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绷紧“文旅高地”建设弦,围绕提升全要素投入,不断唱响产业发展旋律。打磨产业发展“靠山石”。建成县、镇、景区三级规划体系,完成《泾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12个规划编制;先后出台支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培育、旅游业发展用地等14项“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将文旅重点项目纳入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列表,2016以来为23个文旅项目批地653.115亩。构建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形成“1+3+N”模式,在全市率先组建泾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了1个旅游警察中队、1个旅游市场分局、1个旅游巡回法庭及查济等2个法官工作站。1-7月,开展旅游联合执法32次,发布旅游“红黑榜”5期、文化市场行政处罚案件1期。创新开展A级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行A级景区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对13家A级景区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对发现的130条问题下发整改通知,整改率100%。构建产业发展“顶梁柱”。大力实施“旅游提质大会战”,整合、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全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面貌实现全面提升。2017年9月至今年7月底,共实施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改造提升、皖南川藏线综合服务中心等旅游提质项目29个,完成桃花潭景区踏歌古岸景观广场改造项目、宝峰生态旅游(一期)等15个,累计完成投资2.42亿元,其中社会投资达1.76亿元。县财政每年安排文化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及旅游提质工作经费150万元等资金,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提供资金保障,截至今年7月底,兑现税收返还等文旅发展奖励资金达1亿元。培育产业发展“千里马”。出台《泾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加大文旅人才引进,目前全县从事旅游人员共计5.5万人。宣城工业学校针对泾县文旅发展需要,专门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公关、高星级酒店管理等4个专业,累计培育涉旅人才2500名。2017年以来,开展导游技能大赛、民宿餐饮从业人员等专业培训4次,共计培训250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