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好邻居”变“一家人”!
今年,市人社局抢抓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围绕民生“一盘棋”,推动人社工作一体化,建立统一共享的社会保障机制、统一便捷的人社服务平台、统一开放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让长三角居民用一张卡,进一扇门,就能解万件事,在不同地域共享跨省通用“一家亲”的便利。
一张卡 跨省通用享便利
听说宣城的景区能刷外地社保卡,今年4月,来自浙江嘉兴市嘉善县的旅游爱好者颜慧第一次走进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风景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她用社保卡完成了景区购票、入园等程序,还享受了购票满60减20元的优惠,切身体验了社保卡“同城待遇”应用。
“太方便了!”她感叹,出门带一张社保卡就行了,能当身份证、能当银行卡,还能享受优惠,异地的同城待遇,让更多人愿意在附近城市“走亲戚”。
今年,我市作为安徽省高效办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首批试点城市,市人社局主动作为,积极履行牵头部门职责,联合市直相关部门,持续深化省级“一卡通”、大力推进区域“一卡通”、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的要求,目前已开通“一卡通”服务目录215项,实现政务办事、资金发放、公共交通、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就医购药、消费购物等应用场景44项高频事项“一卡通”,三代卡覆盖率超过70%。
在省内,由我市牵头与合肥等六个市开展“一卡通”同城待遇合作,在广德率先开展面向全国的公交场景“同城待遇”试点,省外积极与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建立“一卡通”共商共建机制,与嘉兴市共同举办居民服务“一卡通”文旅同城待遇签约暨体验活动。
简单来说,沪苏浙等地游客在宣城可以和当地人享受一样的刷卡乘车、文旅优惠,实现交通、文化旅游领域的“同城待遇”。
“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强长三角城市合作,持续扩大长三角居民在景区购票、公交乘车同城待遇受益地区,推动更多场景应用,促进长三角居民服务一体化便利共享,共同构建幸福和谐长三角。”市人社局局长吴明表示。
一扇门 关键小事跨域办
“不用来回往返宣城和宁波,只要在‘电子社保卡’微信小程序里动手点一点,几分钟就办好了,这样的跨省服务方式真便捷。”近日,市民朱珠来到宣城人社综合服务窗口咨询社保跨省转移的问题,在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下,朱珠打开微信小程序,点击进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界面,不到3分钟,社保跨省转移申请办理完毕。
朱珠曾在浙江省宁波市工作,参保缴费近3年,今年4月入职宣城市一家企业,她打算提前把宁波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回宣城。“我还以为要去趟宁波办理社保转移呢,今天特地问一下办理流程,没想到在手机上就能办,真省事!”朱珠对社保跨省通办服务赞不绝口。
进一扇门,办两地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市人社局主动对标、等高对接长三角先进地市先进做法,在全省率先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率先开展人社综合窗口改革,率先建立市级“智慧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全面推行人社银行一体化服务,实现209项人社服务事项和18个“打包一件事”全程网办,48项高频人社服务事项可在全市385家银行网点办理。
依托全国政务服务网、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平台,大力推行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等领域,已开通40项跨省通办事项,推动人社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一体化 人力资源全域通
今年4月18日,无锡超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与宣城经开集团签约,进驻宣城人力资源产业园,双方围绕两地人力资源合作交流达成一致协议。
聚焦人才一体化,我市建立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园区立足宣城、联动“一地六县”、辐射长三角,先后吸引了智联招聘、南非金雅迪、天坤国际、锐仕方达等12家百强企业入驻线上人才综合体,线下实体入驻企业25家和行业协会1家,为200多家企业提供了招聘、培训、校企合作等服务,累计服务群众7685人次。
今年5月30日是小汪入职安徽森泰木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个月的日子。“我老家是宣城的,回家乡工作性价比更高!”
据了解,这位“00后”姑娘去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今年2月25日,她通过参加杭州2024年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大会,与我市企业达成就业协议。
近年来,我市主动强化与长三角城市人社领域全方位联动,与南京都市圈和G60科创走廊成员共建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平台、职业培训一体化合作交流平台、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积极组队参与长三角校园招聘、人才峰会等活动。
出台产业引才“宣十条”“引人才送住房”等政策,深化“城市合伙人”引才模式。去年以来,累计组织1000余家重点产业链企业赴长三角等省内外200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及宣讲活动,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创新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吸引长三角近5万名大学生来宣开展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