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244967/201611-00631 | 组配分类: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报告 |
名称: | 关于宣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文号: | |
发布日期: | 2014-01-07 |
索引号: | 003244967/201611-00631 |
组配分类: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报告 |
名称: | 关于宣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文号: | |
发布日期: | 2014-01-07 |
——2014年1月6日在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工作基调,不断克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自然灾害较多等不利因素,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见表一)。
表一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预计)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3年计划 |
2013年完成 |
||
绝对值 |
增幅(%) |
绝对值 |
增幅(%)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3 |
850左右 |
11.5左右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7以上 |
340左右 |
15左右 |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12 |
280左右 |
10左右 |
|
财政收入 |
亿元 |
16以上 |
157.8 |
14.6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5 |
970左右 |
20以上 |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
亿元 |
25 |
190左右 |
25左右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6.5 |
305左右 |
14.5左右 |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20 |
16左右 |
20以上 |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20 |
5.3 |
20 |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5 |
22730左右 |
11左右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6 |
10350左右 |
14.5左右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2以内 |
4.2以内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3.5以内 |
3.5以内 |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氨氮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说明:2013年因宏观环境和各种因素交织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加快转型升级,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前些年的高速增长难以保持)、财政收入(营改增等税收政策调整、房地产、铜加工、水泥、钢铁等行业不景气)、规模工业增加值(产业层次不高、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缺乏)、服务业增加值(较多服务业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已建成项目投入运营需要较长培育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业大幅下滑、传统零售业受电子商务冲击)、进出口总额(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指标增幅放缓,未能完成计划目标,但总体保持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好于去年位次的态势,绝大部分指标实现了争先进位。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工业稳步增长。“工业突破年”活动扎实开展,规模工业企业新增232户,总数达1091户;494个项目列入省工业投资导向计划;12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其中50个建成投产。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90亿元,增长25%左右,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6%。创建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10%左右。双桥物流园区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广德成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新增金融机构和网点8家,农商银行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宣纸文化产业园入选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八大工程”规划编制完成,新增2家4A级景区和12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5%。三是农业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6.5万亩,总产量127.8万吨,肉类总产量26.14万吨,禽蛋产量5.58万吨,生猪出栏104.76万头,家禽出栏1.21亿只,水产品产量10.7万吨。新建良种茶园1.6万亩,烟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3万亩和10万亩。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发展家庭农场612个。
专栏一 2013年产业项目建设成就
工业:宣州精方异地新建、郎溪韩华PVC地板生产、广德迪尔荣汽车零配件、宁国科正新型高分子材料生产、泾县年产600万套精密轴承钢圈及60万套轴承、绩溪年产8000台GQH-T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生产线、旌德年产50万套高效节能电机铁芯等项目建成投产,宣竹科技竹原纤维制造、星亚车业电动车制造、宣酒集团技改研发等项目加快建设,中鼎发动机、高德管塔制造、华坤机械二期、前锋电子科技、康师傅饮用水生产、卡力展示器材制造、京泠医疗器械生产、天禾药业、百宏达雨刮器生产、郎溪中讯通电子产业园、广德慈兴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服务业:文房四宝产业园建成开园,国购广场全面开业,郎溪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百汇商贸物流园、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大润发超市、星隆国际购物广场、新港生态湖旅游综合开发、金梅岭景区道路及二期提升改造工程、敬亭湖宾馆、燕青照明总部经济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农业:立大集团溜味族食品基地、宣木瓜综合开发等项目建成投产,山里仁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绩溪丰润公司生猪屠宰加工、刘郎食品熟食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投资较快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0亿元,增长20%以上。“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推进,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45个,全年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列入省“861”项目184个,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居全省前列;谋划储备宣城电厂三期等亿元以上项目514个;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补助资金超8亿元(其中市本级1.9亿元)、国外贷款2.4亿美元。二是消费平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双百活动”、名品进名店、“品牌商品下乡”等促消费政策,“五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和“新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具下乡”试点工作。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淘宝网宣城馆、宁国馆成功上线。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增长14.5%左右。三是外贸快速增长。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20%以上。
(三)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完成财政收入157.8亿元,增长14.6%。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0元,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0元,增长14.5%左右。三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继续开展环保“绿剑行动”,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强化执法监管和污染防治,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企业44家,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四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宣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和《宣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宁国、绩溪成为全国生态县,并被批准为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郎溪、广德、泾县、旌德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加快推进,新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2个。
(四)示范区建设提速增效
一是承载平台建设加快。宁国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市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国唯一的1.5亿美元世行贷款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宣城、广德开发区成为全省推动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宣州、广德、郎溪开发区扩区规划获批。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批准面积129.6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超90平方公里。二是招商引资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年”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市招商服务、帮办服务、考核3个中心,组建了6个招商组和7个专业招商局,健全了督查、通报等调度机制,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新签项目900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5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五)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扎实抓好“城市建设年”活动,市本级城市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52.6亿元。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彩金湖生态新区、环南漪湖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力加快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五城同创”工作稳步推进,城市魅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县域城镇化加快推进。坚持扩大规模、改善设施、完善功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三是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交通会战年”活动深入推进,完成建设投资超72亿元,投资额超过“十一五”期间交通投资总和。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水运及公路站场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公路持续改善。四是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市、县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出台,3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完成建设,10条共429公里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处理等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面貌得到持续改观。
专栏二 2013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就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市本级新建续建城市建设项目117个,宛陵湖西湖景区基本建成,彩金湖生态新区建设揭开大幕,续建、新建道路36条,竣工通车9条,北门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楼开工建设。
交通:新增高速公路46公里、一级公路61公里,改善国省道180公里、县乡道路200公里;宣宁高速建成通车,宁绩、宁千高速建设加快,宣南铜高速全面复工,溧广高速开工建设;宣狸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宣泾线等一级公路开工建设;郎溪、宁国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芜申运河宣州段完工、郎溪定埠段进展顺利;合福铁路宣城段站前工程基本完成,26座隧道顺利贯通,三县车站站房建设全面启动;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湖至宣城段工程开工建设。
水利:水阳江开卡工程主体完工,双桥联圩宋墩排涝站试运行;青弋江灌区溪口闸、郎溪中斗闸改造、双桥联圩堤防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完成;6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完工,关庙水库开工建设;1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顺利实施。
能源: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宣城电厂二期、南漪湖风电场一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220千伏郎溪梅丰、110千伏宣城白云等5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110千伏市区中心变电站建成投运,广德500千伏变电站取得核准。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累计投入资金28.2亿元,全面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五项社会保险年度任务超额完成。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4所,建成社会办养老机构8所、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所。城镇新增就业5.9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1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4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5%。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319套,基本建成10675套、竣工7193套;市本级开工建设安置房8251套,竣工3703套。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宣城职教联盟成立,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宣城中心医院被批准为三级综合医院。科技、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专栏三 2013年社会事业项目(市本级)建设成就
文化:市规划馆、图书馆全面开工建设,主体工程接近完工,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检中心开工建设,广教寺双塔列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投资计划。
教育:宣中新校区建成使用,合工大宣城校区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工建设。
卫生: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楼项目争取中央投资2700万元。
体育:市体育馆全面开工建设,主体工程接近完工。
民政:市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使用,马山生态陵园殡仪馆主体工程完工。
国防:市国防训练基地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谋划早、行动快、措施实,在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出台《工业突破年调度方案》和《工业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帮扶和工业经济运行实行分层调度。继续以亿元以上项目和省“861”项目为重点,严格执行《宣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办法》,加大调度力度,强化考核,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二是增强发展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批准用地面积居全省前列。印发《宣城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新建成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加强政银企对接,银行业新增贷款123亿元。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江南化工4.5亿元短期融资券成功发行,黄山胶囊等4家企业在会待审,五星食品等6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或托管,市国投公司15亿元公司债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三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出台《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企业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充实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扩大进出口和企业上市等方面的贴息或补助。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开展“进百家企业解千个难题”活动,集中破解一批制约工业发展难题。四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建网上审批服务和并联审批平台,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657项精简到177项,减幅达73.1%,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中心”窗口办理,实际办理平均时限缩短65.2%。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意愿下降,部分指标和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落后、“大、优、高”项目缺乏等问题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进一步凸显;市本级总量不大、辐射力不强的状况依然存在;资源环境、生产要素约束偏紧,污染治理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和债务压力加大,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有待更好地解决;影响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少;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四风”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上述困难和问题,需要今后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加之国家即将启动实施长江开发开放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力推进、加入南京都市圈后对接长三角更为直接紧密,我市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但在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困难明显增多,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更加繁重。综合分析,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弘扬改革创新主旋律,把握“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工作要求和“11331”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活动,确保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按照上述要求,并与“十二五”规划及中期评估衔接,提出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草案(见表二)。
表二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值 |
增幅(%)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0.5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4 |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10 |
|
财政收入 |
亿元 |
12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8 |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
亿元 |
20 |
|
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
% |
68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3 |
|
文化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8 |
|
旅游总收入 |
亿元 |
18 |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0 |
|
实际到位省外资金 |
亿元 |
18 |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15 |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1以上 |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 |
3.5左右 |
|
城镇新增就业 |
万人 |
3.3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2以内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3.5以内 |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氨氮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
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市县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决策机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宣州、广德省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推进郎溪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巩固分类管理改革成果,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全面放开县城以下户籍和有序放开市区户籍的办法,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提升基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扩大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速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创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全民创业。
(二)加强经济运行调控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大监测、预警,切实增强工作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新型城镇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主体功能区、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等事关宣城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对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三是加大工业运行调度。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运营情况分析和先行指标研判,关注主导产业发展,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和调度,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和质量提升。
(三)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扩大投资。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扎实开展“项目提质提效年”活动,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快谋划一批“大、优、高”项目,充实项目库。加强对上争取,力争更多的项目获得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列入省“861”项目增长10%以上,年度计划投资完成比例居全省前列。实施亿元(工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办法,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促进消费。认真落实扩内需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鼓励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等服务消费。切实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改造提升日用消费品等六大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开发社会化养老服务等项目,挖掘消费需求潜力。三是增加出口。加快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楼建设,力争“开关开检”。实施外贸“双百”工程,扶持培育进出口额超300万美元和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各100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
(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认真贯彻实施《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县市区分类指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扎实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科学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重点企业培育“136151”计划和重点项目“三百”计划。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六个集聚区”,切实打响“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品牌,创建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继续推进市本级旅游项目“6521”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主体,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三是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四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推动钢铁、铜加工、水泥等行业资产重组。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加强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加快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五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专栏四 2014年产业项目建设计划
工业:建成郎溪年产100多台套起重机械及配件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中鼎发动机、宣竹科技竹原纤维制造、星亚车业电动车制造、宣州狸桥水晶科技产业园、郎溪通讯光缆产业园、广德通用汽车动力总成试验设施、宁国凯迪生物质产业园、泾县年产33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机、旌德年产220亿粒药用空心胶囊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保捷汽车零部件制造、久点多媒体终端产品制造、宣州年处理12万吨生物秸秆、郎溪低温压力容器制造等项目。
服务业: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加快郎溪国购、广德金峰万象广场、宁国城市中央商业广场、泾县宣纸大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文教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羽绒产业园、农机市场等项目;规划建设物流信息港;启动敬亭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展金梅岭、太极洞、大桃花潭、宣酒文化博览园等景区5A创建;加快旅游商品博览城、宣州昆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郎溪中华茶博园、广德卢湖竹海休闲度假区、宁国青龙湾、绩溪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旌德东黄山国际灵芝养生度假区等项目建设。
农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成运行。
(五)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以山水相依、人文相伴、生态相连、宜居宜业宜游为特色,构建布局优化、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关系,推动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一是加快市本级发展。不断壮大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和辐射能力,强力推进市本级发展。以“城市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加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确保完成投资150亿元。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后巷综合整治等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创建成果。二是加快县域城镇化。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培育县级中等城市,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重点加快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和中心镇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建设会战年”活动,加大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水运工程和客运场站建设,加快构建“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确保完成投资80亿元。继续推进水利、电力、能源、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省级中心村、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大力开展“四治理一提升”行动,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健全垃圾处理全覆盖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好乡村。
专栏五 2014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加快北门棚户区改造、宝城路改造、水阳江大道闭合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文景路、创业路、圣俞路、安置区等项目,规划建设宣城开发区、宣州开发区和城东消防站;加快推进彩金湖生态新区建设,争取建成关庙水库;启动宛溪河综合整治二期及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数字城管“二期”项目。
交通:确保宁绩高速年内完工,加快建设宁千、溧广、宣南铜高速,开工建设宣狸、广宁高速;推进宣泾线等10个国省干线一级公路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广德至祠山岗一级公路;完成芜申运河定埠段航道疏浚和港口工程,启动水阳江航道和宣州综合码头建设;加快宣城、郎溪、宁国等客运枢纽站建设,开工建设宣城火车站站场;配合完成合福铁路宣城段建设扫尾工作和商合杭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杭黄铁路,力争开工建设芜宣机场。
水利:全面完成水阳江开卡、三板闸、双桥联圩城市规划区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城东联圩宛溪河二期、敬亭圩除险加固工程,力争开工青弋江治理、双塘排涝站项目,推进青弋江灌区、港口湾水库灌区和牛岭、郎源、汤村、扬溪源、粮长门、万家等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启动青弋江引水入城、水阳江拦河筑坝、城市内河整治三大工程。
能源:加快建设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宣城电厂二期、南漪湖风电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续建、新建18项110千伏以上主电网项目。
(六)加快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加快开发区扩区升级步伐,宣城、广德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市开发区1.5亿美元世行贷款示范项目实施。强化现代物流、设计研发等服务支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推进开发园区功能配套完善。进一步创新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集聚、招商承接水平,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联动与协作,全力加快合作共建园区建设。二是强化招商引资。扎实开展“招商合作年”活动,切实提高招商成效。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完善专业招商机构和招商工作机制,坚持市场化招商、集群式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合作招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在引进国内外500强、全球跨国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突出集约用地、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和环保要求,科学构建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
(七)增强发展要素保障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继续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宣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推进农商行加快发展和旌德村镇银行组建,力争宣州、广德村镇银行开业。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大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力争新增贷款135亿元。积极跑省跑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和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引进各类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二是增强用地保障。加大增量土地的对上争取力度和批而未用、闲置低效等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优化土地配置,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鼓励和推动集约用地、集聚发展、高效产出,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贡献率,提升标准化厂房使用效率。三是破解用工难题。充分发挥宣城职教联盟作用,加大各类人才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校企对接,推广“订单”模式,鼓励企业吸收外地劳动力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四是加强征迁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征迁拆违工作的意见》,实施市本级存量违法建设三年拆违行动,保障项目建设进度要求。
(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组织实施省定各项民生工程。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完善养老服务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加大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度。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措施,鼓励引导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培育、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村级文化广场、农民文化乐园和重点示范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继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十大体系建设。加大“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职能作用。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物价、档案、气象、地震、老年人、残疾人、慈善福利等各项事业。
专栏六 2014年社会事业项目(市本级)建设计划
文化:确保市图书馆、规划馆建成,推进广教寺双塔保护设施建设,启动博物馆新馆、中国文房四宝博物馆、美术馆“三馆合一”建设工程。
教育:确保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竣工,加快合工大宣城校区二期建设,推进宣城中学打造皖南名校工程。
体育:确保市体育馆建成。
卫生:建成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
民政:加快马山生态陵园建设,确保烈士陵园建成;加快市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启动市救助管理站建设。
气象:推进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项目。
科技:组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加快宣城开发区科技园等孵化器建设。
各位代表,2014年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宣城而奋斗!
主办: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宣城市政府政务新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3418000001
地址:宣城市鳌峰中路49号 邮编:242000 运维电话:0563-3026357 传真:0563-3023719
宣城市政府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996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0002000001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