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减少诉累,宣城市司法局始终立足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提升“诉源治理”质效。
一是延伸触角,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就近、就小、就早。年初,郎溪县建平镇万全村村民王某某因担心高标准农田改造施工队机器震动影响房屋安全,遂阻止施工,施工队队长到该村百姓评理说事点找人评理,点上调解员经过现场勘察,拿出解决方案,妥善化解了这起纠纷。2020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依托村(社区)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场所、杂货店等群众聚集地,构建百姓“说事、议事、调事、解事”平台,打造百姓评理说事点595个,配备594名信息员,第一时间发现、收集、处理信息,做到纠纷苗头发现早、纠纷事项调处早、纠纷就地解决早,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百姓评理说事点收集线索12230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315件。
二是研判预警,增强矛盾纠纷风险预见、预判、预警。印发《“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接续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专项活动,着力聚焦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四个重点方面,全面摸排调处纠纷,全面防范风险隐患。同时,每月对矛盾纠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全市人民调解研判预警专报》,通过协调相关部门,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方式,推动实现“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512件,调解成功7391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4%,发布《全市人民调解研判预警专报》5期。
三是体系试点,整合纠纷化解资源联防、联调、联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矛盾纠纷非诉化解、不增加基层负责三个原则,依托原有的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等,结合“握手言和”调解品牌推广,在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室),建立联防、联调、联动机制,推行“一体化”解纷体系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已搭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网络,建成市县级矛盾调解中心8个,乡镇(街道)调解组织97个,村居调解组860个,同时,各级人民法院还设立诉前调解50个,公安部门设立警民联调室10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3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