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重传承。从挖掘、传承民俗文化做起,通过展演、送文化下乡等途径,让民俗活动雅俗共赏。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国家级非遗“跳五猖”、省级非遗“大小锣鼓”“小马灯”以及幸福人灯、龙灯等民俗文化活动频繁亮相在大小舞台、活跃在田间地头,央视、人民网、中新网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新华网实况直播郎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文化+品牌”强质量。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142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40余场,成功举办“郎溪之春”文艺晚会、“美丽郎川行”文艺巡演、第二届“郎川读书会”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农民自编自演以“迈入新时代 奏响和谐曲”等为主题的“乡村春晚”30余场,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扶贫”促民生。立足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创作推出歌曲《扶贫之歌》、小品《连心桥》、皖南大鼓《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小品《连心桥》入围第二届安徽省群星奖戏剧(小品)门类决赛,原创小戏《特别座位》《是真是假》等参加全省调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