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安:以雕为媒 木作匠心

发布时间:2023-08-21 11:01 来源:市文明办 浏览:
【字体大小:
姚国安,旌德县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

他是文化守护者,20多年来遍访全国各地,自掏腰包投入资金千万元,收藏民间精品古木雕4000余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他是文化传承者,几十年如一日,倾心研究挖掘木雕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编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褒廉洁”等故事近5万字。他是文化传播者,自建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5年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5万多名游客和青少年学生义务讲解1500余场次,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先后荣获“宣城好人”“宣城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等称号,其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


执着木雕收藏初心只为守护
姚国安出生在皖南旌德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就对村落里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青石板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栩栩如生的木雕情有独钟,奶奶木床上的一块戏曲人物木雕花板更是让他爱不释手。从小喜欢书画的他高中毕业后,学过油漆工,在乡文化站工作过,后来从事广告设计,并经营一家广告设计公司,一路走来,始终念念不忘木雕。他走南闯北,接触到更多稀奇精美的木雕,踏上了木雕收藏之路,致力把这些宝贝守护好。
20多年间,他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行程10万多公里,花费1000多万元,收藏散落民间的精品古木雕4000余件。漫漫收藏路,坎坷又艰辛。有时,得到一个信息,驱车几千里,但失望而归;有时,为能收藏一个精品,三顾茅庐却都吃了闭门羹;有时,为了节省开支,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充饥。为了收藏,姚国安花完所有积蓄,不惜转让苦心经营、运作红火的广告公司。买回的木雕大都破损残缺、风化变形,他便动员家人和自己一起清洗修复,自己无法完成的就请木工大师修补修复。

回忆起收藏之路的艰辛,他说:“尽管花光银子、磨破嘴皮、跑破了鞋,但看到这些木雕在我这熠熠生辉,一切都值得。”


痴迷钻研木雕蕴藏只为传承
“木雕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收藏而不研究,只是保管员而已。”20多年来,姚国安每收藏一块木雕,都要潜心钻研,查阅资料,有时遇到难解的问题,他就带着木雕驱车千里向专家学者请教。
方寸之间彰显丰富内涵。木雕承载了一个阶段的历史变化,既能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与地方风俗息息相关。《四知拒金》《游子吟》等许多典故在姚国安珍藏的木雕中都能找到。他珍藏的一对《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雕板,为建筑构件中的“雀替”(又称“插脚”),左雕板再现了岳母教导少儿时期的岳飞读书学习的场景,右雕板展现了岳飞双膝跪地请母下针刺字的动人场景。

木雕是“活”在木头上的艺术,尺长之地承载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多年来,姚国安深入挖掘研究每件木雕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既有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也有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还有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更有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映射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整理编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褒廉洁”等故事近5万字。


自费建馆义务讲解只为传播
除了木雕收藏者、研究者,姚国安立志做一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2018年,经安徽省文物局批准,姚国安自费建成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设置“以美为魂、以创为源、以家为本、以精为贵、以文载道”五大主题展区,门类齐全的木雕馆藏,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专家学者也都前来参观调研。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及背后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姚国安加入宣城市文明使者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义务宣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5年来,他义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青少年、学生义务讲解1500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受众超5万人次。他还积极运用网络媒体传播文化,制作发布短视频47期,浏览、点赞量达10万人次。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灵魂,我收藏的目的是为了守护传统文化,我的使命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好。”姚国安说。
如今,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已成为旌德的一张文化名片,先后被评为宣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旌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家风家训宣传教育基地。姚国安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宣城好人”,他的家庭被评为“安徽省五好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