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宣城市用好衔接资金项目“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引擎”

发布时间:2023-10-08 08:18 来源:市乡村振兴局 浏览: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我市强化联农带农促增收,突出规划引领,加强系统谋划,进一步优化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结构、明确资金支持重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规划引领。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基础,结合“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要求,围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深入挖掘利用本地区“土特产”资源,通过财政衔接资金重点支持本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中倾斜支持,优先形成固定资产,持续推动县域全产业链发展、产业集聚发展。2023年批复实施项目376个,涉及衔接资金4.2659亿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155个,涉及衔接资金3.207亿元,占比75.18%。

提升项目质量。坚持“分层分类、动态管理”原则,做好县级项目库建设,严格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充分发挥乡镇统筹作用,对村级项目申报进行审核指导,对乡镇范围内的项目进行统筹谋划,确保申报的项目完成绩效目标设置以及土地审批、环评等必要的前期工作,严把项目申报审核的“第一道关口”。强化县级联合论证和审批,确保入库项目符合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要求,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组织开展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防范资产流失和项目失败风险。2023年指导各县市区谋划入库项目1209个,涉及投资总额约19.5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414个,总投资13.47亿元。

强化联农带农。产业发展项目聚焦带动监测对象、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以及脱贫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四带一自”方式,构建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先保障到村到户到人资金需求,更多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依托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运营的产业发展项目,通过签订联农带农合同或协议,明确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带动生产、产销对接、技术服务、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增强经营主体主动联农带农的积极性。我市帮扶产业累计带动1494户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发展生产,带动413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增收1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