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囿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较低,而传统农业生产收入有限,贫困户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如何把被动的 “输血”式扶贫,变成主动的“造血”式脱贫,实现旅游扶贫、旅游脱贫、旅游富民的“新路子”成为摆在我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前的重要课题。
我县将红色旅游作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贫困户精神脱贫的重要载体。云岭“铁军精神” 孕育的独特红色文化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繁荣发展的“金字招牌”,每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前来瞻仰凭吊、爱党爱国情怀培养、观摩学习研究的游客络绎不绝。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红色品牌的影响力和规模效应,我县围绕“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发展框架统筹谋划,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县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精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积极探寻利用红色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模式。为激发贫困户参与红色旅游开发热情,进一步强化自主造血功能,采用“创业+产业+就业”红色资源扶贫模式,让贫困户直接参与到扶贫开发的各项活动中来。
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树立红色教育典范,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开展新四军文化度假游;以革命旧址群景区为指引,以安徽特色的山水风景为依托,结合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打造红色背景浓郁的徒步观光游;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天然的体验基地为指引,以沿途缤纷的景观为亮点,吸引自驾休闲旅游。据统计,2018 年,仅“皖南川藏线”沿线5个乡镇的8个贫困村,通过村庄旅行扶贫直接帮扶了192户,其中90户在旅行企业工作,68户参加农副土特产品出售,17户开办(或参加运营)农家乐,17户参加景象农田种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力度,鼓励贫困户参与景观农田项目,享受景观农田补助。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省星级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民宿和餐饮,继续扶持贫困户利用自有房屋发展民宿,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和参与农家乐经营,经乡镇审核推荐,视其经营规模,给予奖补。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的旅游化、品牌化,对参与农副土特产品销售的贫困家庭,给予一次性奖补。
为了发挥重点景区对周边乡村、农户辐射带动作用,我县还组织旅游企业参与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企业+ 村”“企业+农户”等形式帮扶,提供景区维护、安全监管等管理岗位,导游、车船驾驶、保洁等服务岗位以及旅游特产销售柜台用于贫困人口就业。重点在桃花潭、查济、水墨汀溪、黄田、云岭等景区设立旅游扶贫销售专柜。鼓励星级农家乐、旅游商品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优先收购贫困户的农副土特产品,帮助开发经营手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传统特色小吃等。鼓励旅行社与乡村旅游扶贫村开展合作,输送游客,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今年以来,全县共有60余家旅行企业共帮扶近200户贫困户工作。
此外,通过建立扶贫培训基地,加强对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及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活动,充分发挥现场教学的作用,讲好旅游扶贫故事,挖掘培育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加强旅游扶贫先进经验及模式推广。每季度推出2至3个旅游扶贫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报道工作有重点、有亮点、有特点,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县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