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动态 > 县区动态

旌德:特色文化扮靓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9-08-28 15:00 来源:旌德县 浏览:
【字体大小:

旌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里,农民广场,文化长廊“秀”出农村新气象;道德讲堂,百姓热议身边好人好事;农家书屋,孩子们读书看报坐得满满当当;乡村舞台,乡土戏剧团激情唱响家乡美……

近年来,旌德县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文化特色,传承乡愁记忆,把乡村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美丽花园、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旌德乡村之美,美在绵远流长的乡愁记忆,更美在细腻无声的文化浸润。走进蔡家桥镇朱旺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如诗一样的画面映在眼前。朱旺人素来尊师重教,当年的毛国山堂、长房学堂、成志学校等都有相当规模,富商们捐资办学蔚然成风,朱氏宗祠专门划出一千亩良田归学校收租作为费用。故上学的人,特别是穷人子弟,无需交学费。如今的凫山书院被修葺一新,再现朗朗读书声,留守儿童辅导站的开办,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村里利用近190余年历史的豫立义仓改造成全县第一个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收集陈列了朱旺村的农耕、人文、历史等资料,供游客免费参观。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旌德注重挖掘村情村史、提炼村庄文化。通过村标设计、编写村史等,传承村庄记忆,形成了江村的“孝”文化,刘村村的“灵芝”文化、大礼村的“移民”文化,三山村的“红色”文化,仕川村的“民俗”文化,俞村村的“家风”文化等一批彰显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路西村建成全市首家村情展示馆、白地村建成乡村振兴展示馆,合庆村正在建设农耕文化馆,探索出一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养的成功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在于一路风景,更在于老百姓崇德向善、和谐乐居的幸福心境。旌德这座千年古城有着太多的精神食粮,让百姓“食用”与分享。蔡家桥镇华川村通过健全完善议事、管理等制度,加强自治组织建设,村里先后建成了文化长廊、文化墙等精神文化载体,引领一股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现在,全村乡贤和党员为村里的公益事业累计捐赠16万元。村民们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积极营造诚信和谐的文明新风。近年来,旌德县以“道德讲堂”为抓手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评选“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涵养广大群众道德修养,弘扬清风正气,涌现出中国好人8名、安徽好人20余名、宣城好人近百人……

旌德乡村振兴注重地域特色,注重保护传统技艺、弘扬工匠精神。旌德是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云乐镇刘村建设灵芝博物馆,打造3000亩灵芝和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设计灵芝探秘路线,策划灵芝文化节、灵芝摄影、仙草探秘等相关主题活动,推介灵值,扩大灵芝的影响。宣砚的问世,填补了宣城中国文芳四宝之城砚的空白,位于白地镇白地村的宣砚文化园,建造宣砚展示博物馆,完善大师砚雕工作室,积极探索旅游研学形式,通过参观、游览、体验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与清华美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宣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之旅,逐渐带旺了宣砚小镇的人气。

一山一水扮家园,“一村一品”铸文明。漫步版书镇版书村,处处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道路干净整洁,以“木活字”为主题,建设木活字印刷体验馆,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街道两侧大型木活字壁画,木活字主题文化墙,木活字小镇立面标识牌,营造了“木活字特色小镇”浓厚的氛围;集镇公园内宣传橱窗里,图文并茂地传递着关爱他人、乐于奉献、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正能量。

旌德将“一村一品”文明乡风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激发了村民建设最美乡村、创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走进路西村,溪水潺潺,田园清新。空中茶园、滨河公园、千年古埂、南坦古渡等吸引了大批游客流连忘返。在这个清丽山村,11家民宿抱团发展,成立了路西民宿协会,齐心协力维护“诚以修身、敬以兴业”的经商之道,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一年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明星村。

最美乡村,美在乡风民风,美在文化生活,美在人居环境。旌德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化力量。(汪红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