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促进邮政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根据市政府相关要求,结合我市邮政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宣城市现有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22个,持证快递企业29家,营业网点 处,邮政业从业人数3500人,2014年前8个月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16668.07万元,同比增长33.0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5158.88万元,同比增长14.74%,发展迅速,但宣城市邮政业在全省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只占全省的3.35%,快递企业业务量只占全省的3.38%,这与宣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的地位不相符,我市邮政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行业发展缺乏积聚规模效应
宣城市快递业目前存在“小、弱、散、差”的现象,民营快递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化、技能型人员紧缺,管理、运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快递园区尚未建成。宣城要建设苏浙皖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综合实力,需要大力发展邮政业,尤其是快递业。江苏和浙江都是快递大省,快递在两省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电子商务的时代,宣城市要打造苏浙皖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邮政快递业的发展不可或缺。
(三)行业监管存在一定压力
随着宣城邮政业特别是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加强行业监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递业规模迅速膨胀,经营网点越来越多。宣城邮政管理局人数少,没有成立相应的县级机构,快递监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快递业立体数字监管网络,行业监管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二、发展形势
(一)快递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我国将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倒逼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使广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同时,推动快递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黑马”,促进物流业上台阶,进一步搞活流通、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出力。会议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经营许可程序,加强资质审核,简化办理手续,提高效率。二是要积极推进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联动发展,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对接,支持解决城市快递车辆通行难等问题,保障寄递安全。三是要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和落实重组备案、外资并购审查等制度。加强代理和加盟企业管理,严肃查处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违规代理等行为。让快递这一朝阳产业更加红火,为刺激居民消费创造条件,便利广大商家和亿万群众。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具有重要意义,为邮政业“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宣城邮政业企业要紧抓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优化经营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宣城市民生服务、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国家一直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对邮政普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开展空白乡镇邮政网点补建、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等工作的推进,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目前宣城市邮政设施的布局建设还不能充分满足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需要,邮政普遍服务基础网络仍不够全面深入,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主要任务措施
(一)推进科技化安全监管,打造全覆盖监督管理平台
引导快递企业加大信息终端、监控设备的科技投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宣城市快递企业收投、监控终端与邮政管理系统终端实现网络链接,打造邮政管理安全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宣城各快递企业的快递服务网点揽收、分拣、处理场所的动态监控。通过科技手段和人力监管相结合方式打造我市快递业无缝安全监管网络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探索县域邮政监管模式,在快递业务规模较大的县(市)适时成立县级邮政管理局,建立邮政管理工作继续向下延伸的模式,完善县级邮政监管体制。
(二)推进快递车辆规范升级,促进快递车辆通行便利
根据《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行业标准YZ/T0136-2014)等相关规定,制定我市快递服务非机动用车的技术标准,争取地方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督促快递企业加大投入,在投递服务中使用更加安全、环保、规范的车辆,推进快递非机动用车转型升级。与地方交通、公安等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快递车辆通行管理政策,解决全市快递服务车辆通行、停靠等交通管理问题,提升快件揽收派送效率,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我市快递业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末端投递难题,推进快递企业“三进”工作
加快推进快递企业进小区、进乡镇、进高校的“三进”步伐。支持智能快件箱等新型投递方式发展,解决末端投递问题。争取地方政府出面协调,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车站、宾馆、住宅小区、商业区等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服务设施,为快件投递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向快递公司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投递和取件服务。
发挥“大交通”优势,积极推动“快递下乡”,通过快递服务网络,推广鲜土特产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改进对分支机构管理方式,强化辖区内法人企业对分支企业和加盟网点的管理责任。鼓励引导快递企业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进一步拓展延伸快递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快递服务网络均衡发展,助力宣城市构建城乡流通供销网络,开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等快递服务。
协调地方高校,鼓励快递企业通过合法合规的形式进驻高教园区,杜绝高校快递无序经营的安全隐患,解决高校快递收寄难、投递难问题。
(四)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建立多方合作发展模式
鼓励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制造业等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加强联合,建立战略联盟,开展一体化经营。构建快递企业与大型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发展平台。继续支持邮政、快递、物流配送企业依托实体网络发展电子商务,奖励示范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商业模式新、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快递示范企业。
积极争取将快递企业发展纳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享受与电商企业同等的税收、土地、奖扶政策,充分发挥快递企业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深化快递与电子商务的合作。报请市(县)政府在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时,同步规划快递服务网点和快件分拨处理中心,促进快递服务与制造业、电子商务、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五)开展快递产业园区建设,服务宣城地方经济发展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主导立项,规划地段,建设宣城快递产业园区。引导各快递企业入园经营,形成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利用我市的地域优势,积极争取快递企业总部在园区建设辐射“苏浙沪”的大型分拨处理中心。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规划的衔接和落实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尽可能与相关工业企业、宣城电商创业园等园区合并建设,更好地解决生产、配送配套服务,提升生产效率,服务宣城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发展农村邮政物流,健全服务“三农”长效机制
支持宣城邮政企业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支持邮政企业发展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医药产品、中小学教材等连锁配送服务。调动邮政企业积极性,依托已有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资源,共享共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对便民服务站、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资源的整合利用,强化农村普遍服务网点建设。建设1427个行政村村邮站,解决邮政普遍服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利用邮政企业资源优势,推进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以宣城市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提升旅游产业为契机,推进邮政企业与旅游部门在市场推广、形象宣传、邮政增值服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方面开展合作。利用邮政名址信息库拓展旅游市场,发挥邮政资源优势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积极申报宣城地方特色题材邮票,宣传地方文化。开发系列明信片,促进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宣传。积极开发具有纪念收藏价值的旅游邮品。使用邮资明信片门票智能化管理系统。
(八)对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邮政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推动将邮运地下通道、邮件处理设施等纳入宣城新火车站、新汽车站等交通枢纽配套设施,争取各级政府给予用地、建设投资等方面的支持。推动邮政服务网点、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和其他作业设施的同步配套,努力实现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顺畅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