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理念 宣城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3-11-03 09:19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
【字体大小:

宣城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安徽唯一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的省辖市。近年来,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合作的大框架下,宣城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铸就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规划引领到机制为先。以“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作为全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号工程”,宣城市编制《“一地六县”合作区宣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战略研究》,积极推进共推绿色区域高质量发展、共保自然生态系统、共治区域跨界环境污染等五项重点机制。在此基础上,与周边13个地区共同签订跨省(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与南京都市圈、湖州市、杭州市等签订污染执法联动工作方案。多措并举,共同支撑起“机制共建、研判共商、信息共享、行动共治”工作体系。

从对标达标到持续改善。持续深化跨界水体共保共治。全市16个国控断面取水口,全部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率先完成梅溧河、徽水河全流域污染源溯源排查工作。16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为100%,梅溧河殷桥断面从“十三五”末期的Ⅳ类水质持续改善,已连续两年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保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管控到位、保障到位。2023年1-9月,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位,全省排名第1。

从试点“小切口”到推广“大文章”。多样化探索推进生态环境补偿,是宣城市区域共保联治工作的一大亮点。广德市卢村乡与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签订《浙皖两省夏阳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创新性实施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补偿机制,目前,两地已落实生态补偿资金超30万元,专项用于流域、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卢村乡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成就一方碧水,两地“双赢”。此外,宣城市持续开展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推动郎溪县与溧阳市签订洙漕河流域范围内的水产养殖退养及土地流转合作协议,绩溪县荆州乡与临安市岛石镇协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铺展了一条“赢家更多,赢面更广”的绿色路径,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崭新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