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用自己的爱坚守着这份平凡与和谐。
我的奶奶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在儿子中排行老大,初中一毕业就离家学艺。爷爷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人,一大家子都靠着爷爷在外奔波,所以在母亲刚嫁过来时家里经济状况还算富裕,可是在姐姐一岁多时,爷爷就因病早逝,为了减少奶奶的负担,父亲作为家里的老大,和母亲一起担起了照顾全家的责任。考虑到弟弟们要成家立业,父亲东奔西跑,做房子、备家具,各各都娶了个好媳妇;而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母亲对家庭的衣、食、住、行样样尽心尽力,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
人们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可是,母亲从嫁到这个家起,就没跟奶奶红过脸。为了排解奶奶的孤独苦闷,也为了防止奶奶夜里发病,从我懂事起,母亲就叫我晚上陪着奶奶睡觉。每次睡觉前,奶奶都习惯在床上靠会儿才睡,我就会告诉奶奶学校里发生的有趣事情,或者又学到了什么新的儿歌,让奶奶享受天伦之乐。奶奶身体不好,每次发头晕,都要连续打好几天点滴,母亲把村里的医生请到家里,可是医生插上针就走了,母亲一边忙碌着家务,一边照顾生病在床的老人,换水、拔针,端水、送药。现在,子女们大都在外工作,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探望老人,还给奶奶配了一个老人手机,可以随时陪奶奶说话,每年都带奶奶去体检,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因为老人的健康才是子女最大的福。
父母是村里人人称赞的老好人,无论到哪都能跟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受到大家的好评。母亲厨艺很好,喜欢做一些点心,记得在家时,不管她做什么好吃的,都叫我们拿出去跟大家一块儿分享,要不直接叫别人来家做客,还经常教育我和姐姐不要吃独食,要学会分享。母亲待人和善,逢人都爱打招呼,熟悉的还拉拉家常,每次上街买东西她都能跟人家聊半天。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
2002年的秋季,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浙江萧山传来噩耗:父亲重病昏迷,在医院等待救治。得知消息的母亲犹如晴天霹雳,连夜赶到医院。此时的父亲已是人事两不知,而巨额的手术费更让母亲几近崩溃,一同前去的姐姐让母亲在医院照顾父亲,自己跑回来四处借钱。好不容易凑齐手术费,医生却告诉我们就算手术成功,父亲也可能成为植物人。母亲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几乎24小时在旁边守着,喂汤、喂饭,擦身子,端屎、端尿,从不抱怨一声。终于,昏迷十多天的父亲醒了,连医生都感到奇迹。父亲的身体渐渐有了恢复,可是智商却回到了几岁,为了让父亲能开口说话、能重新站起来,母亲就开始教父亲认东西、说话、走路。有心人天不负,在母亲细微地照顾下,父亲慢慢地可以说些简单的词语,可以拄着拐杖行走,而母亲却变得面黄肌瘦。
父亲病倒后,巨额债务压在头上,但贫穷和劳累却没能将我们压垮,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起早贪黑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看着没日没夜操劳的母亲,刚满18岁的姐姐主动挑起重担,只身到大城市打拼,自己省吃俭用,就为了给家里寄生活费、给妹妹寄学杂费。我深知母亲的艰难,姐姐的不易,从不敢乱花一分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功读书。初中、高中、大学,到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我始终以母亲为楷模,以姐姐为榜样,不忘帮助过我们的人,更不忘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感恩社会。
我们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