垃圾“变废为宝”。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风文明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贯穿全程,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生态美超市”开办以来,全县参与兑换群众达3.85万余人次,绿色账户开户1.01万余户,兑换烟蒂等不可回收物质4.8万公斤,农业地膜等可回收物质16.5万公斤,有毒有害物质1.58万公斤。

“以文活村”新活力。绩溪县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红色资源禀赋,通过文化艺术赋能、红色文化加持,激发乡村新活力。一是艺术改变乡村。用艺术结合本地的乡村文化,打造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艺术乡村品牌,创造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丛山村乡贤凌军夫妇回乡打造集展示、交流、制作、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笆篱山乡村艺术空间”,吸引了众多摄影、工艺、美术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并成功举办了两届笆篱山乡村艺术节。创业青年胡伟来到丛山村投资建设“民间宿客三味书屋”,带动了乡村旅游,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2021年该村集体收入达101万元。丛山村成为宣城市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村和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摄影助力乡村振兴。家朋乡拥有厚重的传统村落文化、独特的山岳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是摄影创作的沃土,也是美丽乡村热门打卡地。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大众摄影》杂志社和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曾授予家朋乡全国首家“摄影小镇”,为全国摄影家及爱好者们打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摄影厅堂。该乡通过每年一届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发展“旅游+摄影”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形成摄影产业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新路径。“旅游+摄影”成为家朋乡地方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设立100个最佳摄影点,发展“行摄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禀赋。绩溪县梧川村以大会山红色旅游为依托,通过以基础设施入股方式,先后建成梧川村新四军游击队革命纪念馆、百坑烈士陵园、百坑会议旧址等红色人文景观,打造“红色文化+徽文化”旅游品牌。同时梧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120亩闲置土地用以发展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收入一跃增长到超百万元,走出一条“红色强村、绿色富民”的路子。

“以文促治”新模式。探索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文化活动、日常伦理、社会风尚等融入到乡村治理之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三治”有效结合。一是老组织赋以新内容。家朋乡尚村“积谷会”,始建于1913年,当时为解决百姓口粮短缺问题,该村九姓村民合议设立了“积谷会”,采取以姓氏人口实力摊股出谷和以股享权共管的议事方式,统筹全村粮食,以防闹饥荒,确保社会稳定。目前,尚村“积谷会”以新的时代内涵重新运行起来,会员由村里富有公益心和热爱尚村、乐意做公益的尚村旅外人士及普通村民组成。该组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十姓九祠”文化,弘扬时代新风与优秀传统家训相结合,助力乡村自治建设。2021年该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二是古家训赋予新形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内涵,传承发展仁爱孝悌、耕读传世、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谦和好礼等优秀传统家训。临溪镇孔灵村共2000多人口,共有姓氏104个,是一个名副其实“百姓”村。该村已连续14年向214名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11.6万元。连续15年举办80、90岁老年人集体祝寿活动,以集体的形式弘扬敬老孝亲和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和睦、家风和美和村风和谐。三是新村规融入老传统。在乡村治理中,每村结合各自的实际,发挥每位村民主体作用,制定符合本村历史传统以及现实发展需要的村规民约。瀛洲镇汪村《村规民约三字经》,用192个字讲清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党爱国爱家的重要性,讲清了村民自律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在村规民约中开展自治,同时又融入法治的要求。

“以文聚才”新力量。以文化为媒介,有效提升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实现教化育人,吸引、培养人才,为乡村人才振兴凝聚力量。一是建强队伍夯基础。加强文联各协会建设,大力培育群众性文艺协会。目前文联各协会有国家级、省级会员达204人。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乡镇、村(社区)文化干部、文化设施管理人员、文化骨干和文化爱好者,分级分类举办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民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扩大文化志愿者协会影响,完善志愿活动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二是培养本土人才利长远。依托两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12个省、市、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目前,全县共培育涵盖徽墨、徽州三雕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3人,市级“四带”乡土人才87人,各级非遗传承人数量位于省市前列。依托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品牌,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采取“政企合作+全民参与”的市场推广模式,培育烹饪大师、名师。开展省高层次专家团服务绩溪乡村振兴活动,邀请13名农业、林业和医疗等行业省级专家开展服务指导,举办培训8场269人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实现行政村(社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三是吸引人才返乡创新业。长安镇浩寨村冯文敏,在外历练十余年后,返乡创业,成立了绩溪县徽和天下食品有限公司。以徽菜经典菜——臭鳜鱼制作为突破口,销售额迅速突破1800万元,通过建立合作社,与当地村民合作,签订供销合同,以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冯文敏成为农业农村部表彰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