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旌德县以创建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切实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积极树立旌德文明旅游良好形象。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县创建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旌德县创建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将文明旅游工作列为县乡村旅游目标考核重点考核内容,建立文明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措并举,形成全县齐上阵的强大合力,有力保障我县文明旅游各项工作开展。
广泛动员,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工作氛围。制定《旌德县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对文明旅游宣传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通过积极推广和大力宣传,在我县境内形成了文明旅游创建工作浓厚氛围。
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县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以“保水、保土、保空气、增绿”为主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构筑生态廊道等,开展了“两山”行动,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成全国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展示馆,提供“两山”理论践行丰硕成果展示、文化遗存参观、规划布局展示,极大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明;加强环境整治,开展了“绿剑”行动,持续淘汰落后的工业和产业。着力打造绿色空间样板,率先实行林长制。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共248名,实现了林长全覆盖。先后制定出台林长会议制度、林长制考核办法等八项制度。创新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六个一”抓好林长制工作落实,按照“三盯三灯”工作法,加强对林长制实施情况和各级林长履职情况的督察。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制度健全、问效追责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努力实现增绿增效、管绿护绿、用绿富农三大目标任务,力促“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同时,我县积极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活动。加强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紧抓旅游安全不放松。建立综合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夯实基础,丰富载体,提升创建工作实效。提升全域旅游品牌。推进全域覆盖,分级创A授牌,打造一批旅游点。全县A级以上景区从4个增长到55个;全县旅游景区达231个,景点176个。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建成高铁旅客集散中心。在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游客聚集区设立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成48座旅游厕所,其中AA级以上旅游厕所24座。以高铁站为中心,构建“1+5”旅游交通格局。按照高星级标准建成海螺国际大酒店、徽源国际酒店。创成A级餐饮点82家、A级住宿点76家,床位数从628张增长到4438张。打造精品民宿。仅2015年度,新增民宿35家,建成了路西、朱旺和玉屏三个民宿群,形成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同时还建成了古竹里、山水里、稻香里、坐忘江村、逸境竹居等精品民宿。完善县域旅游交通体系。新建、改建县乡公路500余公里。持续推进“1+5”旅客集散枢纽建设,投放80辆新能源公交车,实现高铁与公共交通和景区无缝对接。在县城投放了800辆永安行共享单车,在江村景区、路西景区投放了150辆共享单车,倡导绿色、文明、健康出行。创新智慧旅游发展。建成旌德安徽首个县级智慧旅游中心,二期整合公安、城管、扶贫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中心,已经上线运行。外塑形象,内提修为。不断锤炼旅游行业队伍,组织举办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政务讲解员(志愿者)培训,成立农家乐协会,使全县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普遍提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跨地区机构联合、项目协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途径,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充分发挥宣城旅游学校作用,开展旅游行业培训,在江村景区、海螺酒店和徽源酒店设立固定的宣城旅游学校实习培训基地,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整合资源打组合拳,促进文明旅游联动发展。2019年1-8月,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7.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9%、27.41%。成功举办“健康安徽”2019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5·19中国旅游日”迎闪客千人云集唱祖国、黄高峰登山文化旅游节、全国第六届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论坛、孔庙年会、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第三次会议、全省A级旅游村创建工作现场会、中国旌德大健康论坛、慢城绿道跑等节庆会展活动。通过《遇见旌德》微电影、抖音等形式大力宣传旌德旅游。通过旅游商品开发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评选出旌德县十大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制作了慢城标识、“两山理论”、文明旅游的伴手礼,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产品结构。(俞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