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德市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以“竹乡画廊”风景道为纽带,依托市域范围内现有自然风光,加速推进农村公路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将原生态美景、康养产业和农村公路深度融合,全面服务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广德先行区建设。
路网筑基,串联康养资源
打造全域通达网络,建成以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经脉的公路体系,总里程达3406公里(干线469公里+农村公路2937公里),实现乡镇100%通二级路、20户以上自然村100%硬化路,形成长三角“等标对接”路网。同时,打通笄山竹海、灵山大峡谷等7个3A级以上景区及291个规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建成160公里“竹乡画廊”风景道,串联溪竹山庄、云梦溪谷等康养资源,促进“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智慧养护,保障康养出行
推行数字管养升级,“十四五”以来,实施危桥改造41座、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75.389公里,交安设施修复工程89.352公里,农村公路安防提升工程187.137公里,改造提升路口17个,增设标志标牌3800余个,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实现长三角对标。通过“路长制+市场化养护”模式,农村公路年均养护资金投入超1400万元,列养率达100%。对“竹乡画廊”风景道进行精细化改造,打造“安全舒适、快进慢游”的康养线路,全面保障游客安全出行。
客货同网,激活城乡循环
推广“多站合一+客货同网”服务模式,深入优化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开通城乡公交24条、镇村公交57条,建制村100%通客车,创新“快递坐公交”“一元游画廊”等运营模式,吸引长三角周边游客“抬脚上公交,直达康养点”。累计建成9个乡镇综合服务站、114个村级物流点,日均处理快件9000余件。依托农村物流网络,推动竹制品、茶产品等本地康养特产直供长三角,确保鲜活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村民“只管种、不愁卖”,使沿线农户年均增收超1.7万元。
路产融合,培育康养业态
构建康养产业走廊,投资10余亿元建设“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成功招引开元森泊、云梦溪谷等新业态文旅项目20余个,建成高端民宿酒店80余家、农家乐140余家,形成“公路绕产业转”格局。如大溪坞驿站等节点衍生业态集群,促进“生态康养+山地骑行+休闲农业”等新旅游业态发展。2024年,全市康养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699元,同比增长5.4%。
广德通过“四好农村路”实现“交通血管”与“康养细胞”的有机联动,为长三角康养名城建设提供了“路网先行、全域赋能”的示范样本。下一步,该市将扎实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康养基地建设取得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董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