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河长+”治理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河湖治理新活力,实现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力有效”。
“河长+两长”高效护河。为进一步增强河长护河力量,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将刑事司法力量纳入了河湖保护工作中,大大增强了河湖保护力度,对于“四乱”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此外,还统筹水利、司法、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多方力量,对河湖“四乱”问题及涉及采砂任务的重点河段进行定期检查,避免一家单打独斗,增强了工作合力,促进了河湖环境持续好转。
“河长+网格”分段管河。在每段河流明确河长的情况下,将全县划分为12个“水域网格”,将机关干部和支村“两委”划分到相应的“水域网格”,负责本网格内的水生态保护。重点对沟河沿线脏乱差问题、管理范围内正在发生的违搭乱建水事违规违法行为及电鱼、炸鱼、毒鱼、入河口排污等现象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随时反馈河长办,有效地补齐了河道长效管护中监管短板。
“河长+民长”全民爱河。将一批注重河流、热心环保、关心水环境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发展为“民间河长”,配合责任河长共同参与沟河管护,增加日常巡河频次,及时发现问题,能独立即行处置的现场整改,难度较大的逐级上报村镇并督促整改。同时积极开展“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进农户、进村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普及治水知识,积极推广生态理念,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水护水,形成全民爱河护河的良好局面。(徐梦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