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很及时,这是告慰和守护烈士英灵的最好方式之一。”2月11日,听闻《宣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刚刚发布的消息,郎溪籍革命烈士夏雨初的后代夏昌一欣慰不已。
据悉,我市是全国首批、安徽首个出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的城市。《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从烈士纪念设施的划定范围、申报条件和毁坏设施的惩罚措施等多方面,对我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是一项开创性举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国家条例,《办法》6次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进行修改,最终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
最受瞩目的是,《办法》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管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日后统筹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将纳入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县)评价考核体系。”工作人员表示。
作为红色故里,我市英烈辈出。从用生命点燃革命火种的祖晨、夏雨初、梅大梁到黄继光式的“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从勇救落水儿童献身的“安徽省优秀青年”卢帅到以身殉职的“时代楷模”李夏……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322位有名烈士。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目前,全市1366处烈士纪念设施,已成为传承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仅每年清明期间,各类烈士纪念设施就接待20余万人现场祭扫。
“我市大部分烈士设施都保存良好、管理有序,但也有些烈士纪念设施因分布零散、年代久远,管理不尽如人意。因此,通过立法形式保护烈士纪念设施迫在眉睫。”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在推进立法的过程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辖区内410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迁移整修工作。
下一步,我市还将鼓励社会通过捐赠、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倡导退役军人、烈士亲属、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等到烈士纪念设施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各界群众提供免费讲解,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