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现场,正在垒石砌路的建筑工人王文安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宣城市坚守“赈”的初心,聚焦本地群众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务工需求,围绕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和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两大领域,积极谋划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努力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主要做法有:
做好项目谋划。2022年,谋划实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9个,总投资550.8万元,计划发放劳动报酬94.6万元;紧盯交通、水利、能源等七大领域,谋划实施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14个,要求尽可能多地采用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同时,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做好重点项目可研报告审查,要求符合国家和省制定的适用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尽可能明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充实项目储备。
强化业务培训。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是2022年开始的一项全新工作,有很多新的要求。为此,宣城市采取“市级+县级”两级联动方式着力做好业务培训。市级培训侧重“为什么”,着重就开展此项工作的背景、意义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与会人员加深理解与领悟,从而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县级培训侧重“怎么干”,着重从实际操作层面细化解读有关工作要求。
健全工作机制。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领导小组,均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建立了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市级工作协调机制,由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牵头,市发改委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共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并明确了沟通协调、信息交流、督促检查等工作制度。
抓好工作调度。坚持日常调度,每月摸排掌握项目建设进度与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做好专项督导调度,2022年12月,对7个县市区以工代赈项目进行了全覆盖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到位。截至2023年2月中旬,全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共发放劳务101.5万元,占计划发放报酬比例为107%,帮助本地群众就近就业170人。
“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宣城市将继续紧扣劳务报酬发放这一主要指标,统筹推进以工代赈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