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财政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2XP/202101-0004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财政局(宣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公民 / 报告
名称: 关于呈报《宣城市财政局(国资委)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25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2XP/202101-0004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财政局(宣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公民 / 报告
名称: 关于呈报《宣城市财政局(国资委)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25
关于呈报《宣城市财政局(国资委)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25 18:36 来源:宣城市财政局(宣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委、市政府:

现将《宣城市财政局(国资委)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随文呈报,请审阅。

 

     2021125日


 

宣城市财政局(国资委)2020

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国资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开源、节流、提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国资)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收支管理

一是强化收入预期管理。围绕年度预期目标,加强部门间协调和县市区联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不利因素,坚持组织收入与减税降费两手抓;强化非税征管,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保障财政运行平稳。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8.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4%

二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集中财力用于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和支持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24.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市本级完成63.5亿元,增长20%

三是精心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认真研究财政未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全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谋深谋实“十四五”时期我市财政事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在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城高分答卷中彰显财政新担当,展现财政新作为。

(二)彰显财政担当,落实“六稳、六保”任务

一是统筹管好资金保基层运转。开展常态化县级工资保障风险评估,做好提前应对准备;对县(市)、区财政库款运行情况加强监测分析,确保全市库款保障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腾出资金统筹用于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投入。

二是坚持兜牢底线保基本民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年民生支出完成276.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5%。全年共计实施民生工程项目31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47.9亿元,群众满意度和社会知晓度稳步提升。

三是实施积极政策保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35亿元;制定并实施鼓励消费政策,市本级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推动消费市场复苏;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积极应对疫情期间政府采购服务保障,启动紧急采购程序,推行规范有序的“不涉及人员聚集、可不见面办理”的网上商城采购行为。

四是服务社会稳定保居民就业。拨付各类就业专项资金1.3亿元,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落实社保费政策阶段性减免11亿元,加大企业稳岗减负力度。全面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返还企业失业保险费3958万元,全市惠及6147户企业。

(三)聚焦全面小康,支持“三大攻坚战”

一是聚焦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规范举债行为,严格管控增量。认真谋划项目,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额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积极筹措资金,稳妥化解存量。认真测算政府债券年度付息情况,分类纳入年初预算,确保按时付息。加强动态监测,有效防范风险。建立常态化统计监测机制,充分发挥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作用,防止出现债务风险事件。

二是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资金优先保障,加大扶贫投入,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实基础。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扎实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有效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三是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排污染防治资金1.2亿元,重点用于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

(四)抢抓战略机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把握国家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拨付企业各政策奖补资金19.11亿元,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额86.7亿元。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撬动作用,全市产业投资基金到位33.67亿元,累计投资24.7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0.7亿元。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额86.7亿元。

二是坚定不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加强动态跟踪,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研判,保障落地见效,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三是管好用好中央直达资金。围绕中央与省决策部署和管理规定,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及时研究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并迅速细化落实到符合保民生、保基层运转、保市场主体等工作要求的具体项目和单位。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对直达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全面掌握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分配、安排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有标识、可追溯”。

(五)支持乡村振兴,促进“三农”融合发展

一是优先保障乡村振兴投入。在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各级财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乡村振兴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2020年,全市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4.3亿元。

二是支持提升质量兴农水平。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畜禽、蔬菜、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减轻疫情对农业经营主体影响。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品牌建设和各类展销推介活动,为农产品及加工企业占领市场提供保障。支持“河长制”“林长制”,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三是推动三农协调共享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生产条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支持开展长江禁捕、禁食野生动物工作。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六)发挥公共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大发展。累计调度安排城市建设资金45.1亿元,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年”活动,支持宛陵路和阳德路东向交通主动脉建设,缓解城区的交通压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改善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二是保障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累计拨付资金1.42亿元,用于S104宣港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改建工程、船舶委托营运检测、国省干线大中修等交通重点工程。统筹资金1330万元用于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保障船舶报废拆解有序开展。安排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资金343.9万元,推动公交汽车能源持续升级。

三是促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拨付“停车场建设行动”专项资金553万元,提升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安排市容管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牛皮癣”清理、建筑装潢垃圾清运等社会化服务项目经费478万元,推进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七)坚持科学理财,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 相继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宣城市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等10项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绩效目标管理规范性约束。2020年,全市对116个项目进行了财政绩效复评,涉及资金52.4亿元。

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制度,及时修订市直单位网上商城采购有关事项,明确范围及标准,规范公告和公示信息方式。加强管理,处理政府采购纠纷5件、审批集中采购项目49个、分散采购项目97个、网上商城采购项目351个,参加重点项目开评标现场监督67次和“不见面”开标系统网上监督5次。

三是加强非税征缴管理。进一步拓展完善公共支付平台服务范围和方式,把非税资金收缴置于“阳光”之下,实现非税缴款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稳步推进市级财政电子票据上线,市直60个执收单位已成功使用电子票据,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自主、便利办理政务服务缴费和非税收入缴款的需求。

四是加强会计行业管理。优化会计人才队伍,圆满完成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全面完成2020年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和行业分析报告工作。优化和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和“证照分离”,实行会计服务“零见面”,指导考生“线上学”,推行继续教育“网上办”,全面抓好疫情防控期间会计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市本级全年下达集中支付用款计划102.9亿元,办理集中支付业务150878笔,支付资金93.16亿元。单位公务卡消费27759笔,消费金额3288万元。实有资金集中支付共5712笔,支付金额50.95亿元。收回科室专项、往来款等预算外结余1037万元。

(八)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一是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落实管理制度,严控关键环节,严把资产配置、处置关,会同市机关事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的通知》。落实报告制度,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一步盘活资产,将县市区住房公积金中心经营性房产划转市国控集团,将体育馆、健身馆、游泳馆委托市国控集团运营。

二是加快职能转变强化监管。出台规范市属国有企业(简称市属企业)干部管理、负责人薪酬待遇等制度,调整完善市属企业采购事项等制度,严格落实市属企业投融资管理、投资监管、财务管理、产权交易等制度。认真组织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市国控集团完成改组实现实质化运营,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支持引导市属企业聚焦主业。市属企业2020年市场化主营业务收入新增约10.66亿元,同比增长81.6%,建筑施工、房地产等板块稳步增长。火车站西广场如期竣工,北师大宣城学校东区、房产开发、南漪湖清淤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号基金、二号基金累计在投项目44个、投资总额10.25亿元。

(九)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从严治党

一是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与财政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召开党委会议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58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党委全力支持团委、工会、妇联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及省委市委《实施细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稳步推进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持续提升理论武装水平。印发《2020年度市财政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2020年度市财政局党员理论学习计划》,推动党委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常态化、清单化、制度化。扎实开展祝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深入抓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充分运用“学习强国”手机APP、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安徽干部教育平台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持续开展“学理论强武装、学业务增本领”学习练兵,鼓励党员干部走上“财政讲堂”,讲理论、讲政策、讲业务,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三是持续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红黄榜、主题党日等制度,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选举产生新一届直属机关党委委员和直属机关纪委委员,新吸收预备党员1名,新增入党申请人2名。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四是统筹推进国企和行业党建。推进《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着力提升国企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出台《关于落实市属企业党组织研究讨论“前置程序”要求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督促市属企业制定或修订完善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完成市国控集团、市城建集团党委组建工作,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扎实开展“质量管理提升年”主题活动,推动事务所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质量管理,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弘扬和践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效率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改进作风建设,提高工作实效。以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四查四看”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凝心聚力抓整改落实。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经常性效能建设明察暗访,做到日常监督从严、常在、常态,不断把机关效能建设引向深入。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收入预期管理。认真分析研究全市财政收入形势和经济运行态势,加强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对各县市区的收入调研,科学筹划收入组织措施,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健康、可持续。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依规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努力挖掘政府资产资源增收潜力,积极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严格预算管理,从严从紧编制年度预算。坚持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追加。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压缩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三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强化资金统筹,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支持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交通和住房保障体系。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投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

四是坚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为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支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大力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利企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精心谋划储备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券额度,支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五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促进单位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强化绩效意识,着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探索制定第三方机构参与制度,细化引入标准和要求,明确准入门槛和激励措施。建立健全报告机制,按规定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财政支出绩效情况。完善新增重大项目(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是加快推进市属企业改革发展。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市属企业重组整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市属企业聚焦主责、培育主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七是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把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过硬队伍,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示范带头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党组织不断提升工作水平。