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渐,新元肇启。
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务实笃行的一年。回望过去,翻开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履职历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组组详实数据,无不记录着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无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准“定盘星”,树牢“主心骨”
在政治思想上入脑入心,在服务大局上同心同向,在作用发挥上见行见效……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定盘星”。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就全年重点工作安排、年度立法计划、重要监督事项、重要会议等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
理论育人,思想铸魂。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5次,举办4次专题讲座、3期读书班,作专题党课报告11次。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等12个课题开展调研。统筹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工作,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
踔厉奋发,跟党前行。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标杆要高、要求要严、节奏要快、本领要强”要求,精心安排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49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抓好工作落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3人次。积极参与“双招双引”、林长制河湖长制、包保企业、联系新生代企业家、联系基层党建等工作,圆满完成市委交办的重点任务。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要求,制定并落实31项措施,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落实“六破六立”部署要求,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党员干部赴军天湖监狱等地,开展“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警示教育,锻造“忠专实”“勤正廉”干部队伍,营造出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
聚力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瞄”准中心,“咬”定发展
肩上是城市发展、经济提质,心头是万家灯火、百姓福祉。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决服从服务市委中心和大局,全年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听取审议报告16项,开展执法检查3次、专题询问1次、工作评议1次、调研视察27次,作出决议决定5项。
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组织开展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规划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建设重点工程进展及项目谋划情况调研,听取审议《宣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意见建议。与此同时,加强与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南京都市圈城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协作,与周边城市建立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和跨区域联合督查机制,充分发挥了人大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开发区规上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情况、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情况等调研,提出加快产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发展平台、深化“双招双引”、加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意见建议,积极推动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此外,听取审议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报告,促进我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市人大常委会把全市中心工作和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结合起来,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上发挥人大作用。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在全省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中走在前、作示范;推动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微耕农机服务、民族乡村振兴等专题调研,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双碳”政策落实、绿色转型发展、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和城区餐饮油烟治理、雨污分流实施等问题开展专题询问,以“人大之问”助力生态环境保护。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治理污染、保卫蓝天。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推动我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走向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扎实开展“宣城环保世纪行”活动,荣获省“江淮环保世纪行”优秀组织奖。
围绕财政经济运行开展监督,有效推动发展提质增效。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听取审议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评估调研,支持政府把中期评估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
为民生“加码”,才能让百姓幸福“加分”。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义务教育、稳定就业、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一系列民生问题加速解决。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推进解决,用“一针一线”的慢工细活,织就市民的美好生活。
地方立法行稳致远
坚持“小快灵”,确保“高质量”
“个人养犬,每户限养一只。”“公安机关对犬只实行犬牌管理制度。”……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以“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汇集民意、服务民生,制定《宣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着力营造文明养犬、规范养犬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一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扎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数量更多、节奏更快、质量更优、分量更重、覆盖更广。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6件,依法审查市人民政府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报送的规范性文件57件,依法接收并处理公民审查建议1件,有力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法治统一。
立良法,护航发展行稳致远——
制定《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要素保障、政务环境、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加强法治保障,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安徽省土地监督检查条例(草案)》《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立法调研;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等法律法规征求意见工作;积极探索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新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地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协作,协同做好《促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条例》立法相关工作。
强监督,促进法律落地见效——
开展水土保持“一法一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执法检查。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宗教事务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八五”普法决议贯彻执行情况中期督查,推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打造特色普法品牌。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宣城”为主题,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来把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放在重要位置。听取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情况工作报告,推动公安机关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营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听取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的执行案件办理情况报告,对审议意见进行全程跟踪督办,真正打通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听取审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情况报告,支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推进堵漏建制、服务保障民生、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增强被任命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认真受理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及时交办、转办和督办信访事项。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质量和效率并重,依法履职尽责,全面推进法治宣城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代表活力持续增强
当好“代言人”,做好“贴心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
“一纸建议”背后凝聚的是民心民意。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议案1件,建议119件。常委会认真审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宣城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议案》。市人民政府认真办理常委会关于议案的审议意见,持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工作机构专项督办等工作机制,119件建议已全部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关于融入“大黄山”旅游圈助推绩溪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代表建议已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评选“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先进代表、先进办理单位,激励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推动承办单位落实责任。
建好“民意窗”、架好“连心桥”,市人大常委会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工作,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累计提出意见建议、社情民意4.5万余件,办结3.9万余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双联系”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230余人次,依托代表小组、代表家站开展活动30余次,接续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使常委会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深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全市536个代表家站已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载体。
高质量履职,还需要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大代表培训力度,组织省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2期,举办五级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市人大代表能力提升班、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培训代表260余人次。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集中视察和“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统筹安排省市人大代表参加市“一府一委两院”有关活动85人次,切实增强了代表履职能力。
回首方知行渐远,登高振奋再向前。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为谱写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