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做好“+”文章,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扶贫”活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人脱贫”、“村出列”目标实现,近日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省主流媒体联合采访。自2017年9月开展“法治扶贫”活动以来,该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39件,受援贫困人数551人,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
一是深化法律与扶贫“结对共建”。区辖5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区13个贫困村签订《“精准扶贫”法律服务结对协议书》,67名律师与村民开展“家庭律师”签约,义务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法律服务活动,为贫困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高质量稳定脱贫提供坚实法制保障。2017年,帮助村委会审查各类合同42份。在法律服务护航下,山河村宝圩青虾养殖基地顺利建成,年净收益达人民币8万元,实现“村出列”。
二是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2017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13万余元加大法律援助宣传投入力度,为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将贫困户、计生困难户、残疾人等群体纳入法律帮扶体系,建立法律援助关爱机制,第一时间回应贫困户的法律服务需求。2017年,共办理13个贫困村法律援助案件59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件,为实现“人脱贫”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三是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邀请法律顾问、律师、司法助理员等法律专业人才,对村两委干部及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众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法律法规,讲解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导案例,帮助其掌握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必要的法律知识。13个贫困村均组建一支看得懂法律、讲得出道理、用得来政策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四是拓宽普法“新阵地”。出台《关于宣州区行政执法司法单位与联系乡镇街道办事处联合建设主题法治公园(广场)的实施方案》,2018年拟投入资金500万,建成法治公园(广场)30个,年底前实现区、乡、村三级法治公园(广场)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