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融入大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强化检察担当
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持续加大对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犯罪打击力度,依法起诉相关犯罪128人。倾力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健全知识产权案件市域集中管辖机制。
依法监督纠正不当执法司法行为。围绕案件久办不结等问题,联合公安机关监督清理涉经济犯罪“挂案”29件,努力让涉案企业摆脱诉累。深化涉民企虚假诉讼和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办理专项监督案件116件。
着力营造审慎包容司法环境。在严格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彰显司法善意,对涉罪企业,慎重发布案件信息,最大限度维护声誉。稳妥推进企业合规工作,探索办理合规案件9件。积极回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生产经营需要,联合市司法局制定涉民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积极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和检察长赴园区、企业现场办公机制。选派8名员额检察官进驻企业开展百日体悟实践活动。
二、坚持能动履职,在助推市域治理中强化检察责任
积极参与更高水平平安宣城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和“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依法惩治制售伪劣种子、化肥、非法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犯罪,部署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活动,着力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联合四部门开展“铁拳行动”。加大送法下乡力度,发挥乡村法治副书记职能作用。
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13件,促进源头防治。积极推进“府检联动”机制建设,共同促进依法行政。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与纪委监委协作配合,全面规范案件管辖、提前介入等工作程序,共同把好案件质量关。加大检察侦查办案力度,成立检察侦查单独机构,强化涉黑涉恶“网伞”案件办理。
三、坚持人民至上,在践行司法为民中强化检察初心
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起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等犯罪91人,提起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40件。积极参加“断卡”行动,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黑灰产业链犯罪271人。加大追赃挽损力度,经济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位居全省第一。
悉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法起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139人,抽调人员、专案办理上级挂牌督办涉未成年人重大涉恶犯罪。联合市公安局制定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工作规定,避免“二次伤害”。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突出特殊群体司法保护。部署“检察蓝”助力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专项行动。针对办案发现残障妇女权益保护疏漏,及时制发检察建议,促进监管制度完善。
倾力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实行首次申诉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扎实开展“件件有回复”满意度调查专项活动。健全“一体化”纠纷化解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四、坚持公正司法,在维护公平正义中强化检察监督
做优刑事检察。在全省率先实现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全覆盖,提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质效。全面加强刑事诉讼监督。深化看守所交叉巡回检察,既监督监管执法问题,又纠正派驻检察不力问题。
做强民事检察。牢固树立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相结合的民事检察思维,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513件。强化精准监督理念,注重对监督事项的调查核实。针对“套路贷”、民间借贷等案件中虚假诉讼易发多发问题,会同公安、法院等单位制定联合打击工作方案,形成惩治合力。
做实行政检察。办结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监督案件99件。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化解行政争议19件。扎实开展土地执法领域行政非诉执行专项监督,办理监督案件14件,助力破解土地领域行政裁定执行难题。
做好公益诉讼检察。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1件。积极开展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衔接转化试点工作。会同税务等部门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涉税检察公益诉讼,制发检察建议9件。
五、坚持政治引领,在全面从严治检中强化检察素能
突出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把“从政治上看”落到实处,推动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严格执行政法工作条例,及时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坚决贯彻指示要求。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开展模范机关创建。
夯实基层基础。强力推进基层院建设,项目化推进指导帮扶工作。大力推进品牌创建,突出“一院一品”建设。强化队伍素能建设,制定实施检察业务专家培养方案,建立“双跨”办案团队,统筹推进专家授课、业务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加快业务骨干、领军人物培养。
狠抓纪律作风。切实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积极开展政治监督谈话,扎实开展“五聚焦五查找”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活动。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会同驻院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警示教育,教育引导检察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民行检察工作情况,向政协通报检察工作情况。积极支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用心用情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决策,监督司法办案。
2023年工作安排
一是以更高站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以更实举措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安定。持续推进“府检联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新型产业发展,深化企业合规工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三是以更深情怀践行司法为民。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抓实办好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各项检察为民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是以更新理念深耕法律监督。进一步加强刑事诉讼活动监督,推进行刑衔接,深化监管场所交叉巡回检察;突出民事诉讼监督精准性,注重办理引领性、典型性案件;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推动解决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层面的共性问题;办好公益诉讼重点领域案件,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五是以更严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不断提升全面从严治检水平。更加注重强基导向,深化“质量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检察人员专业素能,持续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检察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